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货币+宽信用

搜索文档
利率专题:看股做债?
天风证券· 2025-07-10 13: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市场关注股债相关性、“跷跷板”效应及“看股做债”是否成债市交易主线;今年上半年股债关系从背离转向协同上涨;回顾历史上四次股强债弱“跷跷板”阶段;债市短期内央行总量宽松政策有限,资金面或延续“低波刚性”,可适度参与曲线陡峭化交易,关注“中短端以守为攻压利差+长端逢调配置”策略;当前股债“跷跷板”效应可能更明显,“看股做债”逻辑或扰动债市情绪 [1][2][5][59][6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今年以来的股债格局演绎 - 上半年央行货币宽松预期从修正到强化,资金面从紧平衡到均衡宽松,债市从调整转向修复,曲线由熊平向牛陡演绎;股债关系从一季度背离转向二季度双牛 [2][10][12] - 一季度处于“紧货币+宽信用”环境,权益市场偏强,1月金融数据“开门红”,A股回暖,科技板块领涨;债市震荡盘整,资金紧平衡,收益率曲线熊平 [11][13][16] - 二季度处于“宽货币+宽信用”环境,权益市场回暖,上证综指和沪深300指数上涨;债市迎来修复行情,收益率曲线牛陡 [11][18][19] 历史上的股债“跷跷板” - 2016.10 - 2018.01:经济回升+货币收紧,股牛债熊,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推动股市走牛,货币政策收紧和金融去杠杆使债市走熊 [3][24][31] - 2020.04 - 2020.12:经济修复+货币中性,股牛债熊,基本面阶段性复苏推动股市回暖,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和宽财政下政府债供给压力使债市走熊 [3][32][39] - 2022.11 - 2023.02:政策加码+预期转变,股强债弱,政策调整优化使经济基本面复苏预期增强推动股市上行,市场交易政策和经济“强预期”及理财赎回负反馈使债市走弱 [3][40][45] - 2024.09 - 2024.10:政策暖风+机构止盈,股强债弱,一揽子政策刺激提振经济修复预期和风险偏好推动股市上涨,机构止盈压力加大债市调整风险,但基本面改善待验证使债券收益率上行空间受限 [4][47][55] 债市展望:看股做债? - 基本面预估平稳运行概率较高,流动性对债市利好,整体或处于“宽松但有度”环境 [59] - 结合非银流动性判断股债关系,当前股债“跷跷板”效应可能更明显,“看股做债”逻辑或扰动债市情绪 [59][60] - 债市交易拥挤度高,股票性价比处于相对高位;短期内央行总量宽松政策有限,资金面或延续“低波刚性”,可适度参与曲线陡峭化交易,关注“中短端以守为攻压利差+长端逢调配置”策略 [5][59][65]
驱动市场风险偏好持续回升,大盘有望继续企
东莞证券· 2025-05-07 17:39
报告核心观点 - 5月7日“一行一局一会”推出系列政策,驱动市场风险偏好持续回升,大盘有望继续企稳修复,建议关注金融、公用事业等板块 [1][21][22] 事件 - 5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主要负责人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多项重磅政策同时推出 [3] 央行十项货币政策措施 数量型政策 -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金融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降准后整体存款准备金率平均水平从6.6%降至6.2% [4] - 阶段性降低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5%降至0%,增强信贷供给能力 [4] 价格型政策 - 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央行引导商业银行下调存款利率 [5] - 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五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由2.85%降至2.6%,预计每年节省居民公积金贷款利息支出超200亿元 [5] 结构型政策 - 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支农支小等再贷款利率从1.75%下调到1.5%,抵押补充贷款利率从2.25%下调到2% [6] - 设立5000亿元的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支持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 [6] -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从5000亿元增加至8000亿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及技术改造 [8] - 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总额度达3万亿元,形成量价协同效应 [8] - 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5000亿元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300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额度合并使用,总额度8000亿元 [10] - 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央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与多方合作分担债券违约损失风险 [10] 金融监管总局八项增量政策 稳楼市 - 加快完善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系列融资制度,指导金融机构保持房地产融资稳定,满足住房需求,强化高品质住房资金供给 [11][15] 稳股市 - 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拟再批复600亿元 [11] - 调整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将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调降10% [11] - 推动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促进“长钱长投” [11] 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 - 增供给,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加大首贷等投放,带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平均增速 [12] - 降成本,传导市场利率红利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规范合作,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12] - 提效率,推动银行简化流程,提高贷款审批时效,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 [12] - 优环境,强化政策协同,完善担保增信等制度 [12] 支持外贸依存度较高的企业 - 强化金融纾困,扩展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对困难企业“一企一策”精准服务 [13] - 加力稳定出口,优化出口信用保险监管政策,做好重点领域金融服务,支持外贸新业态 [13] - 助力扩大内销,强化融资保障,组建“内贸险共保体”,支持提振消费和扩大内需 [13] 发展科技金融 - 优化信贷服务,建立专项机制,支持设立科技金融专门机构,探索长周期绩效考核制度 [14] - 强化保险保障,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意见,发挥风险分担和补偿作用,推动新兴领域保险产品研发 [14] - 扩大股权投资,鼓励保险资金参与创业投资和未上市科技企业重大股权投资 [14] 证监会举措 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 强化市场监测和风险研判,完善应对预案,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配合央行健全货币政策工具长效机制 [18] 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 出台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政策措施,推动典型案例落地 [18] - 发布新修订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相关监管指引 [18] - 发展科技创新债券,优化发行注册流程,完善增信支持 [18]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 引导上市公司提升投资者回报,更大力度“引长钱”,落实《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形成良性循环 [19] 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 - 持续扩大机构开放,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准入服务,扩大投资范围,支持外资机构申请业务资格,鼓励设立人民币基金 [19] - 丰富产品供给,推进期货期权开放,扩大商品期货结算价授权合作,深化债券市场开放,将REITs等纳入沪深港通标的 [20] - 深化市场开放,优化境外上市备案机制,支持上海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进相关对港合作措施 [20] - 加强双多边跨境监管合作,塑造稳定监管环境,加强证券和审计监管合作,支持中概股回归,保护投资者权益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