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抽象道德和人性
icon
搜索文档
是谁告诉你“网约车太臭,除非女司机”?
虎嗅· 2025-05-18 14:21
滴滴平台性别选择功能实验 - 滴滴内测"女乘客可选女司机"功能后 女司机群体投诉率显著上升 表明性别叙事在实际服务场景中未能转化为共情行为 [1] - 选择女性司机的乘客群体普遍对服务标准要求更高 其选择逻辑基于"女性司机必然提供更精致服务"的预设而非无条件支持 [2] - 当女性司机未达预期服务标准时 该群体投诉率反超平均水平 显示性别叙事的实践局限性 [3] 平台经济中的评价体系异化 - 滴滴美团等平台将用户评价体系升级为劳动监管工具 通过评分机制倒逼劳动者提供超额服务(如车内香薰/免费纸巾) [13][16] - 平台设计24小时投诉通道与"微笑行动"等规则 实质将管理成本转嫁给劳动者 诱发过度劳动现象 [14][16] - 评价体系异化推动服务标准精致化 形成"整洁-体面-秩序"的都市服务范式 加剧劳动者与消费者对立 [16] 电商平台的用户分层策略 - 淘宝针对服饰类商家推出"屏蔽高退款人群"功能 直接阻断异常退款用户流量 显示平台对风险管控的强化 [6] - 女装品类成为退货重灾区 但性别叙事在经济决策中失效 平台与商家均以利润为导向实施用户分层 [7][9] 平台资本规则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 互联网平台通过算法规则重塑消费伦理 将用户被动纳入劳动监督体系 客观上激化服务供需矛盾 [13][14] - 评分机制催生"数字监工"现象 消费者在无主观恶意情况下仍可能成为平台压榨劳动者的协作者 [14][16] - 资本主导的评价体系制造虚假共同体叙事(如"光鲜城市"标准) 掩盖实际生产关系中的剥削本质 [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