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资者赔偿救济
icon
搜索文档
刚刚,监管部门重罚!拟罚款17亿,19人被市场禁入
证券时报· 2025-03-28 19:13
文章核心观点 监管部门严打资本市场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对东旭光电、东旭集团等相关主体证券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拟开17亿元罚单,强调退市不是免罚牌,将持续强化全方位立体式追责并落实投资者赔偿救济 [1][2][3] 分组1:东旭集团等主体违法违规情况 - 2017年东旭光电不符合股票发行条件,以欺骗手段骗取发行核准,违法募集资金75.65亿元 [4] - 2018年东旭集团不符合公司债券发行条件,以欺骗手段骗取发行核准,违法募集资金35亿元 [4] - 2015至2019年期间,东旭集团虚增收入累计478.25亿元,虚增利润累计130.01亿元,虚增货币资金最高达447.9亿元;东旭光电虚增收入累计167.6亿元,虚增利润累计56.27亿元 [4] - 东旭集团及相关主体非经营性占用东旭光电、东旭蓝天货币资金,尚未归还金额合计169.59亿元 [4] - 东旭光电和东旭蓝天未按期披露2023年年报 [4] 分组2:监管处罚措施 - 河北、深圳证监局拟对东旭集团时任董事长李兆廷等43名责任主体合计罚款17亿元,对19名主要责任人员采取五年以上直至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4] - 相关中介机构违法执业行为正在同步调查中 [5] - 证监局将督促追回被非法占用资金,涉及证券犯罪问题线索将移送公安机关 [5] 分组3:退市公司监管及投资者保护 - 退市公司存在各类违规行为,要杜绝“金蝉脱壳”“一退了之”,加强退市实施中的投资者保护是退市制度改革重点 [7] - 2024年4月12日,证监会强调对退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一追到底”,健全立体化追责体系 [7] - 2025年以来多家退市公司因信息披露违规被处罚,证券违法违规一追到底渐成市场共识 [8] - 监管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已有涉嫌犯罪的退市公司及责任人被移送司法 [8] - 2023年紫晶存储4家中介机构通过先行赔付程序赔付1.7万名投资者10.86亿元 [8] - 证监会将更大力度落实投资者赔偿救济,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2][8]
刚刚,证监会重罚!拟罚款17亿,19人被禁入!
券商中国· 2025-03-28 19:08
监管部门严打财务造假 - 河北证监局对东旭光电及其控股股东东旭集团证券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 [1] - 深圳证监局对东旭蓝天等相关主体证券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 [1] - 证监会将持续强化自律监管、行政处罚、刑事追责、民事赔偿等全方位追责 [1] 东旭集团违法违规行为 - 2017年东旭光电以欺骗手段骗取发行核准,违法募集资金75.65亿元 [3] - 2018年东旭集团以欺骗手段骗取发行核准,违法募集资金35亿元 [3] - 2015至2019年东旭集团虚增收入累计478.25亿元,虚增利润130.01亿元,虚增货币资金447.9亿元 [3] - 东旭光电虚增收入累计167.6亿元,虚增利润56.27亿元 [3] - 东旭集团及相关主体非经营性占用东旭光电、东旭蓝天货币资金169.59亿元 [3] - 东旭光电和东旭蓝天未按期披露2023年年报 [3] 处罚措施 - 河北、深圳证监局拟对东旭集团时任董事长李兆廷等43名责任主体合计罚款17亿元 [3] - 对19名主要责任人员采取五年以上直至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3] 中介机构调查与资金追回 - 相关中介机构违法执业行为正在同步调查 [4] - 河北、深圳证监局将继续督促东旭光电、东旭蓝天董事、高管追回被非法占用的资金 [4] - 相关违法行为可能涉及的证券犯罪问题线索将依法移送公安机关 [4] 退市公司追责 - 退市公司主体依然存在,责任还要承担,投资者利益保护不因退市而改变 [6] - 证监会强调对退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高管违法违规行为"一追到底" [6] - 推动健全行政、刑事和民事赔偿立体化追责体系 [6] 投资者赔偿救济 - 2023年已退市的紫晶存储4家中介机构通过先行赔付程序赔付1.7万名投资者10.86亿元 [7] - 证监会将更大力度落实投资者赔偿救济,发挥证券投资者保护机构作用 [7] - 综合运用代表人诉讼、先行赔付、专业调解等方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7]
【投资者点题 代表委员共答】有效保护投资者权益亟待畅通赔偿救济渠道
证券时报· 2025-03-11 08:22
文章核心观点 A股加速实现优胜劣汰,在畅通“出口关”同时应同步建立中小投资者救济机制保障其权益,监管部门已表态支持,虽有示范性案例但实践中存在制约因素,两会代表委员提出多项建议畅通投资者赔偿救济渠道 [1][2] 分组1:现状与需求 - 多元化退市渠道畅通,A股加速优胜劣汰,应建立中小投资者救济机制保障其在退市过程中权益不受侵害 [1] - 监管部门表态推动更多证券特别代表人诉讼、先行赔付、当事人承诺等案例落地支持投资者获赔 [1] - 资本市场有特别代表人诉讼示范性案例,如康美药业案、泽达易盛案等 [1] 分组2:制约因素 - 司法实践中普通代表人诉讼作为特别代表人诉讼前置程序,因管辖法院不同导致诉讼程序衔接复杂、协调难度大,影响启动效率 [2] - 投保机构针对资金占用等涉金额巨大案件,诉讼费用交纳问题成为履职障碍,2024年投服中心提起5起股东代位诉讼,3起已受理案件交纳受理费近900万元,还曾因无力承担约3200万元受理费无法推进诉讼 [2] 分组3:两会代表委员建议 - 全国政协委员杨宗儒建议优化制度安排,对符合条件案件减免或缓交诉讼费用,条件成熟时探索检察机关提起证券民事公益诉讼试点 [2] - 全国人大代表贾文勤建议修改完善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加大适用力度,推动常态化开展 [2] - 全国人大代表朱建弟建议完善法律规定,追究配合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机构民事赔偿责任,追加协同造假方为共同被告或第三人 [3] - 全国政协委员蔡建春建议修改《代表人诉讼司法解释》,允许投保机构对重大典型案件不经普通代表人诉讼程序直接提起特别代表人诉讼,明确股东代位诉讼不预交案件受理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