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业
搜索文档
《中国农业企业ESG发展报告2025》在京发布
新华财经· 2025-11-20 16:32
报告发布概况 - 《中国农业企业ESG发展报告2025》于11月19日在北京正式发布 [1] - 发布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指导、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主办 [1] 行业ESG发展现状 - 农业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整体呈现“稳健发展、梯度分化”特征 [1] - 行业平均披露率达75.2%,头部企业接近全覆盖 [1] - 企业可持续实践水平呈“中间大、两头小”分布格局,整体处于“进取阶段” [1] - 行业间存在差异,农业服务业、乳制品行业表现领先,渔业、林草业有较大提升空间 [1] 报告价值与专家评价 - 报告构建了具有农业行业特色的评价与诊断框架 [2] - 全面呈现了企业在信息披露、治理提升、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的进展和短板 [2] - 为政策制定和企业管理提供了可操作的参考工具 [2] - 对服务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农业强国建设具有实践价值和决策参考意义 [2] 企业实践与未来方向 - 中国圣牧、新希望六和、佳沃集团等企业代表分享了绿色低碳转型、乡村振兴协同等实践体会 [2] - 报告建议实施差异化的披露引导与能力建设 [1] - 建议加强关键薄弱环节的规范指引与激励约束,推进行业协同与资源整合 [1] - 报告为监管部门完善政策、金融机构开展绿色投融资、企业提升治理能力提供了重要依据 [2]
以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人民日报· 2025-11-12 09:46
政策与战略方向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目标,并作出“壮大林草产业”和“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战略部署[1]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强调“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1][3] - 必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因为各自然要素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生命共同体[4]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建议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4] 行业发展成就 - 2024年全国林草产业总产值达到10.17万亿元,同比增长9.6%,林产品贸易额达1817亿美元[10] - 全国森林食物年产量超过2亿吨,已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重要农产品,木竹加工、经济林、生态旅游、林下经济均成为年产值超万亿元的支柱产业[10] - 在“三北”等重大工程推动下,我国森林覆盖率已超过25%,贡献了约25%的全球新增绿化面积[7] - 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国累计发放林权证1亿多本,发展新型经营主体近30万个,集体林地每亩产出比改革前提高3倍多[9] - 目前已正式建立首批5个国家公园、2个国家植物园,各类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以上[8] 重点工程与未来规划 - 坚决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该工程自1978年启动以来累计完成营造林保存面积3174万公顷,目前已完成建设任务1.64亿亩,建成3046公里长的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7][13] - 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目标将自然保护地总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的比重稳定在18%左右[14] - 推动林草产业迭代升级,通过做大一产、做精二产、做优三产,优化传统产业并培育林下经济、森林食品等新业态[16] - 构建野生动植物高质量保护体系,建立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补充的保护体系,并加强旗舰物种保护研究中心建设[15] 风险防控与安全保障 - 森林草原火灾受害率分别控制在0.9‰和2‰以内,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率超过90%[11] - 提高防范化解林草灾害能力,持续推进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体系、预警监测体系等五大体系建设,并实施松材线虫病防控攻坚行动[17]
【省林业局】陕西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推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
陕西日报· 2025-10-22 07:11
生态保护重点工程 - 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347.53万亩,治理沙化土地72.93万亩 [1] - 打好守护祖脉秦岭三年行动收官战,储备项目715个,完成造林121.06万亩,3年累计落实资金100.48亿元、完成造林395.16万亩 [1] - 制定实施《2025年陕西省松材线虫病防治方案》,完成防治面积226.33万亩 [1] 林业产业发展与经济效益 - 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825亿元,林下经济综合利用林地面积达1175.07万亩,改造提升特色经济林21.7万亩 [2] - 储备入库林业产业项目65个、林下经济项目58个 [2] - 累计发放林权类不动产权证书3.3万本,下达中央财政非国有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资金8.03亿元并完成兑付 [2] 项目审批与投资 - 实行跨部门跨领域并联审批,累计批准建设项目使用林草地1581宗、7898公顷 [2] - 截至三季度末,储备各类项目1887个,落实中央和省级林业投资76.14亿元 [2]
数量居全国首位,山东建成全国首个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
齐鲁晚报· 2025-10-16 11:26
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山东分库概况 - 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山东分库于2023年11月正式建成启用 [1][3] - 该分库总投资6454万元,建筑面积4141平方米,设计容纳资源70万份 [3] - 目前已收集保存林草种质资源6.97万份,保存量居全国林草系统首位 [1][3] 全国林草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建设 - 全国布局建设"1主6分"共7处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体系已基本形成 [3] - 山东分库、新疆分库、湖南分库已投入使用,内蒙古分库、海南分库开始试运行,雄安主库、青海分库正在建设中 [3] - 国家林草局还布局建设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209处和国家草种质资源圃20处,共收集保存林草种质资源10万余份 [3] - 省级林草主管部门布局建设了417处省级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初步构建起国家和省两级布局,原地、异地、设施保存三种方式相结合的保存体系 [3] 山东分库的功能定位与发展规划 - 山东分库将立足山东、覆盖华东、辐射东亚,建成华东地区集保存、科研、培训、宣传、信息共享于一体的保护设施 [5] - 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国家、省两级"三位一体"林草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实现保护全覆盖 [5] - 种子库的核心职责是通过调控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最大限度延长种子的保存寿命 [5] - 下一步将加强建设管理,健全工作机制,强化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推动各项工作继续保持全国领先 [5]
历经两轮系统调查,山东林草种质资源“家底”基本查清
大众日报· 2025-10-15 08:59
林草种质资源调查与保护 - 历经两轮系统调查(2011-2014年木本植物调查,2020-2025年草本植物普查),山东林草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等"家底"基本查清 [2][3] - 调查数据显示,山东现有林草种质资源2736种,其中草本植物1784种、林木952种,较1990年《山东植物志》新增740种 [3] - 近期普查发现山东新记录种71种,包括中国大陆新记录种1种(疏花佛甲草)和中国新记录种1种(密头飞廉) [3] 种质资源设施保存与利用 - 建成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山东分库,被誉为中国林草系统首座"种子方舟",累计保存林草种质资源6.97万份,在国家布局的7个同类型库中数量最多、种类最全 [4] - "十四五"以来,育成并通过审定的林木良种146个,广泛用于经济林果种植 [4] - 良种"秋艳"石榴实现亩均增产500斤,价格由约5元/斤提高到10元/斤;"金如意"山楂亩均产值由1500元/亩提高到4000元/亩;苹果早熟品种"鲁丽"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 [4] 科研合作与科普宣教 - 与中国科学院、英国邱园千年种子库、法国布雷斯特阿莫利克国家植物园等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在野生植物引种驯化、遗传育种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5] - 积极筹建山东省植物园体系科普宣教基地,建设规模4650平方米,以"绿色星球 万物共生"为主题,预计明年年底前面向社会开放 [5]
国家林草局与中国农科院开展战略合作,积极培育林草特色产业
快讯· 2025-07-24 08:12
战略合作框架 - 国家林草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等重点领域 [1] - 合作围绕"三北"工程、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1] - 双方将共同支持创建林草科研平台,开展国土绿化、有害生物防治、种苗培育等核心技术攻关 [1] 科研与技术创新 - 合作将发挥资源优势和技术力量,积极培育林草特色产业 [1] - 双方将加大草原科技人才培育,建立人才交流机制,打造草原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1] - 合作旨在为草原科技人才提供更多发展空间 [1] 合作机制 - 双方建立定期会商工作机制,研究草原科技重大问题 [1] - 将共同制定重大政策和技术研究清单,共享科技创新成果 [1] - 合作目标是为实现草原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