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遗址再利用
icon
搜索文档
秦皇岛港蝶变|十月行记
经济观察报· 2025-10-07 15:30
港口工业旅游转型 - 港口工业旅游区开放后 将秦皇岛海岸旅游景区连成一片 形成从西向东的连续打卡点 [2] - 旅游区将原有工业设施改造为景点 如铁路花海 甲码头运煤船 乙码头吊机等工业遗址 [15][16] - 工作船码头改建为南山游艇帆船码头 拥有58个泊位 提供教育培训 赛事 观光等业务 [18] - 航标塔更名为海誓塔 维修车间改造为海誓花园婚庆场地 拥有专属海岸线和沙滩 [21] 港口历史与地理优势 - 秦皇岛港于1898年自开主权口岸 是北方唯一自开口岸 天然不冻良港且邻近北京 [6] - 港口邻近开平煤矿 煤炭通过津榆铁路运输下海 与铁路交汇推动从小渔村发展为大城市 [6][7] - 作为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终点站 港口有21个煤炭专用泊位 年设计通过能力1.93亿吨 [4] - 2007年成为全球首个2亿吨煤炭输出港 年输出量占全国沿海港口下水煤炭总量40%以上 [7] 煤炭运输业务现状 - 秦港股份2024年货物总吞吐量4.14亿吨 其中煤炭吞吐量2.08亿吨 秦皇岛港吞吐量1.8亿吨 [4] - 煤炭吞吐量连续两年下滑 受进口煤冲击 主产地减产 新能源发力等因素影响 [12] - 大秦铁路30年累计货运量突破90亿吨 大部分为煤炭 是西煤东运关键通道 [8] 城市发展与交通格局 - 铁路线纵横交错分割城市 形成铁路跑城内 公路走城外的格局 影响市民通勤和下海 [9][10] - 京奉铁路改线贯穿市区 造成道南道北分隔 地道桥经常被淹 市民出行困难 [9] - 市区向西发展至小铁路区域 东西向通勤需等待火车经过 高速铁路建成后问题逐步解决 [9][10] 西港东迁战略转型 - 2006年提出西港东迁 将西港区生产功能转移至东港区 腾退400公顷土地和4.5公里海岸线 [12] - 东港区建设1.7公里海岸线综合性现代化港区 承接生产运输业务转移 距离大秦铁路更近 [12][13] - 2013年西港区停止运营 2018年港口旅游工业区开园 推动从能源输出向综合物流枢纽转型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