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市值占比法
icon
搜索文档
我为什么不喜欢市值占比法 | 猫猫看市
证券时报网· 2025-07-05 15:58
市值占比法的缺陷分析 - 核心观点:市值占比法虽然简单流行但存在严重缺陷 通过行业市值占比判断投资机会过于草率且容易失真 [1][9] 市值占比法的具体问题 - 行业上市比例与实体经济不匹配导致数据失真 A股铁路公司仅3家(京沪高铁/大秦铁路/广深铁路) 互联网巨头均未在A股上市 而银行/券商/运营商上市比例过高 [5] - 港股同样存在结构失衡 聚集腾讯/阿里等科技股但煤炭/机场等传统产业占比过小 单一市场数据不具备行业代表性 [6][7] - 方法论过于简单粗暴 投资决策需综合利润增速/资产结构/政策环境等数十项指标 单一市值指标无法支撑判断 [8] 市值占比法的实证反例 - 2023年有分析称银行占A股市值10%已达上限 但2024-2025年(截至7月5日)上证银行全收益指数分别上涨44.7%和21.3% [2][3] 该方法流行的传播学原因 - 符合"简单+有故事性"的传播规律 复杂专业分析难以传播 而"占比过高=风险"的叙事易于理解且具有戏剧张力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