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房地产市场季节性调整
icon
搜索文档
新房销售迎季节性调整
华泰证券· 2025-08-01 09: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房地产开发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5] - 房地产服务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7月新房销售迎季节性调整,百强房企单月和累计销售金额同比降幅走阔,市场动能不足,但政策落地节奏有望加快,一线城市及核心区域政策弹性或超预期[1] - 房地产市场活跃度整体回落,处于传统淡季,看好核心城市复苏节奏,推荐具备“好信用、好城市、好产品”逻辑的地产开发商、分红与业绩稳健的头部物管公司,以及受益于香港资产重估逻辑的港股高股息REITs[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新房销售情况 - 2025年7月,百强房企单月销售金额环比-38.1%,同比-23.2%,降幅较6月走阔0.5个百分点;1 - 7月累计销售金额同比-14.4%,降幅较1 - 6月走阔1.4个百分点[1] - 7月1 - 27日,44城新房/22城二手房的网签成交面积环比分别-34.4%/-28.2%,新房二手房成交面积环比均回落[4] 各梯队房企销售情况 - 2025年1 - 7月TOP10、TOP20、TOP30、TOP50、TOP100房企的销售金额入榜门槛分别达616、217、147、77、25亿元,同比+5.0%、-15.2%、-7.0%、-15.1%、-20.1%,其中TOP10门槛提升明显[2] - 百强房企单月销售金额中24家环比增长,较6月减少32家,28家同比增长,较6月减少1家[2] - 7月TOP3、TOP10、TOP11 - 20、TOP21 - 30、TOP31 - 50、TOP51 - 100单月销售金额同比-25.3%、-13.6%、-35.4%、-34.6%、-24.6%、-33.2%,增速较6月分别+2.1、+10.2、-36.5、-0.7、+7.0、-3.0个百分点[2] 头部房企情况 - 1 - 7月,TOP10房企销售额占TOP100房企的比重为52.8%,同比+0.4个百分点,头部房企集中度有所提升[3] - TOP50房企中有20家实现1 - 7月累计销售额同比正增长(较1 - 6月增加1家),其中陆家嘴、能建城发、鸿荣源、嘉里建设、上海建工的累计同比增速超50%[3] - 2025年1 - 7月合同销售金额超过千亿元的房企共5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家,分别为保利发展、中海地产、绿城中国、华润置地、招商蛇口[3] 重点推荐公司情况 A股开发 - 推荐城投控股、城建发展、滨江集团、新城控股、招商蛇口[4] 港股开发 - 推荐华润置地、中国海外发展、建发国际集团、绿城中国、越秀地产[4] 物管公司 - 推荐华润万象生活、绿城服务、中海物业、招商积余、保利物业[4] 港股REIT - 推荐领展房产基金[4] 重点推荐公司最新观点 - 城投控股2025H1预计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同比扭亏为盈,结算规模显著提升,待结算资源充沛,维持“买入”评级[11] - 城建发展预计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扭亏,25年在业绩结转、销售改善等方面具备看点,维持“买入”评级[11] - 滨江集团25Q1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高速增长,在杭州具备深耕优势,维持“买入”评级[11] - 新城控股25Q1净利恢复增长,商业运营稳健发展,开发业务减值影响逐步消减,维持“买入”评级[11] - 招商蛇口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投拓力度显著增强,多REITs平台助力资产证券化,融资成本持续优化,维持“买入”评级[12] - 华润置地24年业绩平稳兑现,开发业务优势领先,经常性业务利润占比进一步提升,维持“买入”评级[12] - 中国海外发展24年业绩下滑,但核心优势未改,土储资源充裕优质,非开发业务渐入佳境,维持“买入”评级[12] - 建发国际集团24年业绩略低于预期,但已售未结资源结构优质,后续业绩有望企稳,维持“买入”评级[12] - 绿城中国今年以来拿地力度显著加大,销售金额同比、销售均价等均较2024年有所优化,维持“买入”评级[12] - 越秀地产24年盈利下滑,随行业筑底回稳,业绩有望逐步修复,维持“买入”评级[12] - 华润万象生活24年业绩较快增长,股东回报进一步加强,看好消费复苏对其经营的催化,维持“买入”评级[13] - 绿城服务24年业绩超出预期,“好房子”导向下,高品质服务品牌优势有望放大,维持“买入”评级[13] - 中海物业24年业绩略低于预期,通过退出部分低效项目和市拓聚焦强化高质量发展属性,维持“买入”评级[13] - 滨江服务24年业绩受税率波动一次性影响,作为“小而美”的品质服务物企代表,关联房企助力强化其在杭州市场的影响力,维持“买入”评级[13] - 招商积余25Q1业绩增速较高,全年在盈利能力、市拓、增值服务等方面具备看点,维持“买入”评级[13] - 保利物业24年业绩低于预期,但逆势实现市拓规模与质量齐升,充裕现金支撑股东回报进一步提升,维持“买入”评级[13] - 首次覆盖领展房产基金,给予“买入”评级,人民币升值等因素有望推动其估值修复[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