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心灵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为年轻人打造“走心”的旅游精品|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 2025-10-25 15:46
行业趋势转变 - 旅游价值核心正从追求感官冲击的"眼球经济"演进为追求精神共鸣与觉醒的"心灵经济"[3] - 年轻游客不再满足于"打卡式"浅层观光,更渴望通过旅行进行自我深度对话,获得情感慰藉和精神丰盈[3] - 未来旅游产品需深入挖掘文化内涵,通过创意表达打造令人难忘的沉浸式体验,为行业未来五年寻求新消费动力[3] 成功案例:云南建水古城小火车 - 项目通过"国有铁路+地方运营"创新模式,打造了一条12.82公里长的"流动文化长廊",实现从单一观光到多维体验升级[3] - 运营模式结合"票务+文创+场景消费",以复古车厢、传统村落和法式建筑共同营造穿越时空的沉浸感[3] - "站站停、慢慢游"的节奏设计完美呼应年轻一代对旧日时光的想象,2024年接待游客19万人次,2025年上半年已突破9万人次,呈现小幅稳步增长[4] 成功案例:西安《赳赳大秦》演艺 - 该项目是大型沉浸式文旅演艺,从构思到落地历时6年,首演一年来正式演出500场,接待观众70万人,上座率保持在96%以上[6] - 吸引20-40岁年轻群体占比高达75%,通过小人物视角引发情感共鸣,采用贯穿式多空间剧场和1500个移动座席使观众成为历史"亲历者"[5][6] - 跻身陕西省内平均票价结算价格最高的大型驻场演出之列,有效延长游客在西安停留时间,带动周边住宿、餐饮、交通等消费[6] 成功案例: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 园区以"保护教育"为核心使命,通过有温度科普、常态化直播和云认养等方式构建公众与动物间情感纽带,被称为"南京版迪士尼"[8] - 2024年接待游客797.2万人次,其中70%为外地游客,30岁以下观众占比达70%,2025年上半年游客量已突破400万,20-30岁游客占比超60%[8] - 游客消费包括40元门票、120元文创产品及园内餐饮,其"尊重生命"理念与年轻一代关注动保、环保的价值观高度契合,形成价值观认同消费[9] 精品旅游产品打造策略 - "精品"应由顾客定义,需满足Z世代追求悦己、自我价值认同、情绪价值及社群化共同体验的需求[9] - 打造路径强调"两个赋魅":数字赋魅借助科技增强吸引力,文化与艺术赋魅共同构成关键路径[9] - 重视场景创造和社群连接,通过融合资源构建全新消费场域,建立情感与技术的持续连接以推动项目跨越周期持续成长[9]
首超10亿人次!河南文旅破圈背后的创新密码
中国新闻网· 2025-09-19 12:12
核心观点 - 河南省2024年文旅产业取得突破性成绩,接待游客首次超过10亿人次,旅游收入首次超过万亿元,其成功源于资源变革、产品创新、极致服务和顶层战略设计等多方面的创新实践 [1] 资源变革与转化 - 将文化遗产从被动保护转变为主动开发与体验,把古老文明的精神内核转化为现代人喜爱的可亲近、可感知、可消费的方式 [5] - 具体案例包括万岁山武侠城让游客从“看表演”变为“闯江湖”的主角,建业电影小镇将参观转化为“演电影”的沉浸互动 [5] - 河南博物院将文物复刻品带入菜市场和麦田,洛阳汉服经济以及安阳殷墟让甲骨文融入井盖和广播操,使文化融入城市烟火 [5] 产品创新与用户洞察 - 旅游价值核心从眼球经济转向心灵经济,行业供给从追求规模宏大、视觉震撼转变为满足年轻一代对内心对话、感情慰藉和精神丰富的需求 [7] - 产品创新精准把握年轻人对社交、出片、故事和情绪的需求,提供相应场景、服务和剧情,其产品哲学是售卖心动的时刻和美好的回忆,而非单纯的山水、建筑和文物载体 [7] - 这套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哲学催生了众多爆款业态 [7] 极致服务与品牌建设 - 服务被视为产品的核心和最牢固的品牌护城河,而非成本,这种认知转变是河南做法的重要差异点 [8] - 老君山景区通过“十年欠条”和“一元午餐”等情感投资打破景区宰客偏见,赢得游客信任和口碑 [8] - 云台山景区坚持“不让一位游客受委屈”的服务理念,在“五一”假期高温期间每天免费发放万斤西瓜与5万支雪糕,并设立三道百米长冰墙为游客降温,体现了服务的极致细节 [8] - 服务被认为是最好的营销,为传统自然景区的服务升级和精细化运营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9] 顶层战略与跨界融合 - 省级顶层战略将文旅文创融合列为“十大战略”之一,明确“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力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为各地和企业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底气 [9] - “文旅+文创”的跨界融合不是简单叠加,而是彻底打破边界,通过多样化组合碰撞出无数新业态可能 [10] - 成功的关键在于用现代方式重新表达传统文化,不断创新,使老资源焕发新生命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