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添加

搜索文档
酱油“零添加”是没加什么?看食品标签注意这些细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4 07:28
一组数据显示,市场上酱油产品标注"零添加"字样的超过400种。"零添加"到底是什么都没添加,还是没有添加特定物质?食品标签新国标发布近半年,目 前酱油产品整体质量如何? 今年3月,国家卫健委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新的国家标准,明确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强调。 新国标将于2027年3月16日正式实施,给企业设置了2年过渡期。 酱油抽检超10万批次 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 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市场上,酱油产品在标签上标注"零添加"字样的超过400种,这些标注种类主要有"零添加防腐剂""零添加甜 味剂""零添加着色剂""零添加增味剂""不使用任何添加剂"等。 记者注意到,这些酱油产品绝大多数都将"零添加"三个字采用大号字体在标签醒目位置标注,而"零添加"具体涉及的内容在标签中的字体很小,不太容易找 到。 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杨振东:我们这次调研中,超过四分之一的产品标示了"零添加",其中,4%的产品只标了"零添加"三个字,没有标 到底"零添加"了哪种成分。所以最终解释权在商家。 专家表示,这样的标识方式容易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误认为"零添加 ...
超400种酱油产品标注零添加 “零添加”是没加什么?
格隆汇· 2025-09-13 22:55
行业趋势 - 酱油作为调味品中产量最大的品类 正朝着健康、个性、天然等多元化方向发展[1] - 市场上标注零添加字样的酱油产品超过400种 主要涵盖零添加防腐剂、甜味剂、着色剂、增味剂及不使用任何添加剂等类型[1] 产品标识特征 - 绝大多数酱油产品将"零添加"三个字采用大号字体在标签醒目位置标注[1] - 具体零添加内容在标签中使用小字体标注 消费者不易发现[1] 消费者影响 - 当前标识方式容易误导消费者 使消费者误认为零添加某种食品添加剂为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1] - 消费者需要仔细辨别和了解产品的实际成分以避免误解[1]
调味品半年报:8家企业营收净利双增,跨界、出海寻增量
贝壳财经· 2025-09-05 11:07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A股18家调味品上市公司总营收533.56亿元,总净利润86.6亿元 [4] - 其中8家公司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包括海天味业、安琪酵母、莲花控股等;6家公司双下滑,包括苏盐井神、雪天盐业等 [4] - 行业呈现"强者恒强"格局,海天味业以152.3亿元营收和39.14亿元净利润领跑,梅花生物以122.8亿元营收和17.68亿元净利润位居第二 [5][7] 企业分化特征 - 营收突破百亿的企业仅2家,15家企业营收低于25亿元,其中5家企业营收不足10亿元 [6] - 涪陵榨菜成为唯一增收不增利企业,营收13.13亿元(+0.51%),净利润4.41亿元(-1.66%),主因销售费用增加 [7] - 加加食品扭亏为盈,净利润835.18万元(+128.64%),得益于高毛利产品和减盐系列推广 [8] 酱油细分市场 - 酱油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2019-2024年基础调味料规模从3224亿增至3716亿元,增速放缓,酱油消费市场5年复合增长率仅2.3% [9] - 人均酱油需求量从2015年7.28千克降至2023年不足5千克,总产量从2015年1011.94万吨回落至2023年795万吨,供大于求 [9] - 主要酱油企业中仅海天味业实现正增长(酱油业务79.28亿元,+9.14%),其他企业均下滑 [10] 产品升级趋势 - 企业转向高端化、健康化产品升级,千禾味业推出松茸生抽、有机生抽等多款健康酱油 [10] - 加加食品打造"减盐"系列产品线,中炬高新推出减盐及有机产品 [10] - 新国标GB 7718-2025禁止"零添加"标识,推动行业向品质竞争转型 [2][13] 战略调整方向 - 企业通过跨界并购实现多元化,涪陵榨菜收购味滋美51%股权进军复合调味品赛道 [3][14] - 仲景食品布局大健康领域,研发即食滋补产品"仲景元气参" [15] - 佳隆股份推进酱油生产线建设,计划推出金标、银标酱油产品 [15] 国际化布局 - 海天味业港股上市,计划三年内将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15% [3][16] - 天味食品计划发行H股赴港上市,推进国际化战略 [17] - 梅花生物完成收购日本协和发酵业务,获得中国上海、泰国、北美等地生产经营实体 [17]
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深圳)开幕 赋能食品饮料行业出海
搜狐财经· 2025-09-01 22:53
展会概况 - 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深圳)于9月1日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 由法国高美艾博展览集团、北京爱博西雅展览有限公司和爱博西雅展览(深圳)有限公司联合举办 [1] - 展会辐射东南亚市场 赋能华南国际食品饮料贸易和产品出海 [1] - 吸引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超1100家展商参展 [5] 行业趋势 - 中国食品行业呈现高速增长、紧密互联发展轨迹 聚焦品质、健康、可追溯性与创新 [3] - 减糖、零添加、营养强化成为参展产品标配 [5] - Z世代消费习惯推动市场变化 社交货币、情绪价值、朋克养生等概念促动企业迎合消费者从好吃到好玩的情感需求 [5] 展品范围 - 设立十四大主题专区 涵盖进口食品、休闲食品、大健康食品、乳制品、高端饮品及新茶饮、粮油及调味品、方便食品、生鲜和冷冻肉、水产品、预制菜、冷冻食材、酒精类饮品、区域名优食品、加工包装配送等全品类 [3] - 中国内地各省市组团呈现区域名优产品 形成全球风味加中国质造双向贸易通道 [3] - 马来西亚、泰国、格鲁吉亚、斯里兰卡、越南、美国、印尼、巴基斯坦、日本、韩国、新加坡、厄瓜多尔、俄罗斯、阿联酋等多国特色食饮产品与中国品牌同台竞技 [3] 产品创新案例 - 深圳企业推出配料表仅有水果的健康零食系列 采用三蒸三晒工艺制作 [5] - 青岛企业推出荣帝气泡黑科技超强持久气泡苏打水 通过独特工艺实现气泡绵长释放 [5]
千禾味业二季度盈利下滑近九成
新浪财经· 2025-08-30 20:31
公司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3.18亿元同比下降17.0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73亿元同比下降30.81% [2] - 第二季度营收4.87亿元同比下滑近30% 净利润1275万元同比下滑超过86% [2] - 酱油产品收入8.39亿元同比下降16.09% 食醋产品收入1.59亿元同比下降21.51% [2] - 线上模式收入1.98亿元同比下降29.2% 线下模式收入10.99亿元同比下降14.06% [2] 经营数据与存货 - 存货增长4.75%达到9.34亿元 存货周转天数141天远高于同行水平 [2] - 3月18日至28日近10天时间产品销售出现相对下滑情况 [2] - 业绩下降主要受负面舆情影响导致收入下降 [4]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基础调味料市场规模从2019年3224亿增至2024年3716亿元 增速明显放缓2023年出现零增长 [4] - 2024年酱油行业整体增速仅3.1%创十年新低 [5] - 海天味业李锦记等巨头大规模布局零添加产线 千禾家庭渗透率增长停滞 [5] - 各品牌500ml零添加酱油价格在12-18元区间浮动 同品类价格竞争明显 [5] 渠道与市场表现 - 餐饮渠道占比仅6%左右 与海天味业35%占比差距悬殊 [5] - 中炬高新上半年营业收入21.32亿元同比下降18.58% 归属净利润2.57亿元同比下降26.56% [5] - 海天味业上半年营业收入152.3亿元同比增长7.6% 调味品业务收入145.6亿元同比增长10.4% [6] 公司战略与新品 - 新推出千禾松茸生抽、有机生抽、醇香醋、挤挤瓶蚝油、零添加减盐酱油等产品 [7] - 布局内容电商与社交营销阵地 优化自播体系加强达人合作 [7] - 5-6月销量环比快速回升 线上电商+线下商超渠道5月6月销量环比分别增长约15%和2% [7] 行业发展趋势 - 调味品市场形成基础需求稳定、高端需求爆发、细分场景深耕三层结构 [5] - 需要解决高端定位与餐饮市场性价比需求之间的矛盾 [7]
“零添加”舆情危机笼罩,千禾味业业绩加速下滑
新京报· 2025-08-29 20:49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3.18亿元同比下降17.07% 净利润1.73亿元同比下降30.81% [2] - 酱油产品收入8.39亿元同比下降16.09% 食醋产品收入1.59亿元同比下降21.51% [2] - 线上渠道收入1.98亿元同比下降29.2% 线下渠道收入10.99亿元同比下降14.06% [2] 舆情事件影响 - 2025年3月媒体检测出千禾酱油含0.011mg/kg镉元素引发"零添加"商标争议 [1][4] - 公司澄清"千禾0"商标仅用于区分零添加与非零添加产品 强调镉元素源自天然原料且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1][4] - 舆情导致品牌受冲击 公司承认业绩下滑主因负面舆情影响收入 [1][4] 行业政策变化 - 2025年3月27日国家发布新规禁止预包装食品使用"零添加""不添加"标识 设两年过渡期至2027年3月执行 [5] - 新规要求企业停止以"零添加"为核心卖点 竞争重心将回归产品本质 [6] - 公司回应将优先移除外包装"零添加"中文字样并优化产品标识 [4][6] 市场竞争态势 - 2022年海天味业添加剂事件后千禾味业2022-2023年业绩显著增长 [2][3] - 2024年营收30.73亿元同比下降4.16% 净利润5.14亿元同比下降3.07% 为上市以来首次营收下滑 [2][3] - 行业全面转向零添加趋势使千禾味业市场优势减弱 海天味业强势入局加剧竞争 [3]
千禾味业的“招牌”,遇到了挑战
经济观察报· 2025-08-29 07:05
公司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3.18亿元 同比下降17.07% [1] - 归母净利润1.73亿元 同比下降30.81% [1] - 营收和净利润下滑幅度较去年显著扩大 去年降幅分别为4.16%和3.07% [1] 负面舆情影响 - 3月陷入"零添加"酱油检出镉及商标标注争议 [1] - 公司回应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镉来自原料 [1] - 称"千禾0"商标用于区分零添加与非零添加产品 [1] - 董事长承认3-4月销量受舆情影响出现波动 [1][2] - 预计头部企业品牌舆情恢复期约10-12个月 [1] 销售恢复情况 - 5-6月销量环比快速回升 [2] - 线上电商+线下商超渠道5月销量环比增长约15% [2] - 线上电商+线下商超渠道6月销量环比增长约2% [2] - 销量与营收呈现U型快速回升曲线 [2] 市场竞争格局 - 零添加先发优势减弱 头部企业均已涉足该赛道 [2] - 行业头部效应加剧 头部企业加速整合市场份额 [2] - 缺乏特色的小微企业生存空间被挤压 [2] 消费趋势变化 - 消费者出现二元分化现象 [2] - 追求健康有机与高性价比需求并存 [2] - 要求企业具备精准客群定位和产品定义能力 [2] 渠道变革 - 传统渠道流量分化 [3] - 线上渠道增长强劲但增速放缓 [3] - 近场零售成为重要增长极 [3] - 渠道碎片化要求营销策略更加精准灵活 [3] 政策监管变化 - 新国标明确规定不得使用"零添加"等用语 [4] - 新规将于2027年3月16日开始执行 [4] - 公司计划年内完成新包装新标签的确定工作 [4] 公司战略定位 - 零添加一直是核心营销卖点 [4] - 近年凭借零添加概念实现业绩快速攀升 [2] - 2024年起业绩增长遇到瓶颈 [2] - 面临新政实施和业绩增长的双重压力 [5]
千禾味业2025年上半年盈利1.73亿元,健康调味品被“胖东来们”卖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8 21:51
财务表现 - 2025年1月至6月实现营收13.1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73亿元 [1] - 五、六月份线上线下渠道同步回暖,线下商超在"胖东来式"调改和零添加产品需求释放推动下实现显著增长 [1] 销量与渠道 - 2025年5月销量环比增长约20%,大润发华东、沃尔玛、红旗等环比大幅增长,永辉、物美、中百通过营销活动实现单日销量增长18% [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经销商总数较去年一季度末增加至3307家,线下渠道新增经销商171家,覆盖全国370多座城市 [4] - 持续推进全渠道深耕与拓展战略,布局内容电商与社交营销阵地,优化自播体系,加强达人合作与内容创新 [4] 产品与技术 - 千禾0系列酱油酿造使用4种或5种天然原料,不含食品添加剂,平均发酵时间是行业普通产品的2倍以上 [2][6]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约4120.3万元,新增购入高效液相色谱仪等设备,成立先进基础研究实验室 [5] - 自上市以来累计研发投入超4亿元,共计获得129项专利授权 [5] - 与四川大学合作利用合成菌群调控技术优化酱油发酵工艺,显著提高蛋白利用率和风味丰富度 [6] - 与大连工业大学合作开发微生物发酵菌剂,提升酱油风味协调性及挥发性、特异性风味物质含量 [6] 供应链与品质管控 - 与核心大豆、食盐等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原料质量可控、可追溯 [7] - 与四川久大制盐合作建成专用食盐生产线,保障食盐质量可控与可追溯 [7] - 与商品粮基地共建高标大豆供应链,确保高品质非转基因大豆稳定供应 [7] - 2014年至今产品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合格率为100% [2] 行业趋势与政策 - 国务院食安办等六部门印发《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方案》,推动添加剂"双减"政策落地 [9]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25)将于2027年3月实施,明确规定不得使用"零添加"等用语 [9] - 调味品"极简配方"日益盛行,千禾味业自2008年推出千禾0系列酱油,坚持零添加、足期发酵 [9] 产能与未来展望 - 年产60万吨调味品智能制造项目二期已于2025年6月正式投产 [10] - 计划在2025年第三季度加大营销推广,持续引领配料干净健康调味品的行业趋势 [9] - 将于2025年9月率先完成0系列产品包装焕新,将配料表清晰展示于包装正面 [9]
千禾味业的“招牌”遇到了挑战
经济观察网· 2025-08-28 21:30
公司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3.18亿元同比下降17.07% 归母净利润1.73亿元同比下降30.81% [1] - 营收和净利润下滑幅度较去年同期的4.16%和3.07%进一步扩大 [1] - 3-4月销量受舆情影响波动 5-6月销量环比快速回升 线上电商与线下商超渠道5月、6月销量环比分别增长约15%和2% [2] 负面舆情影响 - 3月陷入"零添加"酱油检出镉及产品标注"千禾0"不等于"零添加"的争议 [1] - 公司回应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镉来自原料 "千禾0"商标用于区分零添加与非零添加产品 [1] - 头部企业品牌受舆情影响后恢复期通常在10至12个月之间 [2] 行业竞争格局 - 零添加先发优势减弱 头部调味品企业均已涉足零添加赛道 [2] - 头部企业凭借品牌、渠道、资本和研发优势加速整合市场份额 [2] - 缺乏特色的小微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 [2] 消费趋势变化 - 消费者出现二元分化 追求健康有机与追求高性价比需求并存 [3] - 要求企业具备精准的目标客群定位和产品定义能力 [3] - 传统渠道流量分化 线上渠道增长强劲但增速放缓 [3] 渠道结构演变 - 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前置仓和社区店为代表的近场零售成为重要增长极 [3] - 渠道碎片化要求企业营销策略更加精准和灵活 [3] 政策监管变化 - 2027年3月16日起预包装食品不得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 [4] - 新国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25)明确禁止相关表述 [4] - 公司计划年内完成产品新包装、新标签、新宣传的确定工作以符合新规 [4]
千禾味业(603027):经营短期承压,期待逐步恢复
华泰证券· 2025-08-28 16:3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15.12元人民币[1]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经营短期承压 收入13.2亿元同比-17.1% 归母净利润1.7亿元同比-30.8%[1] - 2025年第二季度受舆情事件冲击显著 收入4.9亿元同比-29.9% 归母净利润0.1亿元同比-86.7%[6] - 预计下半年随舆论影响减弱 线下销售与线上自播逐步恢复 经营将环比改善[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36.6%同比+1.0个百分点 但Q2毛利率32.6%同比-2.5个百分点[8] -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率16.1%同比+2.5个百分点 Q2销售费用率22.4%同比+6.4个百分点[8]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率13.2%同比-2.6个百分点 Q2归母净利率2.6%同比-11.2个百分点[8] 业务分析 - 分产品:2025年上半年酱油营收8.4亿元同比-16.1% 食醋营收1.6亿元同比-21.5%[7] - 分渠道:2025年上半年线上营收2.0亿元同比-29.2% 线下营收11.0亿元同比-14.1%[7] - 区域表现:Q2东部地区营收同比-28.6% 中西部基地市场展现相对韧性[7] 盈利预测调整 - 下调2025年营业收入预测至27.88亿元 较前次预测-16.23%[11] - 下调2025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预测至4.34亿元 较前次预测-30.43%[11] - 调整后2025-2027年EPS预测分别为0.42/0.53/0.61元[9] 估值比较 - 当前市值128.90亿元 对应2025年预测PE 29.69倍[5] - 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PE 36倍 给予公司2025年36倍PE估值[9] - 当前股价12.57元较目标价15.12元存在20.3%上行空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