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戏曲传承与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一部戏和它彰显的戏曲精气神
人民日报· 2025-10-21 06:42
众之间建立情感纽带,破解了从小众欣赏到大众共情的密码。该剧传递的执着奋进、永不气馁的价值 观,高度契合当下社会的奋斗主题。孙悟空屡遭误解却不轻言放弃,唐僧在困境中不曾动摇,这种愈挫 愈勇的精神,正是今天年轻人面对压力时可以汲取的能量;金猴奋起千钧棒,既延续惩恶扬善的传统价 值观,又契合大众对社会正义的追求。整部剧在降妖除魔的故事呈现之外,也发出了对明辨是非、坚守 本心的呼吁。 图为婺剧《三打白骨精》剧照。 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供图 由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创排的婺剧《三打白骨精》,自2023年首演以来,连演120多场、到访25个国 家,所到之处一票难求,引发广泛关注。这部作品立足婺剧"武戏文唱、文戏武做"的鲜明特色,通过角 色突破、技法融合、科技赋能等,让经典故事焕发全新活力。作为现象级作品,该剧既印证了传统戏曲 的强大生命力,也展现了"守传统之魂、创时代之形"的路径可能性,给中国戏曲的活态传承与现代化转 型带来重要启示。 戏曲传承的关键,在于突破"博物馆式保护"的局限,让程式技法从单纯的表演展示,转变为服务剧情、 塑造人物的"活语言"。婺剧《三打白骨精》在尊重戏曲规律的基础上,就注重挖掘程式技法的叙事潜力 与情感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一悲一喜一抖袖,一唱一念一声吼——山西老戏唱出“新声”
新华网· 2025-05-02 11:20
山西戏曲行业现状 - 山西拥有38个剧种,数量居全国前列,被誉为"中国戏曲摇篮",晋剧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1] - 近年来通过"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等惠民工程,地方戏曲得到有序传承,濒危剧种"太原秧歌"每年演出稳定在150场左右[1] - 演出覆盖城乡,上党梆子剧团每年可覆盖观众150万人,乡村演出观众可达成千上万[4] 受众变化与市场表现 - 观众从看"热闹"转向看品质,对表演规范性、细腻性及服道化都有更高要求[4] - 青年观众群体增长,晋东南地区少儿戏曲兴趣班需求旺盛,家长主动求师现象增多[4] - 晋剧在上海等外地市场反响热烈,出现跨省追剧的忠实戏迷群体[4] 创新发展举措 - 成立青年剧团培养新生力量,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青年团以18-19岁演员为主力[6] - 通过老戏新编、戏剧移植、新创现代剧等方式创新内容,建立演员考核体系提升专业水平[6] - 晋剧已在全国20多个省份进行巡演,计划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6] 传承保护机制 - 濒危剧种传承人可获得每场5000元的演出津贴补助[1] - 在中小学校开展晋剧社团活动,从青少年阶段培养受众[7] -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通过展演活动扩大影响力,如武凌云等知名演员的公开表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