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市场萎缩

搜索文档
全球产业链视角下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与应对
金融时报· 2025-07-14 11:14
美国关税政策对全球通胀与投资市场的双重冲击 - 短期关税政策抬升进口成本,美国居民消费16.7%依赖进口,通胀压力阶段性显现,但5月以来因中美互降关税及企业消化成本,通胀风险弱化,预计本轮关税上调对美国通胀影响低于1个百分点 [2] - 中长期供应链重构引发效率损失,企业通过进口来源转移、本土化布局规避关税,导致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上升,最终推升全球通胀水平 [2] - 政策不确定性抑制投资信心,企业长期决策趋谨慎,例如沃尔玛因对等关税计划在美国三家工厂裁员550-800人 [3] 全球贸易规则重构:WTO困境与RCEP的崛起 - WTO机制瘫痪,成员分歧加剧,区域性贸易协定如RCEP加速发展,2020年15国签署RCEP,覆盖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自贸区 [4] - RCEP扩大中国出口市场,2024年对成员国进出口13.2万亿元,同比增长4.5%,三年累计占中国总进出口额超30% [5] - RCEP降低贸易成本,十年内90%以上货物实施零关税,推动产业链深度整合,劳动密集型产业重获竞争力,汽车、高端制造等产业扩大市场份额 [5] 关税成本传导下的美国通胀压力及政策调整 - 关税推升进口商品价格并减少供给,2025年5月美国家电、医疗保健、娱乐用品等价格环比上涨0.4%-0.8% [7] - 加征关税影响滞后约两个月,预计4月对等关税冲击自6月起显现,美联储将2025年通胀预期从2.7%上调至3% [8] - 美国政府通过延长关税暂缓期至8月1日、增加石化能源供应(如加快油气项目审批)缓解通胀压力,但6月汽油、柴油零售价分别涨至3.34、3.78美元/加仑 [8][9] 中美伦敦经贸磋商:机制启动与未来展望 - 伦敦会议达成原则性协议框架,落实元首通话共识,为双方提供对话平台,增强互信 [10] - 机制化运行便于及时沟通协调,减少误解,为中美经贸注入稳定性 [11] 关税压力下中国出口企业的生存挑战与突围策略 - 2017-2024年美国自中国进口额降14.7%至4294.3亿美元,中国占美进口份额从21.6%降至13.2% [12] - 企业通过产品升级(如电机、电气设备)、以价换量(钢铁、塑料制品)、转口贸易(对越南出口增22.5%)、产能出海(对东盟投资存量复合增速超两位数)应对冲击 [12][13] 通过多维度政策提升中国经济抗风险能力 - 完善收入分配和社保体系,精准消费补贴促进文旅等服务型消费增长 [14] - 强化全产业链韧性,税收返还鼓励技术攻关,推动大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升级 [14] - 稳定房价和资本市场预期,加大企业回购和分红力度提升投资者回报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