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
搜索文档
江苏镇江丹徒区分局 “一地一案”推进大运河沿岸违法用地整改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31 10:59
今年以来,江苏省镇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丹徒分局城区中心所聚焦京杭大运河沿岸滨河生态空 间,开展"一地一案"建档管理,推进存量无手续违法用地整改,实现新增违法用地"零增长"。 城区中心所坚持科技赋能,"人防+技防"探索智慧执法巡查监管,对辛丰镇段8公里运河划分四个巡 查网格区,安装11个高清执法探头并配备无人机,实现24小时精准监管,今年已制止15起新增违法侵占 行为。 同时,该所协同多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责成运河沿岸5家无合法手续码头整改,专项整治无序种 植、违法堆放等行为,退出违规占用耕地约200亩。 此外,该所还组织了"普法宣讲组"走进镇政府晚间大讲堂,为百余名基层骨干开展"耕地保护与土 地执法"主题宣讲,剖析执法问题并提出整治方案。 ...
欧洲农业快“断代”!超市靠进口填货架,中国耕地却有保障
搜狐财经· 2025-10-25 18:03
走进阿姆斯特丹的超市,货架上的番茄印着"摩洛哥产",生菜标注"西班牙进口",很难找到本地农场的踪迹,而在上海的菜市场,80%以上的蔬菜来自周边 县域的规模化农场。 一边是本土农民断层导致的食品进口依赖,一边是耕地红线守得牢牢的粮食自主保障,欧洲农业正遭遇"后继无人"的断代危机,中国却能稳守耕地根基,这 背后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25岁的荷兰农民彼得·米登多普对此有着最切身的体会,他每天在自家农场和布鲁塞尔之间奔波,驾驶拖拉机时还在接听关于欧盟农业政策的采访电话。 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决定了任何投入都需要长期稳定的政策预期,而欧盟频繁调整的农业规则,让年轻农民不敢轻易投入资金升级设备。 作为欧洲青年农民理事会主席,他和父亲、兄弟共同经营的农场,是欧洲少数还能实现代际传承的案例。 这种"政策摇摆"叠加经济压力,使得欧洲乡村陷入恶性循环,老年农民退休后土地被大型农场兼并,乡村学校因人口流失关闭,谷仓逐渐荒废,最终只能依 赖进口食品填补货架空缺。 欧盟超过三分之一的农场管理者年龄在65岁以上,而40岁以下的比例不足八分之一,仅为12%。 年轻农民的"入行难",首先卡在了土地这道关上,欧盟每公顷耕地成本接近1.2万欧元,在农 ...
为中原粮仓装上法治安全阀
河南日报· 2025-10-24 07:31
10月19日,农机手驾驶收割机在南阳市卧龙区陆营镇收割晚谷子。 高嵩 摄 10月15日,洛阳市孟津区会盟镇孟河村种植大户开足马力抢收玉米。 郑占波 马绍磊 摄 今年河南部分地区遭遇秋汛,给秋粮及时收割、下一季作物备种带来现实挑战,农人们正在与时间赛跑,打 响三秋抢收攻坚战,全力守护中原粮仓。 着眼于应对包括灾害影响在内的各类粮食安全难题,加快构建符合河南省情的粮食安全保障制度体系,9月29 日,河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河南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这部历经多轮调研论证、涵盖10章65条的地方性法规,将于12月1日正式施行。 "这标志着河南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告别'政策引导为主'的阶段,全面进入法治化、规范化治理新周期。"省人 大法制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守耕地红线、种子安全,到优储备、畅流通,再到强应急保障、促产业升级,《条例》以多维度制度设 计,破解河南粮食生产、储备、流通等核心挑战,构建起"产储运销应急"全链条保障体系,为河南扛稳国家 粮食安全重任提供法治支撑。 着眼大省实际 破解安全难题 在国家粮食安全大局中,河南"粮仓"无可替代。作为全国小麦生产第一大省,河南粮食 ...
最高法发布破坏耕地犯罪典型案例—— 以硬措施守护良田沃土
经济日报· 2025-10-24 05:39
案件类型与违法手段 - 存在以“改良土壤”名义租赁土地并倾倒渣土非法获利696.7万元的案例[1][4] - 存在非法采挖草炭土1万余立方米并出售获利127万余元的案例[2] - 违法形式多样,包括在农用地上建设小产权房、大棚房、扶贫车间、文化广场、旅游接待中心等[2] - 破坏行为日益隐蔽,常以“项目建设”等名义为掩护进行压占类破坏[4] 案件影响与司法判罚 - 非法占用农用地行为导致30余亩永久基本农田遭毁坏[1][2],另有案例造成54.74亩永久基本农田种植条件严重破坏[7] - 单位犯罪现象突出,非法占用农用地罪案件数量在单位犯罪中位列第三[3] - 典型案例中,公司法定代表人因单位犯罪被判处个人罚金2万元,公司被判处罚金80万元[7] - 个人犯罪方面,有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100万元[6] 行业分布与监管趋势 - 非法占用农用地行为多发于城乡接合部、城市周边和浅山地区[3] - 全国法院一审非法占用农用地罪案件结案数自2014年起持续在2000件以上[2] - 司法机构将加快制定司法解释,明确裁判规则以统一法律适用[8] - 法院通过向有关单位移送线索、发送司法建议等方式,推动“抓前端,治未病”[8]
江西宜春:“宜耕码”让用地安心监管提效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23 09:00
如今,公众通过"宜耕码"能清楚了解耕地性质,一旦发现疑似违规违法用地行为,就会向当地自然资源 部门反映。"'宜耕码'上线后,已接到相关举报电话20余次。"宜春局执法监督科科长黄苍松说。 公众可通过"宜春自然资源"微信公众号登录"宜耕码",框选查询范围后一键查询所选地块信息,有助于 减少违法风险和经济损失,避免建房、挖塘、种树等行为触碰耕地红线。 此前,胡先生计划建一个石蛙养殖基地,选址时曾中意一块地,后经"宜耕码"查询,发现该地块在永久 基本农田保护区内,无法办理设施农用地手续。通过"宜耕码"的"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叠加功能,他很快 筛选出一块备选地,最终成功选址并获批。 金秋十月,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金瑞镇下苑村的晚稻进入成熟季,村民李金生指着稻田说:"我们耕种 前都用'宜耕码'查询过,哪块地能种粮食,哪块地能种经济作物,一清二楚。" 据介绍,"宜耕码"以"天地图"为底图,涵盖一般耕地、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类用地控制线数 据,并与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实时联动,通过信息透明化、监管前置化、共治社会化、决策智能化,重 构了耕地保护的管理逻辑。 "宜耕码"由宜春市自然资源局、江西省耕地保护研究中心联合研发,是宜 ...
前三季度农业经济形势稳中向好 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
国家统计局· 2025-10-20 18:32
秋粮生产 - 夏粮产量2994.8亿斤,比上年略减3.1亿斤,下降0.1% [2] - 早稻产量570.3亿斤,比上年增加6.8亿斤,增长1.2% [2] - 夏粮和早稻合计增产3.7亿斤,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基础 [2] - 国家持续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稳定落实最低收购价和补贴,扩大保险投保面积 [2] - 秋粮播种面积有所增加,大部农区光温水条件良好,秋粮长势总体正常 [2] - 东北三省及内蒙古、新疆等地秋粮生产形势较好,部分地区遭遇自然灾害但影响有限 [2] 畜牧业生产 - 前三季度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7312万吨,同比增加268万吨,增长3.8% [3] - 猪肉产量4368万吨,同比增加128万吨,增长3.0% [3] - 牛肉产量550万吨,同比增加18万吨,增长3.3% [4] - 禽肉产量2053万吨,同比增加137万吨,增长7.2% [4] - 羊肉产量341万吨,同比减少15万吨,下降4.3% [4] - 生猪出栏52992万头,同比增加962万头,增长1.8% [3] - 三季度末生猪存栏43680万头,同比增加986万头,增长2.3% [3] - 三季度末能繁母猪存栏4035万头,同比减少28万头,下降0.7% [3] 农产品市场与价格 - 前三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同比下降3.6% [5] - 农业产品价格下降2.5%,饲养动物及其产品价格下降5.4% [5] - 谷物价格下降3.3%,其中小麦下降2.5%,稻谷下降1.6%,玉米下降5.3% [5] - 生猪价格下降6.9%,活牛价格下降0.6%,活羊价格下降2.1% [5] - 9月末农产品集贸市场价格总体平稳,粮食价格稳中略降 [5] - 畜禽价格以涨为主,活牛价格连续3个月上涨,活羊价格连续2个月上涨 [5] - 蔬菜价格普遍上涨,水果价格有涨有跌 [5]
数说“十四五”丨全国耕地面积达到19.4亿亩 耕地质量提升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央广网· 2025-10-20 11:12
耕地保护政策与成效 - 国家出台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 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地上图 并对耕地数量严格考核问责 [1] - 截至去年底全国耕地面积达到19.4亿亩 较2020年增加2800万亩 [1] - 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机制 确保达到平衡标准 [1] 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展 - 全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 [1] - 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500亩高标准农田安装全自动喷灌设备 实现手机App操作 [1] - 智慧喷灌设施通过网络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气象等多维度数据 实现灌溉自动化与智能化 [1] 高标准农田效益分析 - 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有效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在节本增效上效果明显 [2] - 原有"望天收"田块实现旱能浇涝能排 更多地区实现大灾少减产无灾多增产 [2]
江苏耕地面积“四连增” 总量达6254.24万亩
新华网· 2025-10-17 19:27
新华社南京10月17日电(记者柯高阳)江苏省自然资源厅17日举行发布会,介绍2024年度国土变更 调查成果。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江苏省耕地总量达到6254.24万亩,耕地面积实现连续4年稳中有增,粮 食安全根基进一步巩固。 作为经济大省,江苏人多地少,耕地占用和保护矛盾压力较大。为牢守耕地红线,江苏从源头管控 耕地占用,严格建设用地审批、优化项目选址、实施"增存挂钩",以较少耕地资源占用支撑高质量发 展。目前,江苏已完成建设用地整理12.77万亩,腾退低效工业企业605家,项目区实现建设用地减量 0.76万亩。 土地综合整治是保护耕地的重要抓手。江苏结合土地综合整治、增减挂钩、占补平衡和耕地恢复补 充等政策,有序恢复和新增优质耕地。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生态修复处处长鲍志良介绍,自2019年统筹推 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以来,江苏累计完成农用地整治49.94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20.65万亩,推动 高标准农田变成"高产田""致富田"。 【纠错】 【责任编辑:张樵苏】 调查成果显示,江苏省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三大地类面积及变化情况总体稳定。其中农用 地中的耕地近4年来新增120余万亩,耕地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升、 ...
高悬法治利剑 守护绿水青山(金台锐评)
人民日报· 2025-10-16 06:22
司法案例与执法趋势 - 最高人民法院披露一起在永久基本农田上非法取土售卖的典型案例,瞿某等人导致29.4亩耕地地形地貌改变和生产功能丧失,被以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追究刑事责任,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并同步推进生态修复[1] - 司法机关对环境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实行全要素、全环节、全链条惩治,综合运用刑事、民事、行政法律手段,以达到充分保护生态环境和有力制裁侵权人的效果[2] - 针对个案反映出的日常监管盲区和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疏漏,司法机关通过制发检察建议和司法建议,推动相关部门建章立制,实现从末端惩治向源头预防的延伸[2] 违法模式与行业乱象 - 不法分子常以改良土壤或项目建设等合法名义为掩护,实际进行垃圾倾倒和堆放废弃物等违法行为[1] - 存在偷排污水污染水源的行为,威胁群众健康并影响生产生活秩序[1] - 部分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存在数据造假行为,以包合格承揽业务,严重损害环境监测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扰乱环境监测市场及政府管理秩序[1] 生态保护与公众意识 - 不少环境资源类违法犯罪源于法律意识淡漠,例如使用弹弓枪非法行猎或未经审批擅自砍伐自有林木[3] - 一些地方探索将审判庭搬到案发地进行巡回审判,以案释法,让群众零距离感受司法威严,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3] -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需进一步筑牢法治基石,通过严格制度、督察之力和司法之威来守护良好生态环境[3]
常熟市支塘镇荣获2025年省级耕地保护激励单位
扬子晚报网· 2025-10-13 22:03
近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关于2025年省级耕地保护激励单位的公告》,常熟市支塘镇荣获2025年 省级耕地保护激励单位。 支塘镇还以复耕复垦为重要抓手,积极清退低效工业用地,与耕地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紧密 结合,既保障了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又为产业发展腾出了宝贵空间,实现了土地利用效益的 最大化。通过常态化地宣传,全镇上下已形成"只要动土,就找资规"的共识,从源头保护好每一分耕 地。"今年,我们以"人工智能+"赋能监管工作,打造"空中哨兵"队伍,以每月3次的频率开展常态化巡 查、对比,坚决防范和打击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常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支塘分局副局长徐 佳说。 耕地保护非一日之功。接下来,支塘镇将持续守护每一寸沃土,以实际行动筑牢粮食安全防线,为农业 农村现代化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张添翼 校对陶善工 支塘镇是常熟的"东大门",耕地保有量为全市第一。近3年来,全镇通过增减挂钩、占补平衡复耕项 目,补充耕地面积2585亩。 丰收时节,支塘镇八字桥村西部区域的750亩连片良田刮起了金色稻浪。而3年前,这片区域尚有7处零 星坑塘。支塘镇扎实做好耕地保护工作,大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