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红利指数
搜索文档
一则寓言,藏着A股市场被忽视的投资真相
中国证券报· 2025-11-20 16:44
长期累计收益比较(全收益) 被低估的"慢" 随着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增加,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将不同的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平衡收益和风 险,理性应对市场波动,实现长期投资目标。 易方达基金说 许多年以后,我们回望A股的涨跌沉浮,依然会想起那场跨越十三载的相逢。 2013年初,如果将目光投向A股市场的两大风格赛道:一边是"老成持重"的红利低波指数,一边是"新经济引擎"创业板指,恐怕很难想 象,这两条不同底色的轨迹,在2025年9月一个普通的日子,悄然对齐了收益的刻度。 这是一个投资世界里的浪漫寓言,一场你我亲历的"龟兔赛跑"。 红利低波指数与创业板指的 在多数人认知里,红利投资总是带着"暮气":缺乏高增长叙事,只剩稳定经营与持续分红,是市场里"沉默的配角"。 当成长股借热门概念冲锋时,红利投资总是被遗忘在角落。它的"慢",被误读为"停滞";它的稳定,被曲解为"平庸"。 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种"慢",恰恰是它在长跑中不掉队的根基。以红利指数的编制运作来看,根基体现在三大特征: 用纪律对抗情绪:红利指数的编制规则是系统化价值筛选机制,注重持续分红能力(要求3年连续现金分红)、强调估值安全边 ...
中金:日历效应视角下,年末应配置哪个风格?
中金点睛· 2025-11-19 07:59
中金研究 我们观察到一些市场主流的风格在特定月份收益表现胜率较高,优于该风格在其他月份的收益表现。 如:2023年以来,连续3年的4月份中证红利指数 均明显跑赢中证全指。由此,我们思考,市场主流风格在不同月份的收益表现是否存在日历性规律?如果存在的话,其背后是否有季节性因素主导这 一规律,使之持续生效?为此,本篇报告梳理和总结了A股市场中主流风格所表现出来的日历效应,并尝试对其成因和市场的行为规律进行剖析,以 期合理利用各个风格的周期性规律。 点击小程序查看报告原文 Abstract 摘要 日历效应:年末或可关注质量风格的配置机会 小盘风格呈现上半年波动较大、下半年总体向好的特征。 1、4月小盘风格组合表现较弱,中证2000指数超额收益分别为-2.3%、-2.2%。而3、5月则是小 盘风格平均收益较高的月份。下半年8月以后,小盘风格组合收益表现相对较高,风格组合胜率维持较高水平。 成长风格表现呈"前高后低"特征。 成长风格组合在1月和6、7月有较显著超额收益,胜率达到90.9%。800成长指数在1月也延续组合优势;偏股基金指数 4-6月收益连正(均为0.8%),总体比800成长表现更佳。下半年成长风格总体回落 ...
基本功 | 红利指数五花八门,都有啥区别?
中泰证券资管· 2025-11-18 19:32
基本功的基,就是基金的基。 做好投资、买对基金, 从夯实投资基金的基本功开始。 1分钟GET一个知识点, 起步更轻松。 红利指数五花八门 都有啥区别? 按编制重点来看,主要 可以归为三类。 一类纯看股息率,如中证红利指数,主要挑股息率 高的公司,是相对基础的指数。二类是假息率+其他 中泰证券资产管理 扫码进入基本功专栏 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观点具有时效性。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 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有风险,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 的业绩不构成对其他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 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请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 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
红利指数年度调仓或有何变化
长江证券· 2025-11-08 22:17
年末交易机会 - 年末风险偏好从进攻转向防御,低估值、质量、红利、大盘等风格在10月至12月期间超额收益和胜率相对占优[4][12] - 重要指数年度调仓带来个股资金面波动,被动规模壮大使调仓影响显著,例如沪深300和科创50的ETF规模占流通市值比例分别达5.32%和8.68%[14][16] 中证红利指数预测变化 - 行业覆盖度提升,电子、家用装饰及休闲、农产品、建筑产品等行业个股有望新纳入[5][27] - 银行权重或进一步提升,传媒互联网、油气石化、电子等行业权重增加靠前[5][27] - 调整后股息率大于5%的个股数量显著提升[6][32] 红利低波指数预测变化 - 行业分布更均衡,汽车、医疗保健等消费板块标的有望纳入,银行权重从48.90%降至35.08%[5][30] - 交通运输、纺织服装等行业权重增加靠前,分别增长8.63%和3.76%[5][30] - 股息率8%及以上个股占比有望提升[6][36] 指数编制与调仓规则 - 年末调仓参考数据周期为上年11月1日至本年10月31日,11月可获取多数调仓信息[2][19] - 中证红利指数选股注重过去三年平均现金股息率,红利低波指数额外考量波动率和股息增长率[22][23]
红利板块震荡上行,红利ETF易方达(515180)、恒生红利低波ETF(159545)受资金关注
搜狐财经· 2025-10-30 13:02
公司业绩表现 - 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为672亿美元,同比下降9% [4] - 公司第一季度净利润为236亿美元,同比增长2% [4] - 公司第一季度iPhone营收为459亿美元,同比下降10% [4] - 公司大中华区营收为208亿美元,同比下降8% [4] - 公司宣布将进行史上最大规模的110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 [4] - 公司董事会授权将股票回购规模增加1100亿美元 [4] - 公司将季度股息提高4%至每股0.25美元 [4] 产品与服务收入 - 公司服务业务营收为239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4] - 公司服务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4% [4] - 公司Mac业务营收为75亿美元,同比增长4% [4] - 公司iPad业务营收为56亿美元,同比下降17% [4] - 公司可穿戴设备、家居及配件业务营收为79亿美元,同比下降10% [4] 行业与市场动态 - 公司宣布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布人工智能相关公告 [4] - 公司CEO蒂姆·库克表示对公司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机会充满信心 [4] - 公司预计第二季度总营收将实现低个位数百分比增长 [4]
股债恒定ETF将至,债市迎来新变量?:固定收益点评
国海证券· 2025-10-29 22:3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股债恒定ETF最快11月到12月迎来上报,为投资者提供规则清晰、风格稳健的“固收+”配置工具,契合市场对低波稳健型产品的需求,未来发展前景良好 [6][18] - 股债恒定ETF对债市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结构上为利率债及高等级信用债带来增量配置资金,行为层面通过再平衡操作平滑债市极端波动,但可能在某些时点形成股债波动传导渠道 [19] - 影响强弱程度需关注产品实际规模和投资者申赎行为两大变量,后续需密切跟踪产品申报进度、发行规模及持有人结构,以准确评估其对债市的实质影响 [1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股债恒定指数有何特点 - 指数构成稳健导向,股票端以红利、低波的大盘指数为主,债券端以利率债为主,侧重于低波稳健,面向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 [11] - 核心机制是定期执行被动再平衡,可抑制追涨杀跌,在市场极端波动时产生“低买高卖”的稳定器效应 [15] 对债市有何影响 - 增量资金入场,从需求上利好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从作用效果上有利于平抑债市波动,但需关注再平衡时的脉冲式影响 [16][17] - 集中调整可能在特定时点对市场造成短暂的脉冲式冲击 [17]
指数有个现象,很多人不知道
新浪财经· 2025-10-29 14:29
指数成分股调整机制的传统观点 - 指数通过定期调整成分股实现优胜劣汰,确保指数活力与健康 [1] - 上市公司起落沉浮,但指数长期保持生生不息并不断前进 [1] - 简单直接复制指数的投资策略被视为积累财富的最佳方法 [1] 标普500指数原始成分股长期表现研究 - 从1957年3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标普500指数原始500只成分股表现优于不断更新的指数 [3][4] - 初始1000美元投资原始成分股可累积至15.7万美元,年化收益率11.40% [4] - 同期标普500指数1000美元投资累积至12.45万美元,年化收益率10.85% [4] - 新公司进入指数时市值和利润增长更快,但价格可能已不便宜,后期上涨空间有限 [5] 指数成分股调整的意义与风险控制 - 指数调整可剔除暂停上市、ST、经营异常、财务严重亏损及股价被操纵的股票 [7] - 调出业绩差、流动性差、有违规或退市风险的股票,保证成分股流动性和业绩平稳 [8] - 不断更新成分股降低了投资组合的隐含风险,是权衡风险与收益后的理想策略 [6][9] - 指数需要不断更新才能更好地代表股市或板块 [10] 红利指数的特殊编制规则与表现 - 红利指数编制规则高度重视股息率,选取股息率排名靠前的股票 [11] - 股价上涨会导致股息率下降,可能被调出指数;股价下跌可能提升股息率被调入指数 [12][13] - 中证红利指数从2008年5月26日至2025年9月30日表现显著优于其原始成分股组合 [13][14] - 10万元初始投资中证红利指数可累积至54.61万元,年化收益率13.03% [14] - 同期持有原始成分股仅累积至13.53万元,年化收益率1.76% [14] 预期股息率与诚通央企红利指数创新 - 红利投资核心是找到持续高股息标的,需关注每股股利(每股盈利×分红率) [15] - 企业未来经营变化可能影响分红意愿和盈利能力,导致股息不可持续 [16] - 预期股息率将分析师对上市公司的预期盈利纳入计算,剔除未来盈利恶化和分红降低的公司 [16] - 诚通央企红利指数是A股首只使用预期股息率选股的指数,从国资委下属央企中选取预期股息率高的50只证券 [16]
煤炭板块领涨,红利ETF易方达(515180)、红利价值ETF(563700)助力布局高股息资产
搜狐财经· 2025-10-23 19:02
公司业绩表现 - 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472亿元 同比增长5 6% [4] - 公司净利润达到120亿元 较上年增长12% [4] - 公司第四季度营收为680亿元 环比增长8% [4]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整体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达到15万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为10% [4] - 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合计占比超过60% [4] - 新兴技术应用推动行业效率提升约20% [4] 战略投资与布局 - 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投入500亿元用于研发新技术 [4] - 公司已与多家国际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共同开拓海外市场 [4] - 公司近期收购了一家初创企业 以增强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实力 [4]
货币基金迎来“破1”时代!稳健投资者还有哪些备选项?
搜狐财经· 2025-10-23 16:44
货币基金市场现状 - 市场利率下行导致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走低,截至10月16日,80余只货币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已跌破1% [1] - 尽管收益下降,货币基金总规模实现增长,截至今年8月底规模约为14.81万亿元,较去年年底的13.61万亿元增长1.2万亿元 [3] - 在全市场960只货币基金ETF中,年初至今收益超过1%的仅17只,占比不到2%,收益水平甚至不如银行定存类产品 [1][2] 货币基金规模增长矛盾原因 - 在广谱利率持续走低背景下,居民流动性诉求提升但风险偏好处于低位,货币基金因门槛低、风险低、流动性高成为稳健投资者主要选择 [6] - 近期权益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增强,部分资金出于过渡需求暂时投向货币基金 [6] - 一些货币基金与购物场景结合,迎合年轻人投资消费偏好,进一步推动规模增长 [6] 短债基金作为替代选择 - 2025年以来短债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稳定在2.8%-3.2%,最大回撤不足0.3%,远超货币基金收益 [7] - 短债基金将非现金资产的80%投向剩余期限不超过397天的债券资产,受利率变化影响较小、流动性强 [7] - 万得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自2006年7月31日发布以来,连续19年实现年度正收益,年均涨幅介于0.65%—6.13% [7] - 长城短债A和鹏华丰恒A在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端排名靠前,规模位列TOP20,多维度表现较为出挑 [9][10] 红利资产作为替代选择 - 中证红利指数今年上半年收益率维持在4.5%左右,波动基本控制在15%以内,相对于货币基金与银行定存更具吸引力 [11] - 中证红利指数行业分布相对均衡,前三大行业金融(25.2%)、能源(19.4%)和工业(19.3%)合计占比63.9% [11] - 易方达中证红利ETF(515180)规模超85亿位居首位,招商中证红利ETF(515080)规模超过70亿,均为跟踪该指数的重量级产品 [12]
机构看好港股红利资产配置价值,关注恒生红利低波ETF(159545)等投资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0 19:39
港股红利板块市场表现 - 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收盘上涨1.3% [1] - 中证红利价值指数收盘上涨0.9% [1] - 中证红利指数收盘上涨0.7% [1] - 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收盘上涨0.1% [1] 券商对红利资产的积极观点 - 市场在多重不确定性因素扰动下波动较大 红利资产相对收益有望占优 [1] - 港股红利资产相比于A股更具股息率优势 [1] - 险资四季度配置红利资产的需求有望提升 叠加海外流动性转松背景 港股红利资产有望迎来增配 [1] 主要红利指数及ETF详情 - 红利ETF易方达(515180)跟踪中证红利指数 该指数由100只高股息率A股组成 银行、煤炭、交通运输行业合计占比近55% [3] - 中证红利指数今日上涨0.7% 滚动市盈率为8.2倍 自2013年以来估值分位为69.3% 股息率为4.4% [3] - 红利低波动ETF(563020)跟踪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 该指数由50只流动性好、连续分红的股票组成 [3] - 恒生红利低波ETF(159545)跟踪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 该指数由50只港股通股票组成 金融、工业、能源行业占比超65% [3] - 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今日上涨1.3% 滚动市盈率为7.2倍 自2017年以来估值分位为83.0% 股息率为6.1% [3] - 红利价值ETF(563700)跟踪中证红利价值指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