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差水平

搜索文档
存银行,还不如买银行股?
第一财经· 2025-05-26 09:26
银行股的存款"替代效应"凸显 - 国内存款利率持续走低,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跌破1%,创历史新低 [3] - 42家A股上市银行中,31家近12个月股息率超4%,部分股份制银行股息率突破8%,国有大行动态股息率达6.2%~6.5% [3] - 以100万元资金为例,买入股息率5.8%的银行股组合年分红可达5.8万元,显著高于存款利息1万元 [3] - 银行板块年初以来累计涨幅7.66%,显著优于沪深300指数(-1.34%),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四 [3] 资金加仓银行股情况 - 险资一季度举牌十余次,半数针对银行股,涉及农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等 [4] - 险资对银行板块持仓比例达27.2%,较2023年末增长4.3个百分点,持股数量278.21亿股,总市值2657.8亿元 [5] - 公募基金主动权益产品对银行股配置比例从1.2%提升至2.5%,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只银行股进入重仓股前100名 [5] 银行板块内部分化 - 区域银行表现突出,青岛银行年内涨幅30.41%,渝农商行涨幅29.07%,而华夏银行下跌5.23%,平安银行下跌2.05% [7] - 国有银行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5%,城商行上行3个百分点,农商行持平 [7] - 国有大行遭基金减持8.5个百分点,股份行及城商行分别获增持6.9和1.7个百分点 [8] - 城商行不良生成率环比下降,长三角和成渝地区银行不良率维持在0.66%~0.91%,拨备覆盖率达456% [9] 银行股中长期驱动因素 - 短期内高股息策略仍是主要动力,银行板块股息率显著高于十年期国债及理财产品收益率 [11] - 中长期息差水平和资产质量是关键,2025年5月LPR下调10个基点而存款利率仅降5个基点,净息差可能收窄5~8个基点 [12] - 负债端成本管理对息差正向贡献加大,后续焦点转向资产端收益率降幅能否收窄 [12]
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股?区域银行占上风
第一财经· 2025-05-25 20:31
银行股息率与存款替代效应 - 42家A股上市银行中,超七成近12个月股息率超4%,部分银行股息率突破8%,远超存款及国债收益 [1] - 以100万元资金为例,存入银行年利息仅1万元,买入股息率5.8%的银行股组合年分红可达5.8万元且无须缴税 [2] - 银行板块年初以来涨幅达7.66%,显著优于沪深300指数的-1.34%,在申万一级31个行业中位居第四 [2] 机构投资者行为 - 险资对银行板块持仓比例达27.2%,较2023年末增长4.3个百分点,创2018年以来新高 [3] - 险资持有银行股数量278.21亿股,总市值2657.8亿元,在险资所持各行业中均位居第一 [3] - 主动权益基金对银行股配置比例从1.2%提升至2.5%,招商银行等多只银行股进入公募基金重仓股前100名 [3] 银行板块内部分化 - 区域银行表现突出,青岛银行涨幅30.41%,渝农商行涨幅29.07%,而华夏银行下跌5.23% [4] - 国有银行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5%,城商行上行3个百分点,农商行与前一年持平 [5] - 国有大行遭基金减持8.5个百分点,股份行及城商行分别获增持6.9和1.7个百分点 [5] 资产质量与息差表现 - 城商行息差下行幅度明显缩窄,大行相对承压,除大行外各类型银行净利息收入增速普遍回暖 [5] - 江苏银行、成都银行等区域银行不良率维持在0.66%~0.91%,拨备覆盖率达456% [6] - 2025年5月LPR下调10个基点而存款利率仅降5个基点,全年净息差可能收窄5~8个基点 [8] 行业前景展望 - 短期内高股息策略仍是推动银行股上涨主要动力,中长期息差水平和资产质量成关键因素 [7] - 银行板块股息率大幅高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及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 [7] - 负债降本通道打开对息差正向贡献加大,后续稳息差焦点转向资产端收益率降幅能否收窄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