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库存清仓
icon
搜索文档
隐秘尾盘:下半场的另一个战场
36氪· 2025-11-18 17:08
文章核心观点 - 电商大促后,库存压力成为品牌面临的普遍且棘手的难题,传统清仓方式存在效率与品牌价值维护的矛盾 [1][3][4] - 一种名为“特卖惠”的新清仓模式出现,其特点是在不破坏品牌公域价格体系的前提下,通过私域高效处理库存并将用户回流至品牌主阵地 [8][9][10] - 特卖惠将清仓从单纯的“末端消化”动作,转变为一种可纳入品牌日常经营体系的“经营型”手段,并可能成为未来电商的必修课 [15][17][23][24] 库存压力的本质与挑战 - 库存压力是大促后更漫长、更真实的余波,其根源在于电商前端快速变化的节奏与供应链无法完全同步的时间差 [3][4] - 当前清仓渠道(如福袋、社群团长、直播)虽能处理尾货,但导致货品与主品牌体系“漂移”,用户资产流失 [5][7] - 现代库存已非单纯低价尾货,而是具备品牌识别度与溢价能力的可经营货盘,传统“甩卖”方式会损害价格体系、影响现金流与跨平台节奏 [6] - 品牌清仓面临两难:必须清货但不能破价,需要效率但不能损害公域,要处理库存却不能让用户流向体系外 [6][8] 特卖惠模式的运作机制与优势 - **经营节奏高效**:模式聚焦、短平快、密度高,类似“品牌专场活动”,单场聚焦几十个SKU,可实现小时级售罄,如基诺浦主推款2小时内售罄 [11][12] - **价格与货盘隐秘**:参与特卖惠的SKU在淘宝公域(搜索、推荐、旗舰店正常路径)中“隐身”,仅通过微信等私域触达,有效保护品牌价格体系 [13] - **用户回流与资产沉淀**:消费者最终在淘宝店铺成交,其评价、售后、会员关系均沉淀在品牌主阵地,带来新客转化,如泰兰尼斯活动带来近9成店铺新客,单渠道撬动超7000万成交 [14][15] - **链路整合**:模式将“货→私域种草→淘内成交→用户回流→经营延展”整合,把过去割裂的清仓链路重新纳入品牌经营体系 [16][17] 特卖惠模式的商业价值与前景 - **降低商家成本**:品牌无需像开拓新渠道般投入额外资源(如上架、客服、履约体系),核心动作仅为盘货、定价、发货,触达等内容由特卖惠承接 [18][19][20] - **创造确定性增量**:模式提供一个“可瞬时触发、体系内闭环”的短周期经营窗口,为品牌在公域之外创造小规模确定性 [21][22] - **成为经营常态**:随着消费节奏加快,库存处理不再只是回本的末端动作,而是需要品牌全年应对的常态,是一门必须补齐的必修课 [23][24] - **规模限制**:模式采用“一日一品牌”机制,每月约30个公开位置,是节奏固定、位置有限的经营场,而非无限容量的处理器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