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伏治沙
icon
搜索文档
【“十四五”北疆答卷】共享人与自然和谐之美 守护天蓝地绿水清美好家园
内蒙古日报· 2025-10-22 17:15
鄂尔多斯的生态底色,曾长期被黄沙所困。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占总面积48%的现实,决定了其生 态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与艰巨性。"十四五"以来,鄂尔多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实施了三北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实现生态环境从局部好转到整体好转的历史性转变。 深秋时节,走进位于达拉特旗的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一片片深蓝色的光伏板在沙漠 中错落有致地排列,形成巨大的光伏矩阵,将炽热阳光转化为清洁电能。光伏板下,沙柳、柠条等防沙 治沙植物已将流沙牢牢锁固。 转自:草原云 当深秋的晨光刺破鄂尔多斯高原清冷的天际,康巴什区乌兰木伦湖畔整洁的步道上投下斑驳光影。沿岸 的杨柳披上了金装,中轴线上斑斓壮丽的景色尽收眼底,两侧的博物馆、图书馆等城市文化地标建筑与 周边绿化景观和谐共生,骑行道上市民悠然穿行,电动公交车静默驶过……这一刻,一座将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理念融入城市肌理的美丽鄂尔多斯形象瞬间具象化了。 秋日的康 巴什区中轴线景观(资料图)。 鄂尔多斯市地处黄河"几字弯"腹地、库布齐沙漠与毛乌素沙地交汇处,生态环境曾十分脆弱,是我国北 方荒漠化防治的主战场。"十四五"时期,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 ...
专家共议光伏治沙:生态改善获实证,因地制宜是关键
新浪财经· 2025-10-16 13:19
行业规划与政策 - “十五五”期间三北沙戈荒地区规划新增光伏装机规模253吉瓦,治理沙化土地1010万亩[1] - 国家能源局与国家林草局联合发文,要求内蒙古、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推进光伏产业与防沙治沙融合发展,并编制实施方案[3] - 国家林草局、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规划,目标到2030年新增光伏装机2.53亿千瓦,治理沙化土地1010万亩[3] 生态效益实证研究 - 以某2018年投产光伏项目为例,植被密度参数每年提升约10%,厂区内湿度高于周边,盐渍化程度降低,土壤温度下降,整体生态环境呈提升水平[2] - 光伏电站建设通过降低小区域风速、遮挡太阳光、提高含水量等机理改善当地植被[2] - 国家电投北京公司在青海、内蒙、宁夏的光伏治沙项目实证数据显示,生物量增加40%,风速日均降低13%,增湿18%,植被覆盖率增加80%[3] 光伏治沙实践与模式 - 国家电投北京公司累计实现光伏治沙装机700万千瓦,治理面积200万亩,重点布局内蒙古通辽及青海海南州千万千瓦大基地[3] - 光伏治沙的生态导向方案优先选择苦豆子、短花针茅和猫头刺等固沙效果好的植物,经济效益非首要考虑[4] - 经济导向方案可种植高价值作物如药材,牧场导向方案需进行有节制的放牧并注意防火,避免种植沙地柏、风滚草等易引发火灾的植物[4] 技术评估体系 -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建立了包含植被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等多指标的生态检测与评估体系,利用卫星遥感参数探讨光伏电站生态影响[1]
中经评论:光伏如何爆改沙漠
经济日报· 2025-10-16 08:09
"光伏+"模式还释放了"沙戈荒"地区经济潜力,让治沙从赔钱买卖变成了富民产业。电力产生收 入,其中一部分可为生态建设持续"输血",实现"以电养沙、以沙生电"可持续循环,让治沙有了经济基 础和内生动力。"板下经济"更直接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光伏板下种植的牧草、药材通过深加工,形成 了青贮饲料、保健品等特色产品;利用板下空间发展生态养殖,既控制了杂草生长,又节省了饲料成 本,动物粪便还能改良土壤,形成"固沙—种草—养殖—肥土"有机循环。从此,"沙窝窝里赚钱"不再是 梦想。 在库布其沙漠北缘,一望无际的光伏板整齐铺展在金黄色的沙漠上,一段规划长400公里、平均宽 约5公里的"光伏长城"正加速构筑,锁住浩瀚沙漠,推动"死亡之海"变为"生机之地"。在第十届库布其 国际沙漠论坛上,中国"光伏治沙"模式和成果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多国代表认为,中国光伏治沙经验 为全球生态治理和能源转型提供了关键助力。原本用于发电的光伏技术,究竟如何爆改沙漠,实现能源 生产、防沙固沙、生态保护、农业生产的有机统一? 提及治沙,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植树种草的传统路径。但在广袤荒漠地区,单一生态修复模式长 期面临着"投入大、周期长、效益低"的世界 ...
光伏如何爆改沙漠
经济日报· 2025-10-16 05:51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光伏治沙”模式通过将光伏发电与沙漠生态治理相结合 实现了能源生产 防沙固沙 生态保护和农业发展的有机统一 为全球生态治理和能源转型提供了关键助力 [1][4] 光伏治沙模式的优势 - 颠覆传统治沙“投入大 周期长 效益低”的困境 通过发电收益为生态建设提供可持续的经济动力 形成良性循环 [1] - 光伏矩阵能有效降低地表风速 减少风沙流动 板体遮挡阳光可大幅减少地表蒸发量 提升局部空气湿度 为植物生长创造适宜的微气候 [2] - 定期清洗光伏板的水可用于植被灌溉 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显著提升“沙戈荒”地区植被覆盖率 [2] 光伏治沙的经济效益 - 电力收入可为生态建设持续“输血” 实现“以电养沙 以沙生电”的可持续循环 [3] - “板下经济”带动当地发展 包括种植牧草 药材并进行深加工 以及发展生态养殖 形成“固沙—种草—养殖—肥土”的有机循环 [3] - 将治沙从依赖财政的“赔钱买卖”转变为富民产业 [3] 资源基础与发展规划 - 中国沙漠戈壁荒漠地区面积广阔 其中八大沙漠和四大沙地面积达10.15亿亩 戈壁面积7.18亿亩 大部分区域太阳能资源丰富 建设光伏电站潜力巨大 [2] - 根据《三北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光伏治沙规划(2025—2030年)》 到2030年目标新增光伏装机规模2.53亿千瓦 治理沙化土地1010万亩 [3] 未来展望与全球意义 - 未来光伏治沙可与制氢 储能等新技术结合 使沙漠成为“能源沃土”和“经济绿洲” [4] - 该模式为全球受荒漠化与能源短缺双重困扰的地区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涵盖了生态 能源和经济发展的多重需求 [4]
2000多年后,我们为什么还要建“长城”
央视网· 2025-10-15 18:10
你能想象吗?10月的库布其沙漠,依然有绿意盎然,时而闻瓜果飘香,曾经的"死亡之海",早已变沙海 为绿洲,生态焕新颜。 曾几何时,长期受沙漠化、洪水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困扰,直接危及黄河和周边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安 全。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如今,这里以科技为武,以生态为先,创造了"沙漠变绿洲"的历史传 奇。 库布其沙漠在达拉特旗境内总面积约 2900 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治理2320平方公里,治理率达80%, 其中,已完成光伏治沙10万亩。 "这片土地让我们养了十七年,它的有机质含量已经在3%以上,能够种植出非常好吃的水果。目前它可 以种植300多种瓜果蔬菜,亚热带果蔬在这里生长得非常好。"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农业技术员刘雪芹介绍 说。 "我们目前所在的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上最大的光伏面板图形电站,骏马图形电站。它是由 196,320块的光伏面板搭建而成的。采用的主要是板上发电,然后板下种植,板间修复这样的一种治理 模式。"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宣传部工作人员张萌介绍说。 目前,恩格贝植被盖度已达78%,森林盖度达到41%,动植物种类由原来的20余种增加到600余种,生 物多样性成果显著。一条长约15 ...
分享防沙治沙经验 助力全球绿色发展
人民日报· 2025-10-09 06:11
在达拉特旗巴音嘎查至蒲圪卜村的公路旁,无人机、散草铺设机、自行式履带沙障一体化铺设机等设备 一字排开。随着科技发展,机械铺设草方格的效率大幅提升,沙漠植被成活率显著提高。"在巴西东北 部地区,荒漠化在不断蔓延。我希望借此机会深入了解中国在防治荒漠化方面的专业经验与创新举措, 并探讨巴中两国在该领域开展合作的可能性。"巴西驻华大使馆二等秘书卢恺说。 据介绍,鄂尔多斯市在"光伏长城"治沙带建成光伏装机规模超1000万千瓦,实现光伏治沙约80万亩。待 在建、已批复光伏项目全部建成,可实现防沙治沙面积超200万亩。"中国在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方面付 出了巨大努力,将防沙治沙工程发展为生态工程、发展工程、惠民工程,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成 就。"巴西阿巴气候解决方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贝阿特丽斯·阿泽维多·德·阿劳若说。 秋日里的库布其沙漠,深蓝色的太阳能光伏板一眼望不到头。昔日黄沙漫天的不毛之地,如今绿意盎 然、生机勃勃。 日前,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举办。来自中国、沙特阿拉伯、蒙古国、巴西等 国家和地区的260余名代表共同探讨荒漠化防治议题,深入库布其沙漠腹地实地考察沙漠北缘锁边林带 建设、光伏治沙、 ...
光伏治沙,鄂尔多斯还需克服哪些“坎”
中国新闻网· 2025-10-05 14:06
光伏治沙项目效益 - 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年均发电41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123万吨标准煤,减少319.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每年为黄河减少200万吨泥沙 [2] - 项目采用“发电+治沙”双重功能模式,光伏板支架固沙、板间沙障锁水、板体遮阳降低蒸发,形成植物生长“小温室”,实现可持续良性循环 [3] - 项目区有近千亩中药材和有机果蔬采用现代化节水种植,产生较好农业经济效益,当地农牧民通过板下种植蔬菜走上致富之路,例如种植12亩西红柿等蔬菜已收入5万元 [2][3] 鄂尔多斯市光伏治沙规划与进展 - 鄂尔多斯市共批复光伏指标3979万千瓦,已建成1002万千瓦,实现光伏治沙70万亩,在建光伏2977万千瓦 [5] - 已上报未批复光伏项目1600万千瓦,拟上报光伏项目500万千瓦,共规划布局光伏项目6079万千瓦,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光伏治沙超300万亩 [5] - 在库布齐沙漠北缘、黄河南岸规划布局“光伏长城”治沙带,打造生态、绿电、产业、创新、富民“五位一体”的体系,努力实现1+1>2的治理效果 [4] 技术与模式创新 - 应用大跨度柔性支架智能光伏系统,板下空间大,土地利用率高,可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种植 [3] - 通过太阳能水泵与精细滴灌等技术结合,有效解决荒漠化地区植物灌溉难题 [6] - 探索农光、林光、牧光、渔光、药光、旅光等多种产业互补示范项目,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修复共赢 [7] 未来发展挑战与建议 - 目前光伏治沙的建设标准、认定标准、建设模式存在政策空白,各地急需制定科学统一的光伏电站建设标准 [7][8] - 建议国家加快出台光伏治沙的认定标准和建设标准,制订《沙区光伏基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优先发展和限制区域 [8] - 需总结新能源与生态修复协同增效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并加以推广,充分发挥大型项目的集成示范作用 [7]
向祖国报告丨库布其巨变:“死亡之海”崛起“蓝色绿洲”
央广网· 2025-10-04 17:14
"目前全旗已建成光伏项目总装机规模523万千瓦,有效治理沙漠面积25.84万亩,到2030年底,光伏装机规模将达到1900万千瓦,综合治理沙漠面积55 万亩,用'一块板'实现'光伏治沙、沙漠增绿、产业升级、富农增收'。"李凯说。 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昭君镇的"沙戈荒"中北部新能源大基地,蓝色的光伏板如海洋般铺展,构成了一道阻沙固土的"光伏长城"。这里是库布其沙漠光 伏治沙模式的核心区域之一,也是中国"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重要战场。 李凯介绍,基地规划建设新能源1200万千瓦,通过蒙西至京津冀输电通道外送。截至目前,先导工程一期、二期项目200万千瓦光伏全部建成并网。 央广网北京10月4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的谋局之年。全国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们立足 岗位,真抓实干,用奋楫争先的精神决胜收官之战,用优异的成绩向祖国报告。中国之声推出国庆特别策划《向祖国报告》,我们聚焦重大工程火热的建设 现场,一起感受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凡成就。 作为新时代"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之一,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所涉片区既是阻挡北方、西北风沙南侵的前沿区,又是 ...
光伏治沙,中国鄂尔多斯还需克服哪些“坎”
中国新闻网· 2025-09-29 10:31
光伏治沙项目进展 - 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于2022年6月开工2023年12月竣工 年均发电41亿千瓦时 相当于节约123万吨标准煤 减少319.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每年为黄河减少200万吨泥沙[2] - 鄂尔多斯市已批复光伏指标3979万千瓦 其中获批自治区一体化工程新能源指标1370万千瓦 已建成1002万千瓦 实现光伏治沙70万亩 在建光伏2977万千瓦[5] - 已上报未批复光伏项目1600万千瓦(至江苏、至安徽大基地) 拟上报光伏项目500万千瓦(至浙江) 共规划布局光伏项目6079万千瓦 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光伏治沙超300万亩[5] 生态与经济效益 - 光伏板下种植有机果蔬和中药材近千亩 采用现代化节水种植 产生较好农业经济效益 例如12亩西红柿等蔬菜收入5万元 主要销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2][3] - 光伏治沙通过支架固沙、板间沙障锁水、板体遮阳降低蒸发量 形成植物生长"小温室" 促进沙区植被改善 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碳汇能力[3][6] - 项目采用大跨度柔性支架智能光伏系统 板下空间大 土地利用率高 可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种植[3] 技术模式与战略规划 - 鄂尔多斯市在库布其沙漠北缘、黄河南岸规划"光伏长城"治沙带 打造生态、绿电、产业、创新、富民"五位一体"体系 旨在实现治理沙漠、保护黄河、能源转型、产业互补等综合效益[4] - 采用太阳能水泵与精细滴灌技术结合 有效解决荒漠化地区植物灌溉难题[5] - "光伏+治沙"模式利用中国128万平方公里沙漠戈壁资源 充分发挥光照和土地资源互补优势[3] 发展挑战与建议 - 当前存在政策空白地带 缺乏光伏治沙的建设标准、认定标准和建设模式 需制定科学统一的光伏电站建设标准[7][8] - 部分项目急于上马 施工过程对沙区植被造成破坏 需出台指导性强、科学规范的技术标准和规范[8] - 建议推广农光、林光、牧光、渔光、药光、旅光等产业互补示范项目 结合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 提升试验试点水平[7]
光伏治沙,中国鄂尔多斯还需克服哪些"坎"
中国新闻网· 2025-09-28 14:05
光伏治沙项目进展 - 鄂尔多斯市已批复光伏指标3979万千瓦 其中已建成1002万千瓦 实现光伏治沙70万亩 在建光伏2977万千瓦[7] - 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2023年12月竣工 年均发电41亿千瓦时 相当于节约123万吨标准煤 减少319.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3] - 全市规划布局光伏项目6079万千瓦 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光伏治沙超300万亩[7] 技术模式创新 - 采用大跨度柔性支架智能光伏系统 板下空间大且土地利用率高 可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种植[4] - 光伏板具备支架固沙 板间沙障锁水 板体遮阳降低蒸发量等多重功能 形成植物生长小温室[4] - 通过太阳能水泵与精细滴灌技术结合 有效解决荒漠化地区植物灌溉难题[7] 经济效益表现 - 光伏板下种植有机果蔬 西红柿销往一线城市价格达每斤20元[3] - 当地农牧民通过板下种植蔬菜实现增收 案例显示12亩蔬菜种植已收入5万元[3] - 项目区近千亩中药材和有机果蔬采用现代化节水种植 产生较好农业经济效益[4] 生态效益贡献 - 光伏治沙使沙尘暴明显减少 并每年为黄河减少200万吨泥沙[3][1] - 防沙治沙促进植被生产力提升 土壤有机质增加 成为增加碳汇的重要过程[7] - 在黄河南岸构建光伏长城和锁边林两道生态防线 助力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6][7] 政策发展需求 - 当前存在光伏治沙建设标准 认定标准和建设模式的政策空白[8][9] - 需制定科学统一的光伏电站建设标准 并出台沙区光伏基地发展指导意见[9] - 建议推广农光 林光 牧光 渔光等多产业互补示范项目 提升试验试点水平[8] 资源互补优势 - 中国沙漠戈壁面积128万平方公里 为光伏发电提供充足土地和光照资源[5] - 光伏与治沙具有先天资源互补优势 沙漠充足日照条件支撑发电需求[5] - 荒漠化防治在实现双碳目标中扮演重要角色 治沙增汇潜力受关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