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思政教育与艺术实践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写生路上的思政课
中国青年报· 2025-11-09 10:42
4月23日,甘肃省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思政课教师韩笑与同学们正在进行写生交流。受访者供图 清晨五点,安徽省黟县西递村的薄雾还未散尽,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本科生郑济彤和几名年轻的同学便 跟着村民上了山。在泥泞的田埂上,这些年轻人第一次知道,笋要分大小,扁担要如何挑才不打 腿。"阿姨,这笋怎么挑?"他们边学边问,双手沾满泥土。 不久后,郑济彤和同学们将挖来的笋层层剥开,为每片笋皮拍下"证件照",制成了一件名为《笋》的艺 术作品。在她看来,这件作品不仅是专业实践作业,更是大家理解"乡土中国"的起点。 在中央美术学院,"社会实践与艺术考察、外出写生"课程已经有80余年的历史,是师生们走进"社会大 课堂"的重要窗口。今年,147支下乡小分队、约3000名师生奔赴全国156个城市和乡镇。与往年不同的 是,思政课教师首次全员加入写生队伍,开启了"写生路上的思政课"新探索。 从教室到山河、村落与历史现场 "老师,这里怎么画?光线不好、色彩单调,一点都不美。"在北京市平谷区塔洼村,一位油画专业的学 生对着山沟发呆,语气里带着沮丧。这是他随写生团队进驻山区农村的第一天。按照"社会实践与艺术 考察、外出写生"课程要求,这些年轻人要与 ...
青春向西,一首为时代而作的歌
中国青年报· 2025-07-30 07:12
山东建筑大学原创舞台剧《青春,向西》 - 舞台剧以毕业生阿凯面临考公、爱情、家庭期望等多重压力为切入点,最终选择奔赴西部支教为主线剧情 [2] - 通过"雪山呼唤""矛盾分歧""民国戏中戏""心灵抉择""破冰重逢""向西启程"六幕剧情串联青春与理想、传统与现代、个人与国家的深刻主题 [7] - 采用"舞台+思政""排演+学习""浸润+体验"的创新形式,打造沉浸式毕业教育 [1] 创作背景与团队 - 创作灵感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师生扎根基层、投身"西部计划"的真实故事 [4] - 主创团队与17名扎根新疆、西藏的毕业生连线取材,记录志愿者在戈壁滩、雪山旁等地的坚守故事 [4] - 从剧本撰写到舞台设计均由该校师生共同完成,排练50多次、剧本数易其稿 [10] 艺术表现与教育意义 - 运用音乐、表演和舞台效果让观众沉浸其中,实现思政教育与艺术实践的有机融合 [7][9] - 通过形象化的场景、动作、人物等元素传递思想,避免传统"灌输式"宣讲 [7] - 演员通过深度代入角色(如林觉民、王校长等)强化表演感染力 [9] 社会反响与延伸影响 - 演出引发毕业生家长共鸣,家长评价"展现了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10] - 学校计划加大校园原创文化精品推广力度,推进"以剧育人" [11] - 该校多名毕业生放弃优渥条件,选择西部基层服务,诠释家国情怀 [10] 核心数据与案例 - 剧中原型包括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帕提麦·艾尼(乌苏市)、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王盖(定日县)等 [4] - 演员团队如殷英瀚、李玲玉等为完成剧目熬过多个通宵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