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母婴
icon
搜索文档
重塑消费链路:2025小红书四大营销趋势引领新增长
搜狐财经· 2025-09-16 10:21
链接报名 摘要 2025年,小红书营销呈现出四大显著趋势:产品高决策爆发、情绪化种草、主动性消费以及精细化种草策略。 调研显示,对比2024年,小红书2025年TOP2000的SPU中,高客单价与高决策成本的产品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在行业大盘增长低于10%的背景下,小红书 的家居家装和家用电器GMV增长超100%,医疗健康在行业负增长的情况下GMV增长60%以上。消费者在小红书上对高品质、高价值产品的关注度和购买 意愿显著提升,品牌需要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独特卖点,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信任。 根据调研统计,小红书UGC内容中不仅包含13亿属性词,还包含7500万情感词。2025年,这些情感词逐渐成为品牌与用户沟通的重要桥梁,情绪在种草 过程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品牌需要在营销内容中融入更多情感元素,与消费者建立情感共鸣,从而提升种草效果。例如,通过讲述品牌故事、分享 用户的真实体验等方式,激发消费者的情感认同,增强品牌与用户之间的粘性。 现代消费者不再是被动的购买者,而是通过询问、分享等主动行为,展现出高度的自主意识。品牌需要激发用户在整个购买链条中的主动性,以实现情感 化的营销。消费者对产品,品牌的忠诚度不 ...
高端母婴消费科技第一股!不同集团(06090.HK)启动招股
格隆汇· 2025-09-15 19:02
港股打新盛宴正酣,资金涌动。根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多只新股获得超额收益,赚钱效应持续引爆市场热情。 在这场资本盛宴迎来高光时刻——在母婴赛道中"不同集团"(06090.HK)正式启动招股,强势登陆港交所舞台。集团将成为"高端母婴消费科技第一股",其 发行引发市场高度聚焦。 根据招股安排,不同集团将于9月15日至9月18日公开招股,发行价区间为62.01-71.20港元/股,每手入场约7191.8港元,市值预计介于56.27亿至64.61亿港 元,并计划于9月23日正式挂牌上市。BeBeBus在本次发行中共引入三名基石投资者——信庭基金、华泰资本最终投资客户和Great Praise分别认购500万美 元。此前,BeBeBus还已获得天图投资、高榕创投、经纬创投和泰康人寿的投资。 图表一:不同集团招股书节选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格隆汇整理 港股IPO持续升温,投资收益率可观 今年以来,港股IPO市场持续升温,交投活跃。 WIND数据显示,自7月以来,已有18家企业成功登陆港交所,其中14家于上市首日录得正收益,占比接近八成。统计显示,这批新上市企业的首日平均涨 幅达39.63%,上市以来累计平均涨幅为4 ...
今起招股,BeBeBus母公司不同集团或将于9月23日赴港上市
观察者网· 2025-09-15 18:41
定价方面,不同集团发售价将不超过每股发售股份71.20港元,且目前预期不低于每股发售股份62.01港 元。香港公开发售的申请人须于提出申请时(视申请渠道而定)支付最高发售价每股发售股份71.20港 元,另加1.0%经纪佣金、0.0027%证监会交易征费、0.00015%会财局交易征费及0.00565%联交所交易 费,倘最终厘定的发售价低于每股发售股份71.20港元,则可予退还。 "BeBeBus母公司不同集团通过港交所聆讯,标志着中国高端母婴品牌资本化迈入新阶段。"盘古智库高 级研究员江瀚指出,在消费升级与生育支持政策协同发力的背景下,中高端育儿市场逆势扩容,2024年 规模达340亿元,2029年有望突破500亿元。BeBeBus精准切入耐用型育儿产品赛道,以GMV计已居行 业首位,市占率4.9%,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渗透能力。其三年营收CAGR达56.9%,经调整净利润CAGR 高达236.8%,增长与盈利双优,验证了"高客单价+高复购率"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 在江瀚看来,上市将加速不同集团的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布局。因为募资用于海外扩张、品牌建设与新 品研发,叠加已获碳标签与EATNS认证的ESG实践,BeB ...
BeBeBus通过港交所聆讯,母婴品牌掀起IPO热潮
观察者网· 2025-09-14 11:25
(文/解红娟 编辑/张广凯)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不同集团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5.07亿元、8.52亿元、12.49亿元,虽 连续两年实现增长,但其增速已呈现逐步放缓态势,2023年同比增幅为68%,2024年则降至46.56%。 进入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增长进一步放缓,当期实现营业收入7.26亿元,同比增速仅为24.74%,较 此前两年的年度增速大幅收窄。 净利润方面,不同集团的增长节奏同样有所放缓。2022年至2024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 别为-0.21亿元(亏损)、0.27亿元、0.59亿元,2023年凭借扭亏为盈实现228.24%的高同比增幅,2024 年净利润同比增速则回落至114.94%。 2025年上半年,不同集团归母净利润为0.49亿元,同比增长72.14%,增速较2023年、2024年进一步显著 下降,增长动能有所减弱。 增速放缓或许与BeBeBus所推出的高客单价的出行场景产品销售承压有关。 距离提交招股书不到一个月时间,BeBeBus上市计划又有了新进展。 9月11日晚间,BeBeBus母公司不同集团披露聆讯后资料集,此举意味着其距离在香港联合交易所 ...
新股解读|以高端“遛娃神器”起家,不同集团靠什么打动新生代父母?
智通财经· 2025-09-13 17:44
当越来越多的新生代父母追求品质育儿时,高端育儿产品需求已"蔚然成风"。 以新晋的新消费品牌 BeBeBus 来说,其凭借一款"溜娃神器"婴儿推车,创立仅5年,便在中高端育儿产 品市场中取得了强势的市场地位。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4年的GMV计,BeBeBus在中国面向中高端消费者的耐用型育儿产 品品牌中排名第一。 9月11日,BeBeBus母公司不同集团通过港交所聆讯,离登陆二级市场更近一步。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 11月,于2019年创立了BeBeBus品牌,主打高端育儿产品市场。近年来,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随着 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生代父母对母婴产品和服务"品质化""高端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这也为 该公司快速崛起埋下"伏笔"。 与此同时,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十分强劲。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不同集团的毛利分别为2.42亿元、 4.27亿元、6.29亿元、3.59亿元,不断增长;整体毛利率为47.7%、50.2%、50.4%、49.4%,保持在较高水 平。 强劲的吸金效应亦反映在公司净利润上,2022年该公司还录得净亏损为0.21亿元,至2023年公司便扭亏 为盈,实现净利润为0. ...
专业主义+长期主义,能否成为合生元的估值锚?
格隆汇· 2025-09-13 15:25
核心观点 - 多家券商机构上调健合集团目标价 中金公司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最高至17.7港元 显示公司经营模式差异化在行业需求承压背景下凸显优势 [1] - 公司通过专业主义全链条和长期主义渠道策略构建核心竞争力 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验证双轮逻辑有效性 市场份额提升且盈利稳健 [2][3][4][5][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70.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2% 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均保持增长 [1] - 婴幼儿营养分部收入25.01亿元 同比增长12.5% 中国内地配方奶粉销售额增10.0% 远超行业0.2%平均增速 [1] - 超高端市场份额升至15.9% 毛利率62.5% 经营现金流净额9.98亿元 经调整可比纯利3.63亿元 净利率5.2% [1][5] 业务优势 - 婴幼儿营养分部收入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毛利率稳定 派星3段等产品市场渗透率加速提升 [2] - 原料端拥有法国诺曼底核心奶源和全球优质牧场 工艺端依托法国百年乳企ISM领先生产技术 [2] - 科研端设立合生元营养与护理研究院 携手60所全球研究机构 发布超百篇国际论文 布局乳桥蛋白/益生菌/HMO/乳铁蛋白等领域 [2] 渠道策略 - 强调长期稳定合作 提供专业一线团队覆盖全国 从产品/品牌/服务/组织多维度帮助渠道留住消费者 [3] - 为渠道伙伴提供优质产品与一致价格体系 避免恶性竞争 定制差异化产品组合与运营策略 [3] - 通过培训/科普内容共建和公益项目强化渠道绑定 孕婴童营养素养提升行动增强门店专业背书 [4] - 线上以社媒种草与专家背书构建心智 电商承接转化 618大促部分奶粉品类销量同比翻倍 [4] 未来关注点 - 专业主义+长期主义模式能否持续强化估值锚定 重点关注科研成果转化/高端市场份额变化/渠道效率提升 [5] - 行业波动中稳健性的延续与长期价值释放能力需后续财报和市场表现验证 [6]
从产品到渠道:合生元如何构建母婴业务的稳定性
格隆汇· 2025-09-13 15:25
核心观点 - 多家券商机构上调健合集团目标价 最高目标价17.7港元 显示部分母婴企业在整体需求承压背景下通过差异化经营模式体现相对优势[1] - 公司上半年营收70.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2% 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均保持增长[1] - 婴幼儿营养分部收入25.01亿元 同比增长12.5% 中国内地配方奶粉销售额增长10.0% 显著高于行业0.2%的平均增速 超高端市场份额升至15.9%[1] 业务竞争力 - 公司竞争力源于"原料-工艺-科研"全链条专业主义体系:原料端拥有法国诺曼底优质牧场 工艺端依托法国百年乳企ISM领先生产技术 科研端设立合生元营养与护理研究院(BINC) 携手60所全球研究机构 发布超百篇国际权威论文[2] - 产品力体现为BNC分部收入增速高于行业 毛利率稳定 派星3段等产品市场渗透率加速提升[2] - 渠道策略强调长期稳定合作 通过专业一线团队覆盖全国 从产品/品牌/服务/组织多维度帮助渠道留住消费者[3] 渠道战略 - 为渠道伙伴提供优质产品与一致价格体系 避免恶性竞争 根据不同渠道定位定制差异化产品组合与运营策略[3] - 通过培训/科普内容共建/公益项目强化渠道绑定 例如"孕婴童营养素养提升行动"既完成消费者教育 又增强门店专业背书[4] - 线上通过社媒种草与专家背书构建心智 电商渠道承接转化 618大促期间部分奶粉品类销量同比翻倍[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整体毛利率62.5% 经营现金流净额9.98亿元 经调整可比纯利3.63亿元 净利率维持在5.2%[5] - 经营模式支撑了稳健的盈利与现金流表现 同时带来市场份额提升[5] 未来关注点 - 需持续观察"专业主义+长期主义"模式能否强化估值锚定 重点关注科研成果转化/高端市场份额变化/渠道效率提升等核心指标[5] - 公司"双轮逻辑"在2025H1得到阶段性验证 未来需关注其在行业波动中能否延续稳健性并释放长期价值[6]
高端母婴消费科技第一股"不同集团"通过聆讯:六年崛起背后的"不同"逻辑
格隆汇· 2025-09-12 17:38
不同集团,何以"不同"? 在人口政策春风下,高端母婴消费科技赛道迎来新动向——BeBeBus品牌的母公司"不同集团"已正式通 过港交所聆讯。这也意味着不同集团或将以"高端母婴消费科技第一股"的身份登陆资本市场。 试想这样的场景:90后、00后新手爸妈一手推着婴儿车,一手滑动手机挑选尿布——育儿与自我生活的 天平,正被新一代父母悄然平衡。他们不再满足于"能用就行",而是追求精准匹配生活场景的解决方 案。这种"既要带好娃,也要过好自己生活"的消费理念升级,正在重塑母婴市场的竞争格局。 在这股新育儿浪潮中,始终秉持"创造不同"理念的不同集团以黑马之姿脱颖而出。从新锐品牌到行业标 杆,这家企业究竟是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在育儿补贴政策落地的春风下,这家即将上市的企业又将 迎来哪些新机遇? 不同集团的"不同",刻在基因里,更显现在硬核数据上: 首先,品牌影响力"不同":行业黑马的爆发式成长。 成立仅六年(2019-2025),不同集团创立的首个品牌BeBeBus已成为中国高端育儿产品市场的领导品牌。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集团GMV位居国内中高端消费者耐用型育儿产品品牌中第一,印证了 其高端母婴市场领导地位。 ...
广州帕特纳包装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2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9-12 15:10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广州帕特纳包装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为包装材料及 制品销售;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制品销售;包装专用设备销售;电子产品销售;母婴用品销售;鞋帽零售; 鞋帽批发;服装服饰零售;服装服饰批发;技术玻璃制品销售;日用玻璃制品销售;玻璃纤维及制品销售;有色 金属合金销售;金属丝绳及其制品制造;金属链条及其他金属制品销售;橡胶制品销售;卫生洁具制造;塑料 制品销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 ...
三天涨超12%后微跌,金发拉比的“营收狂欢”难掩盈利困局
观察者网· 2025-09-04 20:08
股价异动表现 - 2025年9月1日至3日股价连续三日上涨 收盘涨幅分别为5% 21% 374% 累计偏离值超12%触发异常波动公告[1] - 公司发布公告称无未披露重大事项后 9月4日股价微跌084%收报708元/股[1] - 市值较低且具ST板块重组预期 易成为游资炒作标的[3] 财务表现分析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8亿元 同比增长10199%[1][2] - 母婴消费品收入123亿元 占比7764% 同比增长6234%[1] - 医美业务收入033亿元 占比2103% 同比增长100% 主要因并购中山韩妃与珠海韩妃并表[1] - 营业成本达1亿元 同比增长18311% 主因电商渠道扩展及医美业务合并[2] - 销售费用377854万元 同比增长7252% 管理费用201937万元 同比增长1145%[2] - 归母净利润亏损179232万元 较去年同期亏损27539万元扩大55084%[2] - 扣非净利润亏损185723万元 同比减少54384%[2] 业务战略转型 - 通过收并购构建"母婴+医美"双轮驱动生态[3] - 2024年末并购医美服务机构正式将医美服务纳入主营业务体系[1] - 门店规模从2019年1133家持续萎缩至2025年6月末591家(直营92家 加盟499家)[4] - 2024年扣非净利润-453168万元且扣除后营收低于3亿元 触发退市风险警示[4] 行业与市场因素 - 受益于国家生育激励政策 母婴消费升级及医美行业合规化进程[3] - 市场对"母婴+医美"战略认可度提升 医美板块盈利潜力被重新定价[2] - 营收翻倍释放潜在转折信号 引发市场投机情绪[2] 历史业绩表现 - 2015年上市即出现营收利润双降 营收364亿元同比减少1064% 净利润069亿元同比减少2709%[3] - 2016-2017年短暂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 此后7年持续增收不增利或双降[4] - 2024年利润总额707693万元 净利润496867万元 扣非净利润-453168万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