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夺性制度
搜索文档
如果瓦特出生在清朝,中国会不会成为第一个工业帝国?
伍治坚证据主义· 2025-10-29 16:34
工业革命的制度基础 - 英国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是制度改革,而非单纯的技术突破,制度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3] - 1688年光荣革命后通过的《权利法案》确立议会对财政和立法的主导权,限制君主权力,为制度信任奠定基础[3] - 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政府通过议会担保发行国债,长期国债利率从10%降至4%,反映市场对政府信用高度信任[4] 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流动 - 资本实现自由流动,1720年南海泡沫事件后出台《泡沫法案》规范股市,到1800年英国出现约1000家股份公司,伦敦证券交易所成为首个稳定运作的公开交易市场[5] - 土地通过圈地运动实现私有化和资本化,农业产出率显著提升,为城市工业化提供粮食供给[5] - 劳动力实现市场化,1750年至1850年英国城市人口占比从15%升至55%,工人阶层转变为自由雇佣劳动者,工资由市场决定[6] 创新激励与知识产权保护 - 英国在十七世纪通过《垄断法令》建立现代专利制度,发明者享有十四年独占权,十八世纪专利数量从几十件激增至数百件[4] - 瓦特蒸汽机于1769年获得专利,1775年议会将其专利延长至1800年,保障了瓦特与投资人博尔顿的长期合作[4] - 知识通过皇家学会、工匠协会等机构公开传播,瓦特蒸汽机设计图公开发表引发广泛模仿,科学与手工业结合[6] 制度差异导致的国力分化 - 到1850年,英国煤炭产量占全球七成,棉纺织品出口占世界八成,伦敦人口从1700年60万增至1850年230万,人均GDP增长超过六倍[2] - 1820年英国人均GDP约2430美元,是1700年的两倍多,同期法国仅增长40%,清朝几乎原地踏步[6] - 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制造业产出已超过清朝与奥斯曼帝国总和,中国纺织业人均产量仅为英国五十分之一[2][7] 政治制度的持续演进 - 英国政治制度具备自我纠错能力,通过1832年、1867年、1884年等一系列改革法案持续扩大选举权,1918年《人民代表法案》赋予所有成年男性和部分女性选举权[11] - 到1928年实现男女平等选举权,1948年取消多重投票制,确立"一人一票"原则,政治参与从资本向劳动延伸[12] - 制度差距通过"复利效应"放大,1500年英国与奥斯曼人均GDP相差不到20%,到1900年差距超过10倍[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