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保值增值

搜索文档
有钱人开始抢购步梯房?内行人说透实情,原来我们都想错了
搜狐财经· 2025-09-14 17:05
逆向思维:为何"老破小"步梯房,正悄然成为有钱人的新宠? 曾经,步梯房似乎是"过时"的代名词,与"老旧"、"爬楼费力"等标签紧密相连,尤其对于有老人或小孩的家庭而言,更是避之不及,仿佛早该被现代化的电 梯房彻底淘汰。然而,近期我却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身边的不少经济实力雄厚的群体,正悄然将目光投向这些曾经被视为"落后"的步梯房,甚至不乏专 门寻找那些拥有六层楼高却无电梯的老旧住宅。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直到一位在房地产销售一线摸爬滚打十年的业内人士揭示了其中的真相,我 才豁然开朗——原来,选择一个理想的居所,并非仅仅取决于是否拥有电梯。 一、步梯房的价值:黄金地段的稀缺性 闺蜜告诉我,有钱人选择步梯房,其核心吸引力并非房屋本身,而是它们所占据的"黄金地段"。稍加思索便不难发现,大部分步梯房建于十几二十年前,那 时城市扩张尚未大规模启动,新建住宅多集中于城市中心区域。因此,这些步梯房无一例外地坐落于城市的核心地带。 下楼便是热闹的菜市场,清晨购置新鲜食材无需驾车;步行五分钟即可到达公交站或地铁站,通勤上班避开了城市拥堵的烦恼;周边的学校、医院、各类商 超配套齐全,甚至许多休闲购物场所都能轻松步行抵达。以我 ...
本周热点:港股涨疯了吗?
集思录· 2025-03-07 20:58
港股市场趋势 - 港股经历连续两年大涨后重新回到多年趋势线上 市场对之前总结的规律有效性产生疑问[1] 个人财务状况 - 打工收入被质疑缺乏财富积累潜力 引发关于职业选择的讨论[1] - 中年群体普遍存在财务焦虑 反映在降薪和公积金处理等具体问题上[1] 房地产投资属性 - 中国房产的保值增值功能受到公开质疑 相关讨论集中在投资价值层面[1] 数据服务平台 - 集思录平台定位为数据驱动的投资社区 主要覆盖新股、可转债、债券及封闭基金等领域[1] - 平台核心策略强调本金安全基础上的稳健资产增长[1]
中国的房产不具有保值增值性?
集思录· 2025-03-05 23:00
中国房产保值性争议 - 核心观点认为中国房产增值主要依赖地皮增值而非建筑本身,且70年土地使用权到期后价值归零[1] - 反驳观点指出土地使用权到期可免费续签,且西方国家虽有永久产权但需缴纳1%-3%房产税及40%遗产税,综合成本更高[2] - 国外房产持有成本包括房产税、HOA费用(每月数百美元)、房屋保险(每月几十美元)等持续支出[7] 国内外房产制度对比 - 中国采用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可循环交易而非一次性卖断[9] - 西方国家永久产权伴随永久纳税义务,70年内房产税累计可能超过房产价值[2][3] - 美国房产中位数80万美元(波士顿案例),但需考虑套内面积计算方式差异[8] 房屋拆迁与重建机制 - 危房分四级处理:A级正常使用,B级观察使用,C级需加固,D级强制拆除[10] - 拆迁补偿采用"重置成新价"原则,原拆原建或货币补偿[10] - 高层住宅未来拆迁面临成本收益失衡问题,尤其三四线城市可能重现日本人口流失导致的空置现象[4][5] 房产价值决定因素 - 价格由供需关系而非货币增量单一决定,不同区位房产稀缺性差异显著[6] - 保值本质是资产稀缺性相对于货币的提升幅度,需动态比较不同资产类别[6] - 核心地段房产价值应与当地高学历人群收入水平挂钩,受国运和产业结构变化影响[12] 历史制度演变 - 90年代取消福利分房制度激发商品房需求,土地使用权出让实现土地收益可持续[9] - 早期购房者享受时代红利,货币超发成为支撑房价长期因素[11] - 建筑技术进步使现代房屋品质远超30年前,但价格反降体现工业品通缩特性[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