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西部计划
icon
搜索文档
青春向西,一首为时代而作的歌
中国青年报· 2025-07-30 07:12
山东建筑大学原创舞台剧《青春,向西》 - 舞台剧以毕业生阿凯面临考公、爱情、家庭期望等多重压力为切入点,最终选择奔赴西部支教为主线剧情 [2] - 通过"雪山呼唤""矛盾分歧""民国戏中戏""心灵抉择""破冰重逢""向西启程"六幕剧情串联青春与理想、传统与现代、个人与国家的深刻主题 [7] - 采用"舞台+思政""排演+学习""浸润+体验"的创新形式,打造沉浸式毕业教育 [1] 创作背景与团队 - 创作灵感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师生扎根基层、投身"西部计划"的真实故事 [4] - 主创团队与17名扎根新疆、西藏的毕业生连线取材,记录志愿者在戈壁滩、雪山旁等地的坚守故事 [4] - 从剧本撰写到舞台设计均由该校师生共同完成,排练50多次、剧本数易其稿 [10] 艺术表现与教育意义 - 运用音乐、表演和舞台效果让观众沉浸其中,实现思政教育与艺术实践的有机融合 [7][9] - 通过形象化的场景、动作、人物等元素传递思想,避免传统"灌输式"宣讲 [7] - 演员通过深度代入角色(如林觉民、王校长等)强化表演感染力 [9] 社会反响与延伸影响 - 演出引发毕业生家长共鸣,家长评价"展现了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10] - 学校计划加大校园原创文化精品推广力度,推进"以剧育人" [11] - 该校多名毕业生放弃优渥条件,选择西部基层服务,诠释家国情怀 [10] 核心数据与案例 - 剧中原型包括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帕提麦·艾尼(乌苏市)、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王盖(定日县)等 [4] - 演员团队如殷英瀚、李玲玉等为完成剧目熬过多个通宵 [10]
阿勒泰,种未来
中国青年报· 2025-07-09 10:49
由于提供的文档内容主要围绕个人支教经历和感人事迹,不涉及公司经营或行业发展数据,根据注意事项第4条要求("只输出关于公司和行业的内容"),经核查全文未发现符合分析要求的商业要素。建议提供包含企业动态、市场数据或产业分析的文档以供专业解读。
让青春之花绽放在西部热土
央广网· 2025-06-29 13:41
西部计划志愿者故事 - 保定学院2024届毕业生成佳乐成为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于新疆巴州库尔勒市纪委监委,从听故事者变为参与者[2][3] - 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鲁瑶在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民族中学支教,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探索欲,并联动母校举办云上化学活动[3][4] - 朱一然从西部计划志愿者转为新疆和静县开都河水务有限公司员工,在当地购房并计划结婚,实现扎根[4][8] - 吕霖潇从邢台医专毕业后在且末县英吾斯塘乡卫生院送诊,后考入且末县人民医院,成为当地居民的健康守门人[10][11] 西部计划参与规模 - 自2003年以来河北省累计招募西部计划志愿者1.2万余名,2024年新招募1100余名志愿者将赴新疆、吉林、西藏等9个省区[15] - 保定学院25年间有近400名毕业生前往新疆、西藏、青海等地支援教育[12] 青年职业选择动因 - 杨若翰受前辈事迹感召报名西部计划,计划7月赴疆用所学知识助力西部建设[13] - 河北师范大学王明建放弃企业橄榄枝选择西部计划,认为职业价值在于努力方向而非薪酬或城市[13] 精神传承与时代意义 - 老一辈西部建设者的家国情怀在新时代学子中延续,志愿者将个人发展融入时代洪流[15] - 受访者强调人生意义在于奋斗奉献中寻找方向,青春价值在于将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15]
谈海玉:离不开的那曲
中国青年报· 2025-06-13 06:45
医疗行业发展 - 那曲市人民医院从2003年的基础医疗条件发展到2018年成为全国海拔最高的三甲医院,实现了传染科从无到有、感控科从0到1的突破 [3][18] - 医院在"十三五"期间投入3.5亿元进行医疗区升级改造,医疗设备和基础条件已与内地持平,可治疗426种疾病不出那曲市 [19] - 医院成立世界海拔最高地区的第一所高原医学研究院,并成为西藏少数能实施远程医疗服务的医院,2024年挂牌"国家胸痛中心(基层版)" [19][20] 传染病防治进展 - 传染科通过引进胸腹腔闭式引流技术,优化了胸腔积液患者的病原体检测流程,减少患者穿刺痛苦 [16] - 2018年起建立完整的艾滋病防治流程,实现患者发现、治疗全流程覆盖,药品全部免费,上报率、服药依从性等指标显著提升 [17][18] - 西藏自治区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多种传染病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 [12] 医疗技术提升 - 通过"组团式"援藏和"西部之光"计划,传染科引入先进诊疗手段,如从上海带回的传染病防治经验和药品,建立规范治疗体系 [13][16] - 科室严格规范抗生素使用,按时间依赖型药物特性精确给药(如青霉素每6小时一次),减少耐药性形成 [17] - 推广"手卫生""三区两通道"等基础感控措施,使医院感染率持续下降,有效应对新冠疫情防控 [18] 基层医疗建设 -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下乡指导基层传染病科室建设,克服交通不便(沙土路、数小时车程)等困难 [21] - 开展艾滋病、肝炎等疾病防控宣传日活动,通过义诊和宣教提升牧民卫生意识 [18] - 牧民就医观念转变明显,从抵触抽血、开刀到主动就医,基层体检实现疾病早筛 [11][12]
“总书记的回信如同一束光,照亮我们未来的路”
新华社· 2025-05-05 20:26
总书记回信激励志愿者 - 总书记回信极大激励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 [3] - 志愿者李磊表示回信如同一束光,照亮未来的路 [3] 谢依特小学概况 - 谢依特小学位于新疆克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距离边境线47公里 [5] - 主要由柯尔克孜族学生组成,2022年8月成为新疆克州首个西部计划志愿者包校支教试点学校 [5] - 23名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在该校承担教书育人工作 [5] - 经过近三年支教服务,学生成绩显著提高,得到当地广泛认可 [5] 支教志愿者情况 - 支教教师王俊文、李轲凡与学生在一起 [7] - 支教教师高淑贤与学生们在一起 [8] - 新疆克州共有1085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在61所学校建立支教点 [9] - 志愿者践行"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誓言 [9]
“我的老师是太阳也是月亮”——西部计划志愿者照亮帕米尔高原孩子的心
新华网· 2025-05-04 07:12
支教教师情况 - 来自江西的王俊文通过西部计划到谢依特小学支教快一年已适应气候,作为专业音乐老师他想教学生唱和声、组建合唱团,学校鼓号队组建不到一年已能在升旗仪式演奏 [3] - 来自山西的高淑贤表示孩子们懂事渴望提高成绩,因家长照顾少孩子喜欢学校,周末也来学习 [5][7] - 麦麦提伊敏·库迪热提从小在新疆偏远山村长大,受支教志愿者影响来偏远农村支教,认为这里充满力量和希望 [9] 学校教学成果 - 谢依特小学摆脱全市垫底困境,班级优秀率从零升至50%、及格率达96%,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率达100%,2025年初综合排名跃居全市前十五名,2023年起每年有毕业生考入内初班 [7] 西部计划支教整体情况 - 1085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61所学校建立支教点,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获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11] 师生互动 - 孩子们认为老师像太阳、月亮,用温柔、严厉、温暖等词形容老师 [13] - 高淑贤在抖音表示要像老师一样把道理教给学生,拉学生一把 [15]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从“象牙白塔”到“西部热土”——西部计划志愿者画像
新华网· 2025-05-03 16:38
西部计划志愿者概况 - 西部计划由共青团中央等四部门自2003年组织实施,累计吸引超过54万名大学毕业生参与[2][11] - 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自1998年实施以来,从首批22所高校的101人扩展到200余所高校累计3.4万余名学子[8] 志愿者服务案例 - 新疆托云牧场志愿者邵书琴服务超10年,推动少数民族刺绣产品外销并成立青年创业电商孵化基地[2] - 青海杂多县支教项目自2019年累计派遣198人次,覆盖8所学校,包括1所孤儿福利学校[4] - 定日县地震中12名平均23岁的志愿者参与救援,承担搜救、物资调配等工作[5][6] 长期扎根西部的典型 - 汶川地震志愿者王鹏放弃教师工作扎根北川15年,从重建工作转为警察岗位[7] - "兵团三代"任逸飞放弃上海发展机会,2022年作为志愿者返乡建设边疆[10] - 浙江大学支教团连续20多年向云南景东等地输送378名学子,形成创作歌曲等文化传承[8] 服务成效与精神传承 - 志愿者在基层开展多样化服务,包括教育支援(如马永军教授33名学生数学)、产业扶持(如刺绣产品推广)、应急救灾等[3][2][6] - 多代志愿者形成接力机制,如任逸飞家族三代坚守边疆,浙大支教团通过歌曲传递精神[10][8] - 项目覆盖高寒高海拔地区(如海拔4200米的杂多县),克服语言障碍、缺氧等困难[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