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峇峇娘惹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丝路上的文化交融:在北京领略“峇峇娘惹的世界”
新华网· 2025-05-31 00:27
文化展览概述 - 北京首都博物馆举办"峇峇娘惹的世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峇峇娘惹文化展" 精选132件展品 通过多媒体互动和场景复原展示峇峇娘惹社群的发展脉络与文化肌理 [1] - 展览设计贴近生活 将峇峇娘惹生活方式内容设置在"客厅"区域 婚俗及服饰内容设置在类似"卧室"的区域 吸引观众拍照打卡 [2] 峇峇娘惹文化起源 - 峇峇娘惹文化形成于中国东南沿海先民与马来半岛及印度尼西亚当地社群的融合 男性称"峇峇" 女性称"娘惹" 创造了兼具多元特色的物质与精神文化 [1] - 峇峇娘惹的文化根源是中华文化 发展过程中受到东南亚本土文化和欧洲文化的影响 [4] 婚俗文化展示 - 珠绣鞋是娘惹们不可或缺的嫁妆 出嫁时会为丈夫和公婆精心缝制珠绣鞋 [4] - 串珠鸟兽纹装饰布可能是婚床枕套 绣有凤凰、麒麟、水果、鲜花和金鱼 象征婚姻幸福、好运、长寿 [4] 服饰与装饰艺术 - 可峇雅是一种宽松的长袖敞开式外套 用胸针固定衣襟 可搭配蜡染纱笼穿着 不同阶段的可峇雅和纱笼是峇峇娘惹文化的"万花筒" [4] - 19世纪末 峇峇娘惹青睐注重自然元素的欧式陶瓷制品 将其装饰在房屋内外 这种瓷砖风尚也延续到葬俗 墓碑上有类似装饰 [4] 祭祖习俗 - 峇峇娘惹家中通常有三个祭坛 分别供奉家神、祖先和灶神 祖先崇拜是礼仪崇拜的重要组成部分 祭祖习俗从中国祖先传承下来延续至今 [5] - 祭坛布上对称摆放烛台、杯盘、香炉、祭品盒和茶壶 更高一层摆放楠木描金雕龙纹烛台和关公像 [5] 饮食文化 - "土生长桌宴"是传统峇峇娘惹在重大节庆时准备的菜肴统称 名字融合了闽南方言与马来语 [2] - 展览陈列"南洋风物"如香兰叶、亚参片、肉桂 让观众仿佛嗅到"娘惹美食"的香气 [1]
“峇峇回来了”系列活动传续新加坡华人情缘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8 09:52
文化展览活动 - "峇峇回来了"系列活动在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举办,聚焦峇峇娘惹文化,包含专题展览、讲座、文创驿站开业及手工体验等活动 [1] - 峇峇娘惹文化是15世纪中国移民与东南亚居民通婚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男性后代称"峇峇",女性称"娘惹" [1] - 活动由泉州市侨联、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等联合主办,旨在通过沉浸式体验传播华侨历史文化 [1] 中新历史渊源 - 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宋元时期商船与新加坡建立深厚商贸纽带,泉州先民将闽南文化融入新加坡 [2][3] - 泉州市侨联主席温锦辉强调两地千年情缘,希望活动促进中新民间友好往来,传承奋斗精神与传统美德 [2] - 新加坡庆德会会长陈坤祥指出,庆德会1831年创立,是新加坡最悠久的华人互助团体,其精神为两地重要文化纽带 [3] 庆德会专题内容 - "守望相助——新加坡庆德会的故事"展览分四大篇章,通过老照片、文献等展现其近两百年历史与人文价值 [2] - 讲座《探索发现——庆德会两百年密码》由学者柯木林解析庆德会的起源、管理哲学及现状 [3] - 展览与讲座系统追溯庆德会发展轨迹,突出其扶危济困的会务活动和建筑遗产"庆德楼" [2][3] 文化交流意义 - 活动深化泉州与新加坡的文化合作,闽南文化与多元文明交融成为两地共同精神财富 [3] - 华侨历史资源通过博物馆向公众传播,强化文化认同与跨种族人文连接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