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
搜索文档
学生抄袭还获一等奖学金?央美:经审查决定该生奖学金公示不予通过
央视网· 2025-11-15 12:14
央视网消息: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通报:近日,学院关注到网上关于学院学生涉嫌抄袭的举报信息。学院高度重视,积极开展调查核实。 经调查,该生完成的一年级《设计思维与表达2》课程作业,作业19幅构图中的两幅涉嫌未经作者许可,借用他人创作元素,情况属实。经批评教育,该 生已经深刻认识到错误。目前学生奖学金评审正在院系公示阶段,经审查决定该生奖学金公示不予通过。 ...
艺术教育如何数字化创新?这场设计学术论坛在南京晓庄学院开幕
扬子晚报网· 2025-11-13 19:01
活动概况 - 活动名称为“虚实无界 艺科融合”设计学术论坛暨江苏省元宇宙艺术巡展,在南京晓庄学院行知当代美术馆开幕 [1] - 活动旨在推动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探索元宇宙技术在艺术创作、教育教学与文化传播中的创新应用 [1] - 活动展示了AI+艺术最新成果,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学术交流与社会服务品牌 [1] 展览内容与形式 - 巡展汇聚了30余件元宇宙数字艺术作品 [1] - 通过AR/MR互动体验区、AIGC创作工作坊以及配套科普讲座等形式呈现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多维场景 [1] - 展览展示了数字算法驱动的视觉创新和传统艺术的科技再创作 [1] - 为师生提供了沉浸式创作体验和跨学科学习机会 [1] 合作与平台建设 - “元宇宙未来艺术与设计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在开幕式上揭牌 [3] - 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与南京外国语学校明远小学签署实习实践基地协议,双方积极推动元宇宙校园2.0项目建设 [3] - 此举标志着校企合作与教育实践迈入新阶段 [3] 行业影响与评价 - 活动推动了元宇宙艺术的普及,为高校艺术教育创新提供了示范经验 [3] - 活动进一步强化了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价值 [3] - 校方充分肯定了美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改革、产教融合及社会服务方面的成就 [3] 未来发展规划 - 南京晓庄学院及新质数媒创意产业学院将秉持“科技赋能、艺术引领、产教融合、服务社会”的宗旨 [5] - 未来将持续推进艺术教育数字化创新,助力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 [5]
从“荷花”到“文华”,舞蹈《阳光下的麦盖提》何以两度摘奖?
中国新闻网· 2025-11-12 07:21
作品成就与行业地位 - 舞蹈作品《阳光下的麦盖提》从全国428部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第十八届文华节目奖 [1] - 该作品曾于2021年获得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比赛金奖,实现“双线夺冠” [1][4] - 作品两次获奖被视为新疆文化艺术事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1] 创作理念与艺术特色 - 创作团队摒弃“象牙塔创作”,多次深入新疆麦盖提县,与当地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在田间地头捕捉鲜活情感与姿态 [2] - 作品创造性地将“刀郎舞”的雄浑韵律与山东秧歌的舒展意蕴相融合 [3] - 创作团队持续打磨细节,使作品既保留民族文化精髓,又贴合当代观众审美需求 [3] 人才培养与教育体系 - 2021年参演的22名学生均已毕业,本次参演“文华奖”的学生均为全新面孔,体现了艺术教育的成效 [4] - 学院打造“毕业展演+社会实践+顶级赛事”的立体平台,让学生锤炼本领 [6] - 除该作品外,还诞生了话剧《昆仑之子》、舞剧《张骞》等一批精品 [6] 团队协作与文化内涵 - 演出团队由汉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土家族等多民族学生组成,同吃同住同排练,培养了深厚感情 [6] - 作品用肢体语言诠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勾勒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图景 [3][7]
写生路上的思政课
中国青年报· 2025-11-09 10:42
4月23日,甘肃省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思政课教师韩笑与同学们正在进行写生交流。受访者供图 清晨五点,安徽省黟县西递村的薄雾还未散尽,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本科生郑济彤和几名年轻的同学便 跟着村民上了山。在泥泞的田埂上,这些年轻人第一次知道,笋要分大小,扁担要如何挑才不打 腿。"阿姨,这笋怎么挑?"他们边学边问,双手沾满泥土。 不久后,郑济彤和同学们将挖来的笋层层剥开,为每片笋皮拍下"证件照",制成了一件名为《笋》的艺 术作品。在她看来,这件作品不仅是专业实践作业,更是大家理解"乡土中国"的起点。 在中央美术学院,"社会实践与艺术考察、外出写生"课程已经有80余年的历史,是师生们走进"社会大 课堂"的重要窗口。今年,147支下乡小分队、约3000名师生奔赴全国156个城市和乡镇。与往年不同的 是,思政课教师首次全员加入写生队伍,开启了"写生路上的思政课"新探索。 从教室到山河、村落与历史现场 "老师,这里怎么画?光线不好、色彩单调,一点都不美。"在北京市平谷区塔洼村,一位油画专业的学 生对着山沟发呆,语气里带着沮丧。这是他随写生团队进驻山区农村的第一天。按照"社会实践与艺术 考察、外出写生"课程要求,这些年轻人要与 ...
专访神舟二十一号标识设计者:以航天员头盔图案设计的标识里藏有怎样的星空?
央广网· 2025-10-29 13:02
设计理念与创意过程 - 设计团队以航天员头盔面窗反射视角为核心创意,从人类视角展现神舟二十一号与空间站对接瞬间,区别于以往直接描绘飞船或火箭的技术符号方式 [7] - 创作灵感经历了从强调动态线条和倾斜构图的视觉冲击力,向轴对称、庄重稳定布局的重大调整,最终形成自上而下排列任务年份、对接组合体、地球轮廓与任务编号的垂直居中设计 [3][7][8] - 色彩系统采用国旗红黄配色象征国家荣誉,内圈深蓝代表宇宙,白色飞船与空间站形成对比,任务编号以明黄色强化识别度,整体转向高辨识度的平面化表达 [11] 团队协作与教育成果 - 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师生团队协作完成国家载人航天任务标识设计,学院教授顾欣等指导老师提供了关键建议并深度参与修改过程 [3][7][11] - 该项目是继神舟十七号之后,四川美术学院再次承担国家重大航天任务标识设计,标志着艺术设计教育成果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工程 [11] - 学院通过实际项目践行培养理念,旨在出人才、出作品,并期望在未来更多国家项目中获得认可和做出贡献 [11] 设计优化与细节完善 - 设计团队在修改过程中优化了空间站与载人飞船对接图样等航天细节,确保标识的科学准确性 [11] - 最终设计摒弃复杂渐变效果,确保标识在不同媒介传播中的清晰度,环绕头盔的双圆环既似古代天文仪又象征轨道运行 [7][11] - 设计方案于2025年初定稿,并通过官方和社会投票认可,成为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正式标识 [7][11]
艺术乡建赋予乡村新活力(艺坛走笔)
人民日报· 2025-10-26 06:12
不久前,中共中央宣传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文艺赋美乡村"工作方案(2025—2027年)》,在全国层 面对推进艺术乡建工作作出系统性部署。四川美术学院的艺术乡建之路,始于2012年。从贵州羊磴 的"艺术协商"到重庆柳荫的"村社艺术",从重庆酉阳的乡村艺术季到西部的广袤乡野,在持续不断的实 践探索中,四川美术学院师生积累了不少可复制的艺术乡建经验。 2012年冬,我带领6名研究生走进贵州遵义的羊磴镇,与当地木匠、农民、修车工共同发起"羊磴艺术合 作社",通过结对交友、研习手艺、共同创作,让艺术融入日常、激活社群。这一过程中,艺术在平凡 生活里找到创作源泉,让本土经验获得美学表达,让普通村民成为文化创作的主体。艺术浸润着这片土 地,不仅美化了环境,滋养了心灵,也带动了乡村文化产业发展。 羊磴的成功实践,开启了四川美院艺术乡建的系统建构之路。2018年,四川美院率先在全国艺术院校成 立艺术与乡村研究院;2019年起选派专家教授赴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25年与中 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共建"艺农科技小院",开启艺术与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新里程……依托600余项乡 村公共艺术、社会美育、乡村设计项目,四川 ...
2025北京国际首饰艺术展开幕,北服师生带来时尚T台秀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21 18:57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作为北京服装学院第二十一届"科学·艺术·时尚"节系列活动,2025北京国际首饰艺术展近日在北京丰科 万达广场亮相。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设计师、艺术家及从业者带来500余件首饰作品,打造一场时尚 盛宴。 2025北京国际首饰艺术展在北京丰科万达广场亮相 展览主题为"和光同生",设"数字·域""工艺·域""材料·域"等6个展区。展览期间还将举办北京国际首饰艺 术动态展演、北京国际首饰艺术展论坛、国际首饰设计教育座谈会等配套活动。 开幕式上,由北服时尚传播学院表演专业师生编导与演绎的首饰作品T台秀精彩上演。 2025北京国际首饰艺术展在北京丰科万达广场亮相 "科学·艺术·时尚"节是北服展示办学成果、促进学术交流的重要学术文化活动。该校党委书记黄克瀛介 绍,此次与丰台区携手办展,是深化校地合作、推动文化交流的重要实践。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积极探索艺术教育与融媒体产业协同发展
经济日报· 2025-10-13 05:57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使视觉信息的传播方式、载体形态及受众交互模式发生了颠覆性变革。鲁迅美术学 院作为国内艺术教育的资深院校,在视觉传达领域底蕴深厚,且率先成立融媒体工作室,积极探索艺术 教育与融媒体产业的协同发展。 拓展教学实践 重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融媒体化重构。鲁迅美术学院融媒体工作室主导开发了一系列特色课程,《融媒体视觉叙 事》课程,打破传统平面设计课程的边界,引导学生掌握图文、音频、视频等多媒介融合的视觉叙事技 巧。例如,让学生为非遗项目创作融媒体视觉故事,既包含传统海报设计,又有短视频动态视觉呈现和 H5互动页面设计。《交互界面与用户体验设计》课程,结合融媒体平台的交互特性,教授学生设计适 配手机、平板、智能电视等多终端的视觉界面,同时强调用户在融媒体场景下的视觉感知与操作习惯, 培养学生的全链路设计思维。 地方融媒体中心的全案视觉服务。工作室为辽宁省内多个县级融媒体中心提供全流程视觉服务。以鞍山 台安融媒体中心为例,工作室团队从品牌标识设计入手,结合台安的地域文化特色,设计出具有辨识度 的融媒体中心LOGO;随后进行演播厅视觉系统设计,包括背景板、导视系统、虚拟演播场景等;还为 其开发了新闻APP ...
“一校一品”大思政课专题报道|中央戏剧学院:时事评说大赛,让学校“小舞台”连接社会“大课堂”
人民网· 2025-10-09 11:58
2025年9月8日起,北京市教育两委联合前线杂志社策划推出"'一校一品'大思政课专题报道"。10月8日 聚焦——中央戏剧学院:时事评说大赛,让学校"小舞台"连接社会"大课堂"。 大赛由"课前时事述评"活动和"现场比赛"两个环节构成。其中,"课前时事述评"依托"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来选拔选手,以 学生进行课堂展示为主,由学生分小组进行,由任课教师进行点评。通过课内活动,引导学生把课堂学 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宣讲行动,让思想在实践中获得升华。在"课前时事述评"活动的基础上,"现场比 赛"环节采取学生自愿报名和任课教师推荐的方式进行两轮选拔,最终进入决赛的学生根据课程的理论 知识点,同时结合国内外时事进行现场评说,在比赛结束后,现场公布获奖名单,并颁发相应奖项。 下一步,学院将结合自身办学特色,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学体系建设,及时总结思政课改革经验, 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力争在思政课教学模式上探索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中戏经验",不 断推动艺术院校思政课建设蓬勃发展。 作者:中央戏剧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北京市教育 ...
言恭达百万基金助力南大艺术教育
江南时报· 2025-09-15 10:33
基金设立与规模 - 南京大学"言恭达教育基金"于2024年8月由江苏言恭达文化基金会与南京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设立 基金规模为100万元人民币[1] - 基金下设"言恭达奖学金"和"言恭达奖教金" 专门奖励南京大学艺术学院优秀师生[2] - 言恭达教授长期资助高校艺术教育 2011年捐资100万元在东南大学设立奖学金及文化活动基金 2023年再次向东南大学捐赠100万元设立奖励基金[1] 奖励机制与评选 - "言恭达奖学金"每年评选10人 每人奖励5000元人民币[2] - "言恭达奖教金"每年评选5人 每人奖励1万元人民币[2] - 年度奖励总额度为10万元人民币 2025级奖学金评选已进入最后阶段 结果即将公布[2] 艺术教育理念 - 言恭达教授强调艺术家需具备"坚守文化信仰 坚守审美理想 坚守人文操守"三大品格 其慈善行为源于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对中华艺术的至诚[1] - 获奖教师法志清认为艺术教育是"职业与美相伴"的幸事 通过服务艺术理论学者与艺术家实现职业理想[3] - 教授尚莲霞指出艺术科研创作的生命力需"倾听时代声音 回应社会真实需求" 最终目标是启迪人心与温润生活[4][5] 教育实践与影响 - 特聘研究员袁梦倩承诺以美育人 以文化人 做学生生命中"理想的燃灯者" 并保持对学术的敬畏心[3] - 副教授吴维忆提出教师角色需从"引导者"转变为"聆听者与同行者" 强调保持好奇心与感受力的重要性[4] - 硕士导师刘德龙认为艺术教育本质是"开启心智" 超越技法传授 在喧嚣时代培育同理心与批判思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