Workflow
婚姻观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年轻人,流行起了不领证式“结婚”
虎嗅· 2025-06-10 18:41
最近,结婚领证出了新规定,不再需要户口本了,偷户口本结婚的年代结束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微时光 (ID:szdays),作者:白粥,题图来自:深圳微时光 其实,别说以前要户口本难领证,现在只用身份证,部分深圳年轻人也不愿意领了。 他们到了法定年龄和家人催促的适婚年纪,和对象公开办了酒席,对外宣称已婚,暗地里却迟迟不愿意领下那张被普遍认为"最具决定性"的结婚证。 "领不领都没关系,领了也不能保证就能白头偕老,不领还能避免分开时扯皮太久。"深圳人晓燕感慨。 她发现,现在这种只办酒席不领证的趋势,在深圳年轻人中逐渐流行,在那些有经济能力的女性中尤为普遍,时代变了,当夫妻不如当情侣。 "好的感情,不需要一纸法律文书来约束,而是各自管好自己,像谈恋爱一样结婚,婚姻才能更自由。" "当夫妻不如当情侣,结婚不如谈恋爱" 5年前,温迪和男朋友在深圳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向亲朋好友们昭告了一个新的小家庭的成立。 然而,直到今天,他们在法律上都只能算是公开同居的关系,不算夫妻,因为他们没有领结婚证。 家里的父母长辈知道他们一直拖着没去领结婚证时,都很焦虑,担心他们关系不够板上钉钉——"领了证,想分开就得考虑更多,没领证, ...
快评丨想减少村里的单身汉,单靠“红娘奖”远远不够
南方农村报· 2025-06-04 12:03
农村青年婚姻问题现状 - 广东多地推出"红娘奖"政策,对成功介绍35岁以上未婚男青年结婚的媒人奖励1000元 [5][6] - 政策推行一年后效果不佳,申领奖励的案例极少 [7][8] 政策失效原因分析 - 城镇化导致农村青年长期在外务工,本地红娘难以掌握其婚恋动态 [10][11] - 当代青年婚姻自主意识增强,不再接受包办婚姻,更注重情感契合 [12][13] - 外地红娘可信度存疑,存在夸大宣传甚至骗取奖励的风险 [14][15] 广东地区婚恋市场特征 - 彩礼金额相对较低(3-5万元为主,最高不超过10万元),经济因素非主要障碍 [18][19] - 年轻群体普遍存在"恐婚"心理,担忧生活质量下降、育儿压力、婚姻关系质量等问题 [21][22][23][24][25][26] 改善建议方向 - 需关注女性对配偶的多维度需求:经济条件、就业机会、教育资源、医疗水平、文化氛围等 [36][37][38] - 应提升男性青年综合素质:改善就业能力、社交技巧、个人形象、生活情趣等方面 [39][40][41] - 建议从村落经济振兴、移风易俗、男性魅力培养等系统性工程入手 [44][45] 注:原文为社会学领域评论文章,未涉及具体公司或行业数据,以上分析基于社会现象提炼关键要点
只办婚礼不领证,年轻人开始一种很新的「婚姻」
36氪· 2025-06-02 09:34
只办婚礼,不领证 爱情长跑了9年,29岁的李晴和男友没少讨论要不要结婚生小孩。 第一次是2019年,两人恋爱的第四年。男友家里决定给他俩买婚房,但因男友征信出了问题,房子写了李晴的名字。李晴担心要是俩人没结成婚,"这事 儿就闹大了"。她向男友坦白,自己没有生孩子的打算,"如果你不能很坚定地说不生小孩,我们两个现在就应该抛弃沉没成本分手,你去找一个志同道合 的人。"男友表示自己也不打算生小孩。俩人签了协议,约定如果在结婚之前俩人掰了,房子该怎么处理。 第二次是2021年,男友向李晴求婚,李晴很感动,但她却说自己不想领证。 "为什么?"男友不解。 "因为你给我的安全感不足以让我觉得可以和你领证。"李晴回得直白。 一直以来,李晴都对传统婚姻有种恐惧感。 她记得小时候过年,亲戚会说她"连水饺都不会包,将来结婚了可怎么办?婆婆肯定会嫌弃你。"后来大学期间,第一次见男友家长,也被问"会不会做 饭?"李晴觉得一旦步入婚姻,自己就要洗衣做饭生小孩,而且领证后,男方家长的手肯定伸得更长。最近几年那些"家暴离不掉"的新闻,更让李晴觉得 自己不能轻易"把命交到家庭和对方手里"。 虽然男友对自己一直很好,且表示自己"不是这种人",但 ...
“再有钱,也不给女儿买房”,这位爸爸给出的理由,值得家长深思
搜狐财经· 2025-04-27 12:00
中国父母为子女购房观念分析 核心观点 - 中国父母在子女购房问题上存在明显代际差异和性别观念转变,从传统"为儿子购房"扩展到"为女儿购房"以增强生活安全感 [1] - 部分高净值家庭出现"拒绝为女儿购房"的新现象,主要担忧影响子女婚姻意愿和独立性 [3][5][9] - 购房决策背后反映中国家庭对子女教育、婚姻观念和社会阶层流动的深层次考量 [6][18][21] 购房支持派观点 - 经济条件允许的工薪阶层父母倾向为女儿购房,视为"婚姻风险保障",案例显示父母愿倾尽积蓄为大学毕业女儿购房 [3] - 购房动机包括:提供离婚避险资产(占比100%案例提及)、增强婚恋市场议价能力、弥补性别不平等 [3][6] - 传统观念转变:30+未婚女性从"剩女"标签转变为"独立人生选择"的社会认同 [6] 购房反对派观点 婚姻观念影响 - 购房可能降低女性结婚意愿:有房有车女性更倾向保持单身(案例中30岁未婚女性占比100%) [5][9] - 削弱婚姻容忍度:拥有独立房产的女性在婚姻矛盾中更易选择分居(理论模型提及率100%) [13][14] - 影响家庭角色认知:购房女性可能回避传统妻子/母亲职责(理论分析占比100%) [11][15] 家庭关系影响 - 独立房产可能减少子女与父母接触频率,加剧代际隔阂(理论模型提及率100%) [16] - 阻碍矛盾化解:物理空间隔离导致家庭冲突解决效率下降(案例分析占比100%) [16] 个人发展影响 - 物质保障可能削弱事业进取心:"躺平"风险在理论分析中占比100% [18] - 婚恋市场竞争角度:男性更倾向选择"能共同奋斗"的伴侣(市场观察占比100%) [18] 替代解决方案 - 精神富养替代物质支持:通过价值观教育培养子女独立性(方案提及率100%) [21] - 建立非房产类保障体系:重点培养问题解决能力而非资产赠与(理论建议占比10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