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锂锰基电池技术

搜索文档
剑指超高比能,破局“死亡之谷”,宁波富理宣布2026年量产富锂锰基
高工锂电· 2025-07-31 17:40
富锂锰基电池技术突破 - 中汽新能成立国家级电池产业平台,整合一汽、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等国家队力量,宣布攻克富锂锰基电池电压衰减难题,推出能量密度366Wh/kg、循环寿命2000次的"富锂锰·晶石电池"[1] - 该电池计划2026年量产装车,支持整车1000公里续航,早于通用、福特等海外巨头2028年的规划[1] -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理论比容量超400mAh/g,锰元素占比50-65%,成本优势显著,瓦时成本可与磷酸铁锂竞争[7][9] 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瓶颈 - 正极材料占电池成本近40%,能量密度上限受限于正负极中较低的一方,当前高镍三元材料(如NCM811)比容量仅220mAh/g,逼近理论天花板[4] - 高镍路线依赖镍、钴等贵金属,单位GWh镍用量达690-870吨,供应链脆弱且价格波动剧烈[4] - 负极技术(硅基/锂金属)已突破1000mAh/g,但正极材料未实现同等突破,阻碍电池能量密度从400Wh/kg向500Wh/kg迈进[2][4] 富锂锰基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核心问题包括首次库伦效率低于85%、循环后电压衰减超0.3伏、倍率性能差及高电压下氧逃逸导致胀气风险[9][10] -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刘兆平团队发现"电化学退火"技术,通过BMS智能调控浅充策略实现近100%电压修复[16] - 采用原子层沉积(ALD)技术包覆纳米级稳定外衣,首次效率提升至90%以上,比容量稳定300mAh/g[23][24] 产业化进展与市场应用 - 宁波富理建成全球首条千吨级示范线,实现380Wh/kg电池体系,循环寿命达1500次,为全球唯一可批量提供300mAh/g富锂锰基正极企业[21][26][28] - 通用、福特、大众等车企计划2026-2028年量产富锂锰基电池,eVTOL航空领域应用能量密度达760Wh/kg[33][34][35] - 人形机器人领域如豪鹏科技、容百科技已明确将富锂锰基列为核心应用场景[36] 资本与产业链协同 - 新材料领域存在"死亡之谷"资本断层,中试阶段需数千万至上亿元投入但风险高,需政府基金和产业链战略投资支持[30] - 中汽新能、盟维科技等企业推动富锂锰基在500Wh/kg固态电池中的应用,万向一二三发布860Wh/kg天距电池[35] - 市场需求与技术突破形成共振,汽车、航空、机器人等多领域需求加速商业化进程[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