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

搜索文档
全国土地日:严守耕地红线 共筑粮食安全与生态根基(视频)
中国经济网· 2025-06-25 08:10
新时代以来,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水平稳步提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持续下降,全 国耕地总量连续三年净增加。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已累计完成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面积 超过1亿亩,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 近年来,全国各地加强耕地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和治理修复,开展综合治理和改造提升,努力让每 寸耕地都成为丰收沃土。"十四五"期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将控制在2950万亩,比"十三五"期间压 减约300万亩。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比2020年降低15%左右。"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完成1亿亩黑 土地保护利用任务,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10%以上。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东北典型黑土区83个重点 保护县(市、区、旗)地表基质调查,为开展黑土地保护修复与监测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中,"田"作为关键要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25日讯(记者 杨秀峰 李冬阳)6月25日是第35个全国土地日,今年主题是"节约集 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 "要把耕地放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这一层面进行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以水定地, 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沙 ...
美丽河湖何以美进人心(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6-18 05:40
水环境治理成效 - 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达90.4% 首次突破90% [1] - 长江干流连续5年 黄河干流连续3年保持Ⅱ类水质 [1] - 南京月牙湖通过2016年起的水环境综合整治 从黑臭湖转变为"水下森林"和鸟类乐园 [1] 治理挑战与政策部署 - 黑臭水体根治难度大 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统筹治理仍处起步阶段 [1] - 生态环境部印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 为"水十条"后全面部署水生态保护的新政策 [1] 系统化治理案例 - 厦门筼筜湖通过"海域、流域、全域"协同治理 从臭水湖转型为城市会客厅 [2] - 深圳东莞建立茅洲河流域协调机制 水质从重度黑臭提升至Ⅲ类 [2] - 浙皖实施四轮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 千岛湖水质稳定维持Ⅰ类 [2] 生态经济协同发展 - 安徽宣城依托青弋江流域资源 建成18个生态型景区和1072家民宿 形成人水共生模式 [3] -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可促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推动绿色转型 [3]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锦绣北疆绿更浓——“三北”工程攻坚战在行动
新华社· 2025-06-16 21:36
三北工程攻坚战战略部署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 突出治理重点 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 [1] - 三大标志性战役包括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科尔沁沙地与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 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1] - 2021-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设关键期 2024年已完成治理面积超380万公顷 [10] 黄河"几字弯"系统治理 - 磴口县构建"一地一网三区"防沙治沙体系 包括自然保护地 农田防护林网 封沙育草区 防风阻沙区和光伏治沙区 [2] - 磴口县林草覆盖度从20世纪50年代的0.04%提升至39.1% 年沙尘日数由23天降至8天 [3] - 采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模式 利用黄河凌汛存水增加造林灌溉水源 [3][4] 科尔沁沙地科学治沙 - 彰武县实施樟子松嫁接红松试验项目 成活率超90% 可缩短红松生长周期 [6] - 创新"四大工程":以树挡沙 以草固沙 以水含沙 以光锁沙 森林覆盖率从2.9%提升至30%以上 [7] - 光伏治沙项目使1700亩沙地实现发电与农业双收益 光伏板为作物提供遮阴减少水分蒸发 [7] 塔克拉玛干沙漠产业发展 - 建成3046公里环沙漠生态屏障 285公里"绿色缺口"完成合龙 [8] - 41.2万亩沙地划分给8277户农户 发展肉苁蓉和玫瑰种植 带动就业1万余人 [8][9] - 于田县肉苁蓉年产量达4万吨 占全国85% 形成40余家相关合作社 [9]
镜观·回响|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的北疆实践
新华社· 2025-06-16 11:23
中国荒漠化防治进展 - 中国是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长期关注防沙治沙工作 强调筑牢"三北"屏障 [1] - 内蒙古作为全国防治荒漠化主战场 横跨西北华北东北三大区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生态建设指明方向 [5] - 内蒙古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 加强综合防治 为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奠定基础 [9] 生态修复项目成果 - 贺兰山保护区野生动物数量显著增加 现有7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包括13种一级和62种二级保护物种 [10] - 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成效显著 水质净化功能增强 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 成为260多种候鸟的重要栖息地 [11] - 新华林场经过60年治理实现"绿进沙退"历史性转变 为周边区域筑起生态防护"绿墙" [13] 创新治沙模式 - 库布其沙漠治理率达80% 林草植被覆盖率达58% 光伏治沙模式被广泛应用 [17] - 达拉特光伏基地由19.6万块光伏板组成 年发电20亿度 节约标准煤68万吨 同时治理5万亩沙漠 [18] - 磴口县光伏+生态治理项目2024年底并网发电 计划2025年6月完成工程固沙 [15] 生物多样性保护 - 柴河口林场作为大兴安岭南麓重要生态区 拥有9种国家一级和17种二级保护动物 以及多种珍稀植物 [20] - 保护区实施定期巡查和病虫害监测 精准防控生态风险 [20] 农业水利建设 - 河套灌区引黄灌溉面积达1100多万亩 作为全国三大特大型灌区之一 2019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2]
赵刚主持召开省政府第十九次常务会议
陕西日报· 2025-06-10 06:36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记者 孙鹏) 会议强调,要按照"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现场推进会部署要求,准确把握目标任务,紧盯 关键时间节点,有效整合各类力量资源,高质量推进"三北"防护林工程六期建设,分类做好工程核心攻 坚区、协同推进区、巩固拓展区各项重点工作,全力打好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为筑 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作出陕西贡献。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精准,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 和系统治理,严格落实"四水四定"和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沙则沙、宜荒则荒等原则要求,合理配置 各类资源、科学选择恢复模式,持续加强防风治沙固土基础科学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全面提升荒漠生 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要充分发挥省级协调机制作用,强化省际和区域联防联治,健全责任落实、投入 保障、监督考核等体制机制,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参与,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工程建设不断取得新 成效。 会议强调,要结合省委关于打好问题整改硬仗的工作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政府系统牵头 负责的中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进一步完善责任体系和整改工作机制,坚持实事求是、依法依规、 标本兼治、系统施策,加大协调推进力度,动真碰硬破解难题, ...
中华环保世纪行2025年宣传活动在四川启动
新华社· 2025-06-08 19:44
中华环保世纪行2025年宣传活动启动 - 活动主题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1] -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牵头举办 [1] - 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 [1] - 结合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 [1] - 通过实地采访报道反映四川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 [1] 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成效 - 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 [1] - 在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和独特的战略地位 [1] - 全面实施长江保护法等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法律 [1] -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1] - 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加强 [1] - 呈现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的良好局面 [1] 活动背景与安排 - 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从1993年开始举办 [2] - 是我国生态环保法治宣传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社会关注度的重要品牌 [2] -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法工委、全国人大环资委、生态环境部、水利部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 [2] -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媒体及地方媒体进行采访报道 [2] - 采访团将前往成都、泸州、宜宾展开实地采访 [2]
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
经济日报· 2025-06-06 07:22
我国启动"三北"工程是基于什么考虑?整体规划和基本框架是怎样的?目前进展如何? 唐芳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三北"工程是与我国改革开放一起实施的重大生态工程。20世纪 70年代末,三北地区森林稀少且分布不均,森林覆盖率只有5.05%,沙化土地总面积达128万平方公 里,风蚀沙化十分严重,沙尘暴频繁发生,每年风沙天数超过80天,形成了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万 里风沙线。沙化土地以每年超15万公顷的速度扩展,三北地区1300多万公顷农田遭受风沙危害,粮食产 量低而不稳,农村燃料、饲料、木料、肥料"四料"俱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限制。为从根本 上改变三北地区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三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 大型防护林,开启了我国大规模治理风沙、改善生态的先河。 按照1989年编制完成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三北"工程建设范围包括13个省(区、 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期限73年,从 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规划造林3508万公顷,力争到2050年,工程区 森林 ...
赵一德在调研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情况时强调扎实推动学习教育各项任务落实 以优良作风保障全省高质量发展
陕西日报· 2025-05-30 08:29
学习教育开展情况 - 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将学习教育与主责主业结合 提高工作质效 为深化"三个年"活动和"八场硬仗"提供资源要素支撑 [2] - 突出抓好领导干部 新提拔干部 年轻干部 关键岗位干部等群体的学习教育 以作风建设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 [3] 国土空间规划与资源利用 - 国土空间规划是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需聚焦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深化"多规合一"改革 [2] - 合理配置土地 矿产等资源 提升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能力 规范规划审批自由裁量权 减少人为干扰 [2] 自然资源管理与生态保护 - 深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 推动自然资源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贯通协调 维护群众利益 [2] -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从严整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问题 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2] 调研参与情况 - 国家自然资源督察西安局参与调研 了解相关工作进展 [4] - 省领导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 [5]
宁夏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完成治理面积422万亩
新华社· 2025-05-28 14:47
宁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进展 - 宁夏在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已完成治理面积422万亩,占规划总任务的51.5% [1] - 宁夏全境属于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建立联防联治、项目统筹等新机制推动治理 [1] - 与国家林草局三北局建立联合包抓机制,陕甘宁蒙四省区14个市县签署联防联治合作协议 [1] 生态修复技术创新 - 推广"草方格+沙结皮"技术,植被群落稳定时间从10至20年缩短至2年左右 [1] - 流动沙地灌木高效植苗技术使沙区灌木造林成活率提高至80%以上,造林效率提高1倍以上 [1] 2024年治理规划 - 宁夏将实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项目18个,投入资金12.4亿元 [2] - 计划完成治理面积200万亩以上,占规划总任务的60%以上 [2] - 目标实现腾格里沙漠全面锁定、毛乌素沙地流动沙地全面固定 [2]
自然资源部调研组:长三角示范区生态保护修复一体化的探索与启示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28 14:47
近年来,示范区作为一体化制度创新的改革试验田,创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保护修复一体化制度经验,初步实现了共商、共管、共建、共享、共 赢,对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改革任务和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具有先行探路、借鉴示范作用。 编者按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 的重要抓手。 经过共保联治,沪苏跨界湖泊元荡蓝绿交织,生态向好。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供图 贯通制度经脉 ——长三角示范区生态保护修复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 自然资源部调研组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实施长 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2019年11月、202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上海市委、市政府工作汇报时和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 上,对示范区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五年多来,示范区敢为人先、勇闯新路,52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推广,在共商协作体制机制、共绘国土空间规划、共建城乡新空间、共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