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指数加
icon
搜索文档
和讯投顾刘彦军:下周确认低点,重点看这两个关键的逻辑
和讯财经· 2025-06-21 11:23
市场分析 - 深成指创出新低点但成交量出现10日最低量 表明下跌筹码已无法继续砸出 主力进一步打压意义不大 [1] - 深成指面临9925点缺口回补 60分钟和30分钟RSI指标进入超买区 预计下周初将出现向上反扑动作 [2] - 上证50指数出现低开高走阳线 盘中最高点吞没前阴线 显示转强信号 企稳2685点代表回调结束 [2] 交易策略 - 建议将仓位提升至80% 加仓点位在3000354点~3340点区间 若指数进入该区域可增至8成仓位 [2] - 当前阶段无需等待底部确认信号 应采取相对激进策略 避免错过主升行情 [3] - 重点关注深成指与上证50的联动效应 结合资金流判断市场整体逻辑 [1] 板块机会 - 深成指超跌反弹将带动题材股和小盘股机会 [2] - 上证50指数企稳后可能引领市场整体回暖 [2]
红利指数,不同渠道估值数据不同,原因为何?
银行螺丝钉· 2025-05-02 21:46
文章核心观点 不同平台中证红利市盈率数据有差异,原因在于指数加权方式不同,按实际持股计算估值更准确 [2][15] 分组1:指数加权方式差异 - 不同平台指数加权方式不同,多数平台使用金融终端总市值加权数据,红利指数使用股息率加权 [2][4][5] - 红利指数中银行股市盈率失真,按总市值计算银行股占比高,使市盈率向银行股估值靠拢,与实际持股比例算出的市盈率差距大 [6][7][8] 分组2:中证红利市盈率情况 - 中证红利前20大成分股多数市盈率超10倍,少数在5 - 6倍,按总市值加权算出的7倍多市盈率会使历史数据、百分位等失真 [13][14] 分组3:按实际持股计算估值的原因 - 早期宽基指数多用总市值加权,计算方便,但后来出现很多策略指数,各有股票比例,按实际持有股票情况计算估值更准确 [16] 分组4:部分指数估值数据 - 展示了沪港深红利低波、港股红利、300价值等众多指数的盈利收益率、市盈率、市净率、股息率、ROE等数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