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 - 物价螺旋

搜索文档
美联储决策层洗牌,2%通胀目标会否被废除?
金十数据· 2025-09-26 17:22
美联储通胀目标政策讨论 - 美联储改变2%通胀目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鉴于美联储理事会成员构成变化及鲍威尔主席任期将于明年5月到期 关于替代2%固定通胀目标的讨论可能升温[1] - 美国通胀已连续第54个月超过美联储2%的目标 一家央行连续如此长时间未能实现目标实属罕见[1] - 美联储官员的中值预期显示 直至2028年整体PCE通胀与核心PCE通胀才有望回到2%[3] 通胀持续高企的影响 - 通胀很可能在未来数月甚至数年内都无法回落至2%[3] - 美联储未能实现通胀目标的时间越长 公众对通胀目标本身及美联储整体政策制定的信任度就越可能受损[3] - 密歇根大学最新消费者调查显示 受访者对一年期通胀预期为4.8% 五年期通胀预期为3.9%[8] 替代方案:通胀区间 - 替代当前通胀目标的潜在方案之一是采用通胀区间 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对此表示认可并持开放态度[5] - 博斯蒂克设想一个更窄的区间 例如1.75%至2.25%会是一个不错的起点 以替代对小数点后三位的精准控制幻觉[5] - 通胀区间的显著优势在于能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比具体数值目标更大的灵活性[5] 通胀区间政策的潜在挑战与国际实践 - 通胀区间越宽 政策自由度越大 但若通胀势头失控 压力可能迅速累积 迫使美联储采取力度过大且令人不适的政策应对措施[6] - 通胀区间在经济波动性较高的新兴市场更为普遍 但加拿大 澳大利亚 新西兰等发达经济体货币当局也采用此模式[8] - 国际清算银行研究发现 随着时间推移 央行实现更刚性通胀目标的允许时间范围变得更模糊 更漫长 这一结论后半部分适用于美联储[8]
11票支持!美联储同意降息,奥巴马打开天窗说亮话,美国走向破产
搜狐财经· 2025-09-20 11:16
美联储终于降息,为何说特朗普"虽胜犹败"呢?美国正走向破产,这又怎么说呢? 美国经济现在面临一个左右为难的困局,拜特朗普发动关税战所赐,美国通胀率高烧不退,因此他需要胁迫美联储降息来抑制 通胀率。但同时,美联储如答应降息,则又会对美债收益还有美国金融市场造成猛烈冲击。因此,在降息或者加息的问题上, 特朗普跟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几乎反目成仇,甚至他还一度威胁"炒鲍威尔鱿鱼"呢。不过现在,特朗普终于等来了他翘首以盼 的"好消息",那就是美联储同意降息了,怎么回事呢? 降息来了,特朗普却笑不出来 9月17日,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的消息传遍全球。按理说,这是特朗普盼了大半年的"胜利"——毕竟他从今年4月开始就天 天在社交媒体上炮轰美联储"不作为",甚至威胁要解雇鲍威尔。可当降息真的落地,特朗普却连个像样的表态都没有,当天他 的"真实社交"账号全是出访英国和参观工厂的内容,对降息只字不提。这种反常的沉默背后,藏着他难以言说的憋屈。 特朗普想要的可不是25个基点。早在7月,他就公开宣称美联储的利率"至少偏高300个基点",甚至放话"再这么拖下去美国经济 要完蛋"。按照他的设想,这次至少得降息50个基点才能"解渴"。结果呢 ...
英国商界警告新预算案将再度刺激通胀 央行或被迫放缓降息步伐
智通财经网· 2025-09-11 10:52
核心观点 - 英国财政政策通过增加企业税收和监管负担推高运营成本 企业通过涨价转嫁压力 加剧通胀风险并延缓央行降息进程 [1][2][6][8][11] 企业成本压力 - 商业团体警告工党政策将带来数十亿英镑运营成本 企业利润空间缩小更难以消化压力 [1] - 小企业面临明年4月商业税减免到期 税负增加17亿英镑 [6] - 新法规包括就业权利法案和包装税带来额外成本 政府估算就业权利法案成本最高达50亿英镑 [6] - 全国生活工资4.1%涨幅将于明年4月实施 若叠加就业权利法案成本可能再增加1.5%工资成本 [6] 通胀影响机制 - 企业转嫁成本推高物价 去年雇主国民保险缴费上涨推动通胀率上升0.4个百分点 [6] - 英国央行指出核心商品价格通胀上升主要反映更高劳动力成本 导致英国食品价格涨幅比欧洲更陡峭 [8] - 新包装税可能使食品价格水平上升略高于0.5% 食品价格通胀预计从4.6%升至6% [8] - 工资-物价螺旋推动通胀风险显现 酒店业协会指出全国生活工资涨幅存在此类风险 [8] 政策约束与应对 - 财政大臣受竞选承诺约束未提高所得税或增值税 转而通过增加雇主工资缴纳份额260亿英镑平衡预算 [1] - 政府成立新预算委员会加强经济政策掌控 由经济顾问和财政部部长共同主持 [5] -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降息节奏受通胀阻碍 投资者预计明年2月前不会再次降息 [11] - 长期国债高借贷成本部分源于市场对通胀持续担忧 财政部语言转向控制通胀任务 [11]
2025年杰克逊霍尔年会点评:美联储或九月降息,但或不是连续降息
华创证券· 2025-08-24 15:16
美联储政策转向 - 鲍威尔暗示9月降息概率从72%升至81.3%[4] - 全年降息次数预期从1.91次升至2.18次[4] - 降息是预防性而非衰退式因政策利率略领先于规则水平[4] 就业与通胀风险评估 - 就业下行风险上升因劳动力供需显著放缓[3] - 关税对通胀影响被视为短暂一次性变化[3] - 长期通胀预期保持锚定与2%目标一致[3] 货币政策框架调整 - 从平均通胀目标制回归灵活通胀目标制[6] - 删除有效利率下限表述因中性利率可能高于2010年代[6] - 删除就业缺口表述但未放弃该思路[8] 资产价格影响 - 预防式降息阶段美股可能拔估值或盈利支撑上涨[5] - 长端美债利率在降息预期和落地阶段偏向下行[5] - 美元指数在降息预期阶段偏弱落地后偏强[5]
【招银研究|海外宏观】走向“双宽松”——2025年鲍威尔Jackson Hole央行年会讲话点评
招商银行研究· 2025-08-23 20:02
核心观点 - 美联储9月将重启降息 预计合计降息3-4次(75-100bp)终点利率位于3.5%附近 年内降息2-3次 年底利率达3.75% 较市场预期更偏鹰派 [1][13] - 宏观政策转向"双宽松" 《大而美法案》与降息共振推升经济就业及通胀 "非线性下行"风险可能不会发生 [1][13] - 市场或复刻去年下半年走势 短期延续鸽派交易但需警惕中长期反转风险 [2][15] 宏观研判 - 鲍威尔首次明确鸽派立场 指出风险平衡转向 就业基准情形为下行风险 通胀基准情形为暂时性通胀 [3] - 充分就业来自供给与需求同步收缩 供给收缩因移民政策变化 需求收缩因经济放缓 新增就业显著下行但失业率保持稳定 [3] - 经济增速显著下降 上半年实际GDP增速放缓至1.2% 较2024年2.5%水平折半 主因消费扩张放缓 [9] 货币政策 - 鲍威尔给出明确降息信号 政策仍处限制性区域 未来需调整立场 取决于经济前景及风险平衡 [10] - 取消通胀补偿策略 不再容忍更高通胀 从单方面关注充分就业转向同时关注就业过热及过冷 [11][12] 市场影响与前瞻 - 美联储9月重启降息但不宜高估幅度与斜率 宏观政策"双宽松"可能推动经济再度转强 [13] - 通胀再度上行可能威胁中期选举 特朗普或转向"宽财政稳货币"组合 宽财政推动增长 稳货币控制通胀 [1][13] - 即使住房服务通胀和商品通胀跌至0 其它服务通胀仍足以将核心PCE稳定在2% 经济转强后通胀形势不容乐观 [13] 市场反应及策略 - 市场降息预期大幅升温 完全定价9月降息 年内累计降息预计增加7bp至55bp 终点利率预期下行11bp至3.2% [14] - 美债收益率全面下跌:2年期跌9.5bp至3.70% 5年期跌9.6bp至3.76% 10年期跌7.4bp至4.25% 30年期跌4.2bp至4.88% [14] - 美元指数跌0.9%至97.72 美元兑离岸人民币跌至7.17 美股全线上涨:标普500涨1.52% 纳斯达克涨1.88% 道指涨1.89% [14] - 建议做多中短久期美债但谨慎对待长久期 做空美元仓位需警惕四季度反转风险 [15]
【UNFX课堂】滞涨的阴影:70年代的美国经济、市场表现与政策博弈
搜狐财经· 2025-05-27 11:22
滞涨概念 - 滞涨由"停滞"和"通货膨胀"组合而成,描述高通胀与高失业率并存的异常经济现象 [1][2] - 打破传统菲利普斯曲线理论中通胀与失业率的权衡关系 [2] - 经济停滞表现为增长缓慢或负增长、高失业率及企业盈利下降 [3] 滞涨成因 - 供给侧冲击如石油价格暴涨直接推高成本并抑制生产活动 [2][7] - 不当经济政策包括过度宽松货币财政政策或限制生产的行政措施 [2][7] - 工资-物价螺旋与通胀预期自我实现形成恶性循环 [7] 历史案例(20世纪70年代美国) - 背景包括石油危机(油价涨数倍)、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及宽松政策遗留问题 [7] - 经济表现:通胀率多次达两位数(最高近15%)、失业率突破8%-9%、GDP负增长 [7] - 金融市场中股市实际价值缩水,道琼斯指数十年未涨,"漂亮50"蓝筹股泡沫破裂 [6][7] 金融市场反应 - 股市受高通胀侵蚀盈利、利率上升竞争资金及不确定性三重打击 [7] - 债市价格下跌,名义收益率上升但实际收益率为负 [7] - 大宗商品表现强劲,石油与黄金分别因供给冲击和避险需求暴涨 [12] 政策应对 - 初期价格管制与渐进加息失败,刺激政策加剧通胀 [8] - 后期沃尔克采取激进紧缩,联邦基金利率超20%成功抑制通胀但引发衰退 [8][12] - 核心困境在于刺激与紧缩政策分别会恶化通胀或停滞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