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手机与影像品牌合作
icon
搜索文档
手机厂商与影像品牌的合作,为何会频传“脱钩”
36氪· 2025-07-07 19:36
手机厂商与影像品牌合作现状 - 小米否认与徕卡合作结束传言 回应称"这还是胡说" [1] - 一加与哈苏合作存在不确定性 因2021年签署的三年合作协议即将到期 且OPPO于2022年与哈苏签署新影像战略协议 [3] 合作内容分析 - 硬件层面合作主要为设计认证 包括镜头结构方案提供和镀膜品质认证 如vivo X系列使用蔡司Tessar镜头 小米/索尼强调抗反射镀膜认证 [5] - 软件层面合作涉及色彩科学算法 包括白平衡 暗角 对比度等精细调整 并非简单滤镜移植 [7] - 算法合作包括人像模式光斑模拟等技术 徕卡数字算法负责人曾在高通峰会讲解人像算法价值 [9] - 品牌联名具有直接市场宣传作用 传统影像品牌历史底蕴提升手机品牌溢价 [9] 合作可持续性挑战 - 硬件合作可持续性较低 镜头模组实际由舜宇光学 欧菲光等代工厂研发 影像厂商无法直接制造手机镜头 [12] - 镀膜等技术合作具有一次性特征 手机厂商在掌握技术后可通过上游供应链实现自主创新 [14] - 相机行业硬件迭代速度缓慢 与手机行业快速创新节奏存在明显不对位 [17] 手机厂商技术自主化趋势 - 小米在小米14 Ultra引入AI大模型成像 "大师开拍"视频模式已延伸至非徕卡联名机型 [21] - OPPO推出自研"Lumo凝光影像"品牌 首创倒置潜望光学方案 技术路线与传统相机行业差异显著 [23] - vivo海外V50系列与国内S20系列硬件相似 仅存在蔡司认证标识差异 暗示自研技术可能达到联名效果 [26] - 合作终止传言可能反映用户对品牌影像技术自主化的期待 而非单纯负面消息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