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技术理想与商业现实
icon
搜索文档
蜂巢能源杨红新谈电池行业“内卷”:战略短视导致恶性循环
经济观察报· 2025-06-06 16:03
行业现状与困境 - 电池行业呈现"增长与失血并存"的悖论状态,市场需求持续喷发但全行业陷入价格战导致盈利能力急剧压缩[2] - 技术叙事存在"大跃进"现象,充电倍率竞赛从6C到12C,而用户日常补能痛点尚未解决,技术可能沦为营销工具[2] - 标准化与差异化面临两难选择:标准化带来规模优势但导致同质化价格战,差异化则面临高投资风险和市场教育成本[2] - 行业出现"价值与价格倒挂",资本涌入导致产能非理性扩张,市场增速放缓后引发恶性循环的价格战[8] 技术发展与商业化 - 超高倍率快充商业化面临三重成本挑战:电池本身成本增加、整车系统升级成本、社会基础设施改造成本[9] - 技术理想应聚焦于将真正有用的技术以合理成本做到极致,而非追求无法落地的参数竞赛[10] - 安全是动力电池"不可能三角"中的优先项,需要通过系统性工程设计实现"结构安全"而非仅依赖材料本征安全[12][13] - 固态电池商业化面临整个技术体系重构的挑战,2030年前成本可能仍是液态电池数倍,初期更适合利基市场[19] 企业战略与护城河 - 企业护城河需要"独门技术"与"平台化能力"结合,前者是市场突破的"矛",后者是持续发展的"盾"[15] - 应开发平台型产品实现内部标准化以摊薄成本,同时保持为客户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的能力[15] - 行业需要回归商业常识,聚焦能被大规模应用且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创新[5] 未来市场机会 - 增量市场来自场景再分化:越野新能源、全球化HEV、生产力工具新能源化[17][18] - 磷酸铁锂与三元电池将形成场景分工而非替代关系,前者主导中低端市场后者专注高端领域[21] - 人形机器人电池需求受限于产业规模太小,需要全新柔性化生产模式匹配[20] 全球化挑战 - 中国电池企业出海面临从"产品输出"向"体系输出"和"价值输出"升级的挑战[22] - 需要建立包含研发、销售、服务、运营的完整海外体系,并深度理解当地文化与价值观[23][25] - 欧洲头部车企要求成为技术伙伴而非简单供应商,需具备同频对话和共同开发能力[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