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机灵的商标

搜索文档
抖机灵的商标增加交易成本
证券时报网· 2025-07-08 22:08
商标误导现象 - 商家通过注册易误解的商标(如"0"、"零添加")误导消费者,增加辨识成本,长期损害消费者信任 [1] - 调味品行业普遍使用"零添加"标识,但行业无统一定义,实际可能仅不含某种添加剂,成为营销噱头 [1] - 方便面品牌使用"多半"商标暗示加量,实际增量有限,从回馈举措演变为文字游戏,损害物美价廉形象 [1] 商标擦边行为 - 土鸡蛋、土猪等商品将"山里来的土"、"壹号土"等注册为商标,使消费者误判商品属性 [2] - 充电头、椰汁等产品将"120W"、"百分百"注册为商标,造成商品实际特性与认知偏差 [2] - 商家利用商标名称规避责任,如方便面广告与实物不符时以"产品展示"为由免责 [2] 行业信任危机 - 新兴饮料品牌宣称无糖后被检出含糖,引发消费者信任危机 [3] - 商品包装采用误导性表述(如"无蔗糖但含其他糖"、"零卡路里"饮料),利用消费者认知盲区促销 [3] - 部分商品(如无需防腐剂的产品)刻意标注"零添加防腐剂"作为营销手段,无实质意义但影响消费决策 [3] 市场影响机制 - 模仿知名品牌包装的擦边行为在消费能力较弱区域高发,消耗原品牌带货能力 [2] - 商标名称与品质挂钩的误导策略短期提升销量,但引发消费者失望后难以挽回损失 [2][3] - 行业通过复杂化交易信息(如混淆性商标)破坏品牌降低交易成本的原始功能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