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教科人一体化
icon
搜索文档
萧山蹚出县域科创“新质生产力”之路
杭州日报· 2025-08-08 10:52
文章核心观点 - 萧山区通过打造六大高能级科创平台并实施“教科人一体化”改革,成功构建了“科创引领,数实融合”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从传统产业依赖向科技创新驱动的转型跃升,其路径已成为省级典型案例 [7][8][17] 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与成效 - 萧山在7年内打造了六大高能级科创平台,包括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等,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造、先进材料等未来产业 [9] - 平台建设带动研发投入大幅增长:R&D经费从46.28亿元增至87.05亿元,占GDP比重从2.57%提升至3.9% [7] - 人才集聚效应显著:杭州市A-E类高层次人才从437人扩大至14828人,平台集聚高层次人才及硕博研究生6100余人 [7][9] -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从42.43%提高至69.07% [7] 体制机制创新与生态构建 - 萧山发布15条改革举措,推动“教科人融合贯通”,核心是打破传统“学院制”和“行政层级”,建立“首席科学家+项目经理+企业导师”的新型架构 [12] - 创新财政资金与自筹经费配套机制,平台累计争取横纵向经费16.7亿元 [12] - 实施人才共享与流动机制,累计选派115位科研人员到企业服务,15人被企业聘为“科技副总”,并设立“编制池”畅通人才流动 [12][13] - 推行“协同育人”机制,高校与平台联合培养人才,实行学术和产业“双导师”模式,西电杭研院毕业生实现100%就业 [13] 成果转化与产业赋能 - 平台累计开展科研项目1600余项,与企业共建168家联合实验室,推动院企合作从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 [16] - 依托平台打造4个概念验证中心和6个中试平台,开放共享仪器设备500余台,孵化企业320多家,融资26亿元 [16] - 概念验证中心成效显著:西电杭研院的智能汽车电子概念验证中心已验证101个项目,投入2900万元,26个项目成功产业化落地萧山 [11] - 首创成果转化“安心宝”制度,通过风险共担已落地5个案例,撬动企业研发投入3600万元 [16] 平台与企业的协同创新 - 企业研发总部可直接建在平台内,实现深度协同,如浙大国际科创中心与老鹰半导体共建智能光子创新研究院 [15] - 平台共享资源降低初创企业研发门槛,例如湘湖实验室的公共仪器共享平台拥有180余台专业设备,助力新入驻企业研发 [14][15] - 合作模式从“企业出题、高校解题”转变为“平台组题、产业答题”,吸引了舜宇集团、兆丰机电、晨泰科技等多家企业深度参与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