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添加
搜索文档
中国必选消费品10月需求报告:双节并未带动商品消费改善
海通国际证券· 2025-11-03 23:27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覆盖的A股必需消费品行业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所有重点跟踪的股票(如贵州茅台、五粮液、海天味业、伊利股份等)均获得“优于大市”评级 [1] 核心观点 - 2025年10月,尽管国庆与中秋双节重合且假期延长至8天,但商品消费整体延续低迷态势,节日期间商品消费增速为3.9%,服务消费增速为7.6% [3][9] - 报告跟踪的8个必选消费子行业中,5个保持正增长,3个为负增长,呈现“增长面广但增速偏低”的特点 [3][9] - 行业整体呈现消费结构下沉、价格竞争加剧、渠道库存压力犹存的特点,投资价值在“失血”行情中更为凸显 [3] 各子行业基本面总结 白酒行业 - 次高端及以上白酒10月收入277亿元,同比下滑11.7%,1-10月累计收入3252亿元,同比下滑5.6%,呈现“高端承压、次高端失速”格局,量价齐跌现象普遍 [4][12] - 飞天茅台散瓶批发价首次跌破1700元/瓶,五粮液普五批价跌至810-830元,国窖1573批价跌破850元 [4][12] - 大众及以下白酒10月收入163亿元,同比下滑3.0%,1-10月累计收入1621亿元,同比下滑9.1%,但地方酒价格同比上涨3.4%,表现优于名酒 [5][14] - 白酒行业产量持续收缩,9月产量30.6万千升,同比下滑15.0%,1-9月累计产量265.5万千升,累计同比下滑9.9% [5][14] 啤酒行业 - 10月啤酒行业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2.0%,1-10月累计收入1529亿元,同比增长0.5%,在低基数效应下实现恢复性增长 [5][16] - 区域表现分化明显,北方降雨降温限制户外消费,南方“秋老虎”消退导致即饮需求趋弱,渠道备货更趋理性 [5][16] 调味品行业 - 10月调味品行业收入376亿元,同比增长1.0%,1-10月累计收入3711亿元,同比增长1.3%,餐饮端需求逐步复苏但盈利能力仍承压 [6][18] - “零添加”与“减盐”等健康概念产品渗透率提升,但今年以来营销力度减弱,增速有所放缓 [18] 乳制品行业 - 10月乳制品行业收入365亿元,同比下滑4.2%,1-10月累计收入3875亿元,同比下滑2.0%,礼赠市场表现不佳,节后库存有所积压 [6][20] - 线上零售价折扣率加大,价格竞争现象仍然较多,原奶拐点暂未出现 [6][20] 速冻食品行业 - 10月速冻食品行业收入77.7亿元,同比增长5.0%,1-10月累计收入882亿元,同比增长2.0%,餐饮需求环比回暖,大B定制稳定增长 [6][22] - 价格竞争逐渐失去竞争力,优质聚焦产品持续获得市场份额,龙头企业调整策略争取增长 [22] 软饮料行业 - 10月软饮料行业收入467亿元,同比增长2.6%,1-10月累计收入6195亿元,同比增长4.3%,旺季基本结束,竞争有所减缓 [7][24] - 头部企业表现分化,农夫山泉、东鹏饮料等维持较高增速,但部分龙头企业表现疲软 [24] 餐饮行业 - 10月餐饮行业收入162亿元,同比增长1.2%,1-10月累计收入1481亿元,同比下滑0.5%,政策影响逐渐消化,行业呈现平稳增长 [7][26] - 赛道分化明显,中高端餐饮需求仍然不景气,但进入下半年后基数压力较小 [7][26]
千禾味业三季度业绩稳定 以清洁标签开启健康消费新篇章
证券日报网· 2025-10-31 20:37
2025年,中国食品行业掀起了一场以"清洁标签"和"减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为核心的产业革新浪潮。 在"食品安全新国标"实施与行业"双减行动"(减盐、减糖)的双重驱动下,调味品企业纷纷通过技术创新 和流程优化,探索健康化转型的新路径。 10月31日,千禾味业(603027)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禾味业")在眉山智能化生产基地举办"产 品焕新暨清洁标签0级认证发布会",宣布获得中国调味品行业首个清洁标签产品0级权威认证。 发布会现场,千禾味业董事长伍超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国调味品行业已进入配料干净酱油消 费普及的市场拐点,配料干净和清洁标签产品0级认证有望成为行业标配。 行业首个0级认证 近年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委出台多项规范、引导调味品行业发展的政策,提倡食品添加剂减量、 减品种,引导企业采用天然原料及加工工艺,降低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标准的 食品安全保障,推动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据了解,千禾味业的所有产品包装上都标注"0",公司将"0"注册为商标,并作为零添加产品线的核心标 识,旨在通过视觉符号强化消费者对"零添加"概念的认知,同时以商标形式保护品牌资产。 在落地预 ...
不要在商标上和消费者玩“文字游戏”
搜狐财经· 2025-10-05 08:42
事件概述 - 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近日宣告“千禾0+”等一批商标无效,引发网络热议 [2] - 事件起因是此前商标为“千禾0”的一款酱油被检测出镉超标,引发消费者对商标“0+”和产品“零添加”之间关系的广泛讨论 [3] - 官方处理结果契合消费者预期,表明玩弄文字游戏欺骗公众的行为将受到查处 [5] 行业营销手法分析 - 部分商家利用商标和包装玩文字游戏,例如将“零添加”等字样在商品标签醒目位置突出,但实际配料表中防腐剂、着色剂等添加剂并未缺少 [3][6] - 常见手法包括:标注“零糖”并非无糖,只是含糖量低或未添加蔗糖;使用“三德土鸡”、“壹号土猪肉”、“水牛奶”等商标,但产品与土鸡、土猪、水牛无实际关联 [6] - 企业瞄准消费者求安全、求绿色的心理,刻意模糊商标标识与产品内容的区别,将易误解字样放大加粗,而将真实配料内容以极小字体说明 [8] 监管政策动向 - 今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明确禁止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 [8] - 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以补齐制度短板,但关键仍在于企业需自觉坚守诚信底线 [11] 对品牌与消费者的影响 - 通过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的行为,短期看似获利,实则严重透支品牌信誉,无异于杀鸡取卵 [3] - 此类行为涉嫌误导消费和虚假宣传,导致消费者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引发网上一边倒的质问和批评 [6][8] - 诚信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商标的每一个元素都应恪守真实诚信原则,不能刻意误导消费者 [9]
受累负面舆情,千禾味业上半年核心品类失速
凤凰网财经· 2025-10-01 18:24
核心观点 - 公司上半年业绩因负面舆情显著承压,营收同比下滑17.07%至13.18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30.81%至1.73亿元 [2] - 舆情危机导致二季度业绩跌幅扩大,单季度营收同比下滑29.86%,归母净利润骤降86.66% [2] - 行业竞争加剧、政策规范趋严及渠道表现疲软,使公司面临品牌信任受损与行业格局重构的双重挑战 [2][6][7] 财务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收13.18亿元,同比下滑17.07%;归母净利润1.73亿元,同比下滑30.81% [2] - 第二季度营收同比下滑29.86%至4.8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骤降86.66%至1275.14万元 [2] - 公司酱油产品收入8.39亿元,同比下滑16.09%;食醋产品收入1.59亿元,同比下滑21.51% [3][4] - 第二季度酱油和食醋营收同比降幅分别扩大至31.06%和35.40% [3] 负面舆情影响 - 今年3月媒体检测报告引发对公司“零添加”酱油成分的质疑,导致品牌信任受损 [5] - 舆情发酵后,3月18日至28日约10天内公司产品销量出现相对下滑 [5] - 公司澄清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且“千禾0系列”为零添加产品,但负面影响已形成 [5] - 头部企业品牌受舆情影响后恢复期预计在10至12个月之间 [2] 行业竞争与市场环境 - 零添加赛道红利消退,海天味业、李锦记等竞争对手加速布局健康化产品,削弱公司先发优势 [6] - 行业步入“低增速、强分化”阶段,呈现基础品类增长乏力与新兴赛道高增长并存局面 [7] - 政策加强规范,2025年3月新规明确禁止“零添加”宣传,企业需在2027年3月前完成调整 [7] - 公司计划在今年内完成产品新包装、新标签的更新工作以符合新规标准 [7] 产品与毛利率分析 - 公司推出千禾松茸生抽、有机生抽等高端新品以丰富产品矩阵 [8] - 上半年整体毛利率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至36.6%,但第二季度毛利率同比下滑2.5个百分点至32.6% [8] - 二季度毛利率下滑主因收入基数下降导致规模效应减弱,以及折旧摊销等刚性支出扰动 [8] - 公司智能制造二期项目于6月投产,新增年产能30万吨,旨在通过规模效益改善毛利率 [8] 渠道表现 - 上半年经销商总数达3307家,二季度净增加25家,但单季增长未带动线下渠道复苏 [9] - 上半年线下渠道收入同比下滑14.06%至10.99亿元;线上渠道收入同比下滑29.2%至1.98亿元 [9] - 渠道碎片化倒逼企业重构供应链与营销体系 [7]
关爱健康—警剔”零添加”噱头
搜狐财经· 2025-09-27 11:24
在如今的消费市场,"零添加" 的标识如同雨后春笋,充斥在各类食品包装之上,吸引着消费者的目 光。从 "零添加防腐剂" 的酱油,到 "零蔗糖" 的饮料,商家们巧妙利用这一概念,营造出产品天然、健 康、纯净的形象,引发消费者的热烈追捧。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明确规定,食品标签不应以虚假、夸大的方式误导消费 者。对于 "零添加",只有当食品中确实不含某种成分,且该成分在同类食品中普遍存在时,标注才具 有实际意义。消费者需理性看待:一方面,合法合规使用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正常现象,如防 腐剂能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食品保质期;另一方面,判断食品是否健康,应综合查看配料表、营养成 分表,而非单看 "零添加" 标签。 面对琳琅满目的食品,我们要擦亮双眼,拒绝被 "零添加" 噱头绑架。唯有回归食品本质,关注真实品 质,才能避免陷入消费误区,真正守护自身健康。 原创:胖瘦食安圈 所谓的 "零添加",其实是一个模糊且易误导人的概念。目前我国对 "零添加" 并无统一明确的国家标 准,这就给了商家极大的操作空间。一些产品声称 "零添加防腐剂",但可能通过添加大量的盐、糖来 实现防腐, ...
不要在商标上和消费者玩文字游戏
北京青年报· 2025-09-24 13:49
一度被广泛关注的"千禾0+"商标,近日又现身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宣告的无效名单之列,相关话 题再度被送上热搜榜单。 此前,商标为"千禾0"的一款酱油被检测出镉,就已经"打翻"过一次网络舆论场,引发网民对商 标"0+"和产品"添加零"的持续讨论。 商标是产品的"脸面"。通过似是而非的文字游戏,把含"0+"的商标标识往产品内容的"零添加"上引 导,这样的小机灵小把戏,看似赚了一点蝇头小利,实则是透支自己的品牌信誉,无异于杀鸡取卵、竭 泽而渔。 许多消费者认为,商标"0""0+",就意味着产品是"零添加"。但商家客服的回应是,"千禾0"只是注 册商标,是否"零添加"还得看配料表。 部分网友反映,目前不少商家宣称自己的产品"零添加",但仔细研读配料表中的文字,就会发现所 谓的"零添加",只是某一种配料零添加,而不是整个产品"无添加"。如今,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宣告 一批商标无效,其中就包括"千禾0+"等商标。官方的处理结果,完全契合消费者预期。 相关企业回应,只是部分防御性商标被宣告无效,注册号为46717423的"千禾0"商标仍合法有效。 但不少消费者认为,这是继续"在商标上打擦边球""让消费者交智商税"。 产品的 ...
千笔楼丨不要在商标上和消费者玩“文字游戏”
新华网· 2025-09-23 10:06
一度被广泛关注的"千禾0+"商标,近日又现身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宣告的无效名单之列,相关话题再度被送上热搜榜单。 此前,商标为"千禾0"的一款酱油被检测出镉,就已经"打翻"过一次网络舆论场,引发网民对商标"0+"和产品"添加零"的持续讨论。 如今,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宣告一批商标无效,其中就包括"千禾0+"等商标。官方的处理结果,完全契合消费者预期。 相关企业回应,只是部分防御性商标被宣告无效,注册号为46717423的"千禾0"商标仍合法有效。但不少消费者认为,这是继续"在商标上打擦边球""让消费 者交智商税"。 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商家想玩弄文字,利用商标欺骗公众,既难逃有关部门查处,也会被消费者踢出"购物车"。 商标是产品的"脸面"。通过似是而非的文字游戏,把含"0+"的商标标识往产品内容的"零添加"上引导,这样的小机灵小把戏,看似赚了一点蝇头小利,实则 是透支自己的品牌信誉,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早在今年上半年,一款商标为"千禾0"的酱油,因镉超标而牵引出商标"0"和产品配料"零添加""无添加"之间关系的网络争论。 许多消费者认为,商标"0""0+",就意味着产品是"零添加"。但客服的回应 ...
酱油“零添加”是没加什么?看食品标签注意这些细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4 07:28
新国标实施与酱油标签规范 - 国家卫健委与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新国家标准 明确预包装食品不允许使用"不添加"或"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强调 [1] - 新国标设置2年过渡期 将于2027年3月16日正式实施 [1] - 中国调味品协会倡议企业提前实施食品标签标识新法规 主动优化标签标识内容 [15] 酱油产品质量状况 - 2022年至2024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对酱油抽检超过10万批次 合格率持续稳定在99%以上 [3] - 酱油产品整体质量状况较好 [3] "零添加"标签市场现状 - 市场上酱油产品标注"零添加"字样的超过400种 [5] - 标注种类主要包括"零添加防腐剂"、"零添加甜味剂"、"零添加着色剂"、"零添加增味剂"及"不使用任何添加剂"等 [5] - 超过四分之一的产品标示了"零添加" 其中4%的产品只标"零添加"三个字未标明具体不添加成分 [9] - 绝大多数产品将"零添加"采用大号字体醒目标注 具体涉及内容字体较小不易找到 [7] 企业整改与行业响应 - 市场监管部门要求企业在过渡期内按照新标准改版并进行专项审核 [13] - 酱油企业计划在今年内完成标签修订 取缔"零添加"标示 让消费者更直观了解配料使用情况 [15] - 四川 江苏等地正式启动食品添加剂减用量 减品种"双减"行动 向生产企业发出添加剂"双减"倡议 [15] - 市场监管总局指导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 严格配方审查 优化产品配方和技术路线 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环境来降低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需求 [17] 消费者影响与市场导向 - "零添加"标识方式容易误导消费者 使消费者误认为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 [11] - 消费者在购买时需要仔细辨别和了解产品的实际成分 [11]
超400种酱油产品标注零添加 “零添加”是没加什么?
格隆汇· 2025-09-13 22:55
行业趋势 - 酱油作为调味品中产量最大的品类 正朝着健康、个性、天然等多元化方向发展[1] - 市场上标注零添加字样的酱油产品超过400种 主要涵盖零添加防腐剂、甜味剂、着色剂、增味剂及不使用任何添加剂等类型[1] 产品标识特征 - 绝大多数酱油产品将"零添加"三个字采用大号字体在标签醒目位置标注[1] - 具体零添加内容在标签中使用小字体标注 消费者不易发现[1] 消费者影响 - 当前标识方式容易误导消费者 使消费者误认为零添加某种食品添加剂为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1] - 消费者需要仔细辨别和了解产品的实际成分以避免误解[1]
调味品半年报:8家企业营收净利双增,跨界、出海寻增量
贝壳财经· 2025-09-05 11:07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A股18家调味品上市公司总营收533.56亿元,总净利润86.6亿元 [4] - 其中8家公司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包括海天味业、安琪酵母、莲花控股等;6家公司双下滑,包括苏盐井神、雪天盐业等 [4] - 行业呈现"强者恒强"格局,海天味业以152.3亿元营收和39.14亿元净利润领跑,梅花生物以122.8亿元营收和17.68亿元净利润位居第二 [5][7] 企业分化特征 - 营收突破百亿的企业仅2家,15家企业营收低于25亿元,其中5家企业营收不足10亿元 [6] - 涪陵榨菜成为唯一增收不增利企业,营收13.13亿元(+0.51%),净利润4.41亿元(-1.66%),主因销售费用增加 [7] - 加加食品扭亏为盈,净利润835.18万元(+128.64%),得益于高毛利产品和减盐系列推广 [8] 酱油细分市场 - 酱油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2019-2024年基础调味料规模从3224亿增至3716亿元,增速放缓,酱油消费市场5年复合增长率仅2.3% [9] - 人均酱油需求量从2015年7.28千克降至2023年不足5千克,总产量从2015年1011.94万吨回落至2023年795万吨,供大于求 [9] - 主要酱油企业中仅海天味业实现正增长(酱油业务79.28亿元,+9.14%),其他企业均下滑 [10] 产品升级趋势 - 企业转向高端化、健康化产品升级,千禾味业推出松茸生抽、有机生抽等多款健康酱油 [10] - 加加食品打造"减盐"系列产品线,中炬高新推出减盐及有机产品 [10] - 新国标GB 7718-2025禁止"零添加"标识,推动行业向品质竞争转型 [2][13] 战略调整方向 - 企业通过跨界并购实现多元化,涪陵榨菜收购味滋美51%股权进军复合调味品赛道 [3][14] - 仲景食品布局大健康领域,研发即食滋补产品"仲景元气参" [15] - 佳隆股份推进酱油生产线建设,计划推出金标、银标酱油产品 [15] 国际化布局 - 海天味业港股上市,计划三年内将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15% [3][16] - 天味食品计划发行H股赴港上市,推进国际化战略 [17] - 梅花生物完成收购日本协和发酵业务,获得中国上海、泰国、北美等地生产经营实体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