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金融支持

搜索文档
进出口银行广东省分行“风险共担转贷款” 精准支持小微外贸企业发展
中国能源网· 2025-05-23 15:52
金融支持小微外贸企业 - 中国进出口银行广东省分行与广东华兴银行合作发放5亿元小微外贸企业风险共担转贷款,支持广东地区50余家有进出口实绩的小微企业 [1] - 该贷款是落实《金融促进外贸稳量提质专项方案(2025年)》的具体举措,该方案由广东省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商务厅和进出口银行联合印发,旨在推动外贸信贷投放和优化跨境金融服务 [1]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 小微外贸企业风险共担转贷款是进出口银行近年开创的模式,与传统转贷款相比增加了政策性银行与转贷行风险共担机制,由政策性银行分担企业信用风险 [2] - 该模式已覆盖粤港澳大湾区广州、东莞等6个重点城市,累计投放金额超百亿元,支持小微外贸企业数千户 [2] 政策导向与未来规划 - 进出口银行广东省分行将通过风险共担转贷款等产品加大对广东省外贸领域信贷投放,增强对普惠领域外贸的资源配置 [2] - 公司计划继续围绕《专项方案》强化政策性金融引领作用,为广东外贸稳量提质提供金融支持 [2]
两会丨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罗云峰:培育壮大耐心资本 合肥全力写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证券时报· 2025-03-07 12:13
文章核心观点 合肥具备发展科创和产业投资的良好条件,正加速构建广渠道、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多种创新举措培育完善科创金融生态,托起科创金融强磁场,有力助推城市科创实力跃升 [1][4][11] 政策支持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创投基金差异化监管制度,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完善科技金融等标准体系和基础制度 [1] - 合肥着力实施融资风险“有补偿”,为1.5万户企业授信超1288亿元,兑现风险补偿近9000万元,支持保险公司创新科技保险产品,给予40%保费补贴,有效撬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2024年全市小微企业贷款增长达20% [4] 金融服务创新 - 合肥作为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扩大科创金融有效供给,推动金融服务从“看资产”转向“看未来”,实施“共同成长计划”等创新举措 [1] - 创新推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资本金+差异化金融政策+自筹资金”多元化投资建设模式,5家银行机构为9项重大项目提供授信68.52亿元 [5] 特色服务品牌打造 - 合肥聚焦“科技金融”,打造“科创出题、金融答题”特色服务品牌,“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互动格局加速形成 [7] - 全市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43家,其中总部级科技金融中心13家,实现国有大行总行级科技金融中心全覆盖 [7] - 构建“基金丛林”,天使基金、种子基金、产业基金全链条覆盖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私募基金管理规模3年翻番,发起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基金、总规模28亿元的S基金等 [7] - 构建225款“贷投债保”多方联动的产品体系,初创期、信用类产品均超75%,“共同成长计划”累计为3900户科技型企业授信超1200亿元 [7] 发展成果与目标 - 2024年科技贷款月均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长,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户,总数248户、3年翻两番,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0家,居全国第6、省会第2 [4][8] - 2025年目标迭代升级“创投城市计划”,扩大“共同成长计划”覆盖面,推广“贷投批量联动”等服务模式,全年贷款余额两位数增长、科技贷款增长20%以上,力争全市股权投资基金规模突破4800亿元,力争上市(过会)企业8家 [8] 生态体系构建 - 整合金融机构线上线下服务渠道,推动科创金融工作站县区全覆盖,首批工作站累计开展对接240次,为超300家企业提供授信近15亿元,科创金融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授信超4万笔、830亿元 [10] - 创新知识产权融资模式,设立全省首单上交所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专利、商标权质押融资额近三年累计近150亿元 [10] - 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培养培训4500多名复合型人才,组建长三角地区首家资本市场学院,累计培训企业超10万家 [11] 城市科创排名 - 2024年11月末,合肥在全球科研城市中位列第15位,2024年在全球“科技集群”排名跃居第36位、前进4位 [11]
政府工作报告,透露七大金融工作重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5 11:21
一、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 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振消费以及民营、小微企业等的支持。 进 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完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强化融资增信和风险分担等支持措施。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下降,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和便利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 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二、加强财政与金融配合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和民生需求,发挥好各类政府投资工具作用,加强财政与金融配合,强化 项目储备和要素保障,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推动 "十四五" 规划重大工 程顺利收官。 切实选准选好项目,管好用好资金,保障在建项目 资金需求,坚决防止低效无效投资。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 3 5 0亿元。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强化超长期贷款等配套融资,加强自上而下 组织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