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恐龙演化
icon
搜索文档
野外科考,寻找亿万年前的生命(弘扬科学家精神)
人民日报· 2025-06-19 05:53
徐星的学术成就 - 徐星和同事命名的恐龙新物种超过80个 [3] - 发表了300余篇论文,研究成果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 [5] - 202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被称为"恐龙院士" [5] - 首次用汉语拼音直接命名"寐龙",之后又命名"奇异帝龙""朝阳传奇龙"等具有中式风格的恐龙名字 [5] - 《自然》杂志评价徐星革新了恐龙进化研究,已对60多个物种进行了命名 [5] 重要科学发现 - 1997年发现"意外北票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保存有羽毛的镰刀龙类恐龙化石 [2] - 21世纪初发现前后肢均具飞羽的小盗龙,提出四翼恐龙假说 [4] - 2011年在新疆五彩湾发现保存非常好的暴龙家族化石 [4] - 2015年发现奇翼龙,这种恐龙有着类似蝙蝠的皮膜翼 [5] 野外考察经历 - 经常在无人区一天行走二三十公里,连续工作一两周 [6] - 风餐露宿是团队的日常,有时甚至要与狼群争食 [6] - 在蒙古国的戈壁上作业时,为节约水连续20天不能洗脸刷牙 [6] - 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工作时腰部受伤,忍痛穿越戈壁 [7] 科普工作 - 所著《未亡的恐龙》获评全国十大科普好书 [2] - 为小学四年级课文《飞向蓝天恐龙》反复推敲,几易其稿 [10] - 科普讲座场场爆满,希望通过科普让更多孩子关注自然和科学 [11]
从感官的愉悦到灵魂的升华|荐展
第一财经· 2025-06-07 09:23
阿尔瓦罗·西扎档案展 - 展览地点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时间跨度为6月6日至9月7日 [3] - 西扎是葡萄牙著名建筑师 职业生涯完成逾550个建筑项目 1992年获普利兹克奖 [3] - 展览通过6个章节展示其建筑理念 包括住宅 圣地 商业与金融等类型 [3] - 展出百余件手稿 模型 雕塑等 是西扎在中国最大规模展览 [3] - 西扎在中国作品包括杭州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宁波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等 [4] 瑞士经典设计展 - 展览地点为复星艺术中心 时间跨度为5月28日至6月29日 [6] - 瑞士创新涵盖食品饮料 工程 医疗等领域 如气泡水 牛奶巧克力等发明 [7] - 瑞士设计核心理念为简约 实用和可持续 代表产品有瑞士军刀 Freitag包袋等 [7] 中国恐龙展 - 展览地点为上海自然博物馆 时间跨度为5月31日至11月30日 [9] - 中国已发现恐龙超过350种 占全球已发现种类的35% [9] - 展出118件标本和模型 包括巨型汝阳龙 许氏禄丰龙等重点展品 [9] - 展览展示从侏罗纪早期到白垩纪晚期的恐龙演化史 [9][10] 明清犀角器展 - 展览地点为上海博物馆 5月30日起开展 [11] - 展出百余件犀角器珍品 辅以青铜器 瓷器等相关文物 [11] - 犀角雕刻在明清达到鼎盛 融合多种工艺样式 [13] Hello Kitty光影特展 - 展览地点为北京时代美术馆 时间跨度为5月31日至8月31日 [16] - 展览空间达2000平方米 以科技与艺术结合呈现 [16] - Hello Kitty IP覆盖280多个品类 本次展览增加非遗跨界共创单元 [16] 阿尔丰斯·穆夏艺术展 - 展览地点为北京今日美术馆 时间跨度为4月3日至7月6日 [20] - 展出近200幅穆夏作品 包含绘画 海报 插画等多种形式 [20] - 设置AI数字人互动体验 展示穆夏商业海报作品如《茶花女》等 [22] 官式彩画展 - 展览地点为故宫永寿宫展厅 时间跨度为5月27日至8月26日 [23] - 展出43件隋朝至清代的官式建筑彩画代表作品 [24] - 首次展出梁思成手绘《营造法式》彩画研究草图五幅 [24]
巴西发现的化石或提供恐龙起源新线索
新华社· 2025-06-04 20:44
恐龙起源研究新发现 - 国际研究团队在巴西发现距今约2.37亿年的化石标本 可能为最古老恐龙祖先之一 [1] - 化石所属新物种命名为"Itaguyra oculta" 属于西里龙科 填补恐龙演化史关键时间空白 [1][2] - 研究认为西里龙科应归入恐龙范畴 且可能是鸟臀类恐龙最早代表 [2] 化石标本分析 - 化石由髂骨和坐骨组成 属于三叠纪中期爬行动物 此前未被识别 [1] - 形态学鉴定显示该物种与恐龙形类有密切关联 [1][2] - 研究支持西里龙科可能是鸟臀类恐龙早期代表 若证实将成为世界已知最古老恐龙之一 [2] 恐龙分类背景 - 恐龙分为鸟臀类(如三角龙 甲龙)和蜥臀类(如霸王龙 迅猛龙) [2] - 西里龙科与恐龙总目关系存在争议 可能是祖先"近亲"或直接祖先 [2] - 二叠纪大灭绝后 三叠纪时期恐龙作为新物种逐渐繁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