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穿越周期:再造华熙生物
36氪· 2025-09-05 19:16
公司战略与领导层调整 - 华熙生物掌门人赵燕于2025年初回归一线,亲自组建运营团队,并四次承认公司C端团队此前"睡着了"导致市场误读透明质酸价值 [1] - 公司对外严正辟谣前员工举报,呼吁行业回归科学理性,并揭露重组胶原蛋白赛道营销乱象;对内进行流程和组织变革,重塑创业型团队 [1] - 赵燕将"个人健康消费品事业部"更名为"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事业部",强调护肤品需立足生命科学,并兼具情绪价值和时尚属性 [4] 营销策略转型 - 公司2024年销售费用绝对值达24.6亿元,虽同比有所下降,但营销投入产出仍严重失衡 [3][4] - 从依赖超级主播转向腰部"达人矩阵"策略,同等预算(如50万)从投单一主播转为覆盖多领域达人 [4] - 在抖音、小红书官方直播间强调科学宣传,以科研数据、专利成果替代营销黑话(如"k老""敏敏") [5] - 赵燕预计C端业务调整需半年时间,显著起色可能需等到2025年春节后 [8] 研发与生产能力 - 济南研发中心总面积超11000平方米,配备液相色谱仪等数十台精密仪器,支撑原料研究及质量检测体系 [6] - 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产品示范车间采用三合一无菌灌装机(造价2500万元)等自动化设备,日产能达千万元级次抛精华,仅需2名工人 [6] - 天津合成生物中试平台总投资30亿元,为亚洲最大,覆盖多尺度发酵纯化功能,可并行处理多个项目 [16][18] 产品与技术布局 - 原料业务2024年收入12.36亿元(同比增长近10%),其中出口原料增长17.65% [9] - 核心研发聚焦三大板块:细胞外基质(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等)、细胞间通讯(肝素、母乳寡糖等)、细胞内(麦角硫因、PQQ等) [11][12] - 麦角硫因原料2019年已研发成功,现实现高纯度量产并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发酵法软骨素钠完成CDE备案,红景天苷、唾液酸实现量产 [9][12] - HMO(母乳低聚糖)开发中,依托天津中试平台6个月完成从菌株构建到中试生产 [12] 行业竞争与定位 - 妆品行业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流量成本升高导致粗放投流模式失效 [4] - 公司强调自身是"合成生物科技公司"而非仅妆品企业,医药级透明质酸占全球70%市场份额 [10] - 合成生物产业链存在"死亡谷"挑战(实验室到量产转化),美国公司Ginko因缺乏制造基础市值从380亿美元跌至几亿美元 [14] - 中试平台通过模块化设计服务外部合作方,参考CRO模式解决数据保密问题,旨在填补行业菌种设计到工程放大的环节缺失 [18] 财务与资本动向 - 控股股东拟以每股不超过70元价格增持2-3亿元股份,传递信心 [8] - 功能性护肤品收入及毛利率2022-2024年持续下滑,直接影响资本市场信心 [3]
凯赛生物: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9-05 00:18
持续督导工作概述 - 中信证券作为保荐人对凯赛生物履行持续督导职责并于2025年8月18日进行现场检查 [1] - 督导工作包括查阅公司治理制度、财务内控制度、资金往来文件、募集资金使用情况、高管访谈及公开信息核查等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71亿元同比增长15.68% [1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9亿元同比增长24.74% [1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39亿元同比下降22.08% [14] - 总资产238.2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23% [15]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11%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 [15] 研发投入与创新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23亿元同比增长23.13% [22]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7.37%同比增加0.44个百分点 [22][23] - 截至2025年6月末拥有516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00项 [16][24] - 新增专利申请54项获得授权22项 [24] 核心竞争力 - 掌握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生物基戊二胺及聚酰胺等核心技术 [16][17] - 具备从单体到复合材料的完整产业链生产能力 [17] - 生物基产品采用可再生原料具有减碳优势 [18] - 生产基地布局金乡、乌苏、太原享受资源价格优势 [19] - 与塞拉尼斯、赢创等国际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21] 产能建设与项目进展 - 年产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及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在建中 [5] - 太原技术年产4万吨生物法癸二酸项目于2022年三季度建成 [5] - 招商凯赛合肥复合材料公司已注册设立推进产业链生态建设 [20] 风险因素 - 面临技术人才流失风险可能影响研发进程 [2] - 存在核心技术外泄风险可能导致竞争优势削弱 [3] -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主要涉及烷烃、玉米及能源成本 [4] - 新建产能存在达产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5] - 生物基聚酰胺产品处于推广期面临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 [6] - 产品价格受市场竞争加剧影响存在下降风险 [7] - 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可能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7] - 环保政策趋严可能导致成本增加 [8] - 应收账款管理不当存在坏账风险 [8] - 汇率波动影响外销收入及采购成本 [9] - 美国关税政策变化可能对出口业务造成影响 [12][13] - 实际控制人为美籍华人存在投资限制风险 [13] 控股股东及股权变动 - 控股股东变更为上海曜修生物技术合伙企业 [20] - 向特定对象发行1.38亿股A股股份募集资金59.15亿元 [15][27] - 实际控制人通过控股股东及关联机构合计持股44.04%无质押冻结 [27]
全球三成新药来自中国 我国生物经济大有可为
第一财经· 2025-09-04 17:57
其中,细胞和基因疗法稳定增长。2024年,全球共有2069个CAR-T临床研究中心,比2020年的1297个增 加了60%,其中包括中国的388个研究中心。中国拥有全球第二多的研究中心。精准生物儿童白血病 CAR-T治疗产品"普基奥仑赛注射液"填补了国内空白,2025年有望成为国内首创、全球第二款治疗该适 应症的一类生物新药。 自研新药比例排名创新高。2024年,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批准了93款新药,创近五年新高。中国 已跻身全球第二大生物药市场,满足内需的同时也将逐步进入国际市场。2024年,中国在研药物数量位 居全球第2位,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2024年全球制药公司研发管线规模排名前25强中,共有4家中国 企业上榜,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以自研新药比例作为衡量标准,恒瑞医药排名全球第1位。 CAR-T细胞疗法研究中心数量位居全球第二;生物药市场规模突破1.1万亿元,生物药在研数量蝉联全 球第二;阶梯医疗在上海华山医院完成国内首例脑机接口前瞻性临床试验;湖北病理大数据库179万张 高精度数字切片跃居全球第二…… 9月4日,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高福在第十七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发布《中国生物经济发展报告 ...
全球三成新药来自中国,我国生物经济大有可为
第一财经· 2025-09-04 17:46
生物经济增加值占我国GDP比重超过7%。 CAR-T细胞疗法研究中心数量位居全球第二;生物药市场规模突破1.1万亿元,生物药在研数量蝉联全球第二;阶梯医疗在上海华山医院完成国内首例脑机 接口前瞻性临床试验;湖北病理大数据库179万张高精度数字切片跃居全球第二……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相里斌在大会开幕式上表示,我国生物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全国共建立了23个生物产业基地,生物科技专利申请量,研发人员数量全 球领先,创新药、在研管线数量、上市新药数量均占全球30%以上。生物基材料和化学品产值突破了1万亿元,生物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了7%。 9月4日,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高福在第十七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发布《中国生物经济发展报告2025》(下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在研究 中心数量,生物药在研品种,脑机接口,高精度数字切片等全球前沿的生物制造等领域实现并跑与领跑。 T BE BE THE STATE l F E F E F 最易最后 11 11 E EE H LT. TULE II l r D L 14 P 9 9 19 z 自研新药创五年新高 《报告》称,全球主要经济体高度重视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可循环 ...
智能生物制造创新中心落地南京鼓楼 校企地协同智创未来
扬子晚报网· 2025-09-03 19:22
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注入"硬核动能" 此次鼓楼区与南京师范大学的深度合作,是"强强联合"的关键落子。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华桂宏表示,南师大作为国家"双一流"高校,今年新 增"微生物改造技术"等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叠加"江苏省合成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优势,在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领域的科研实力,与鼓楼的 临床资源、产业空间、政策保障形成完美互补,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注入"硬核动能"。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黄和将担任智能生物制造创新中心管委会主任,并将带领团队聚焦生物制造前沿领域,依托新科学 与新技术,推动创新中心打造成为合成生物学科研高地,为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仪式现场,黄和院士还为微康益生菌、纽邦生物、迪必 尔生物工程、北极光等企业负责人颁发智能生物制造创新中心产业顾问聘书,邀请行业力量共促产业发展。 校企地联动赋能产业,由南京市鼓楼区政府与南京师范大学共建的智能生物制造创新中心启动仪式,在南京幕府智谷成功举办。这也意味着鼓楼生命健康 产业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现场一批项目签约 当天现场签约的一批项目则将进一步覆盖细胞库建设、创新药筛选、生物芯片研发等关键 ...
江苏南京:项目“拔节生长”,产业刷新“拼”图
南京日报· 2025-09-02 16:42
转自:紫金山新闻 施工现场,仰头可见塔吊林立;建筑深处,建设者们繁忙施工;项目工地,钢构拱桥节节攀升……重大项目是观察经济的重要窗口,而从这个窗口张望,去 现场看看得更真切。 9月1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在鼓楼区举行月度全市重大产业项目推进活动,记者深入现场,感受重大项目"拔节生长",见证产业发展"拼"图不断刷新。 一线见闻:建设热土、生机勃发 清晨刚下过一场雨,幕府山绿意浸染、蝉鸣悠扬。山北麓,总投资约27亿元的幕府智谷项目现场,一片忙碌景象。 再过十几天,创业板上市企业南京通达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达海")就将正式搬入新家——幕府智谷的数字经济总部园。园区由已建成的幕府 智谷一期以及在建的幕府智谷二期部分地块组成,其中一期作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已入驻企业约160家。 "公司办公环境越来越好。"南京通达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郑建国笑着说。作为法律科技领域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达海旗下拥有数字法 院、智慧公安、智慧政法等多行业法律大模型相关产品。 在项目另一部分的生物科技创新园,02-08科研、03-08商办地块已建成。当天,智能生物制造创新中心在这里揭牌。该中心由南京师范大学和鼓楼区合作共 ...
又一超百亿元项目,签约!
中国化工报· 2025-09-02 16:31
根据项目合作协议,丰原(北方)绿色零碳生物制造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155亿元,涵盖氨基酸系列产品 项目、生物材料项目、生物能源项目三大版块,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约260亿元、利 税约30亿元、安置就业约3500人。 丰原集团官网显示,该公司主要从事生物化工、生物制药、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的研发及成果产业化, 是国家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在生物制造领域,通过自主研发和对外合作,掌握了以淀粉糖为原料的第 一代生物制造技术,以及以秸秆制糖为原料的第二代生物制造的技术。 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政府网发布消息,8月26日,开鲁县与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丰原(北方)绿 色零碳生物制造产业基地项目合作协议书》。 ...
郑裕国院士团队汤晓玲、柳志强教授实现L-蛋氨酸高效生物合成
SynBio团队 | 郑裕国院士团队汤晓玲、柳志强 L -蛋氨酸作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在饲料、医药、食品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高效生物合成一直是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课题组前期成 功建立起发酵-酶法合成 L-蛋氨酸 的技术路线,通过高效细胞工厂构建,发酵生产前体氧琥珀酰L-高丝氨酸(OSH),耦联O -琥珀酰- L -高丝 氨酸巯基转移酶(MetZ),实现L-蛋氨酸的合成。 但是,关键酶在高浓度底物 甲硫醇钠 环境下稳定性差,且蛋白质工程领域长期存在的"活性-稳定性权衡"问题,进一步导致其适应性改造困难。为 突破这一困境,研究团队创新性提出 "动态网络刚性化-局部柔性调控" 策略,结合共识序列分析与结构导向设计,精准锚定突变热点,实现酶活与 稳定性的协同提升。 【SynBioCon】 获 悉,近日, 郑裕国院士团队汤晓玲、柳志强教授 在 AIChE Journal 期刊上发表了题为《Structure-based engineering of O-succinyl-L-homoserine mercaptotransferase with improved substrate tolerance 》 的 ...
首届“蒙粤先锋”杯科技成果转化大赛决赛在呼和浩特举办
新华财经· 2025-09-02 10:18
9月1日,首届"蒙粤先锋"杯科技成果转化大赛决赛暨2025年度"蒙科聚"专题发布会在呼和浩特举办。本次大赛作为第十三届内蒙古"英才兴蒙"高层次人 才合作交流会暨人才创新创业周系列活动之一,以"广纳英才、聚智兴蒙、粤蒙协同、科创共荣"为主题,决赛吸引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代表等超150人参 加。 据悉,为更好促进蒙粤两地科技交流与成果转化,6月内蒙古启动"蒙粤先锋"杯科技成果转化大赛,受到广泛关注。大赛共吸引7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 和高新技术企业参与,累计征集项目95个。经过专家严格评审,最终与内蒙古十大产业集群高度契合的13个涵盖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造、数字经济、低 空经济等重点领域的项目脱颖而出,进入决赛。 作为蒙粤两地科技合作的重要载体,"蒙粤先锋"杯科技成果转化大赛紧密围绕2025年内蒙古科技"突围"工程部署的7大关键领域与39项重大任务,面向 全国广泛征集可匹配内蒙古优势产业技术需求、创新性强且市场前景好的科技成果,为区域产业升级寻找优质技术支撑。 "本次大赛不仅是一场展示和比拼,更是推动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务实探索。"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党组书记、主任梁峰表示, 我们邀请科学技术厅 ...
周红波在全市重大产业项目推进活动中强调
南京日报· 2025-09-02 09:43
9月1日,市委市政府在鼓楼区举行月度全市重大产业项目推进活动。市委书记周红波强调,要把 抓项目、促投资作为经济运行的关键抓手,保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势头和力度,更好发挥特色优 势,加大项目招引培育,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 今年,鼓楼区共安排重大项目160个,总投资1915亿元,突出产业规划布局和投资导向,围绕科技 创新、生产性服务业、社会民生等领域安排实施类产业项目45个。幕府智谷是鼓楼区重点打造的集公 共服务、技术、商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业载体。智能生物制造创新中心由南京师范大学和鼓楼区 合作共建,聚焦合成生物领域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推动南京生命健康产业链向前端延伸。周红波与南 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成斌以及创新中心黄和院士团队深入交流,并见证中心揭牌。园区内的数字经济 总部企业通达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司法行业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已在创业板上市。国网江苏 电力战新产业总部基地项目规划"智能电网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能源综合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四大产 业集群,计划2029年底竣工投产。南京华贸中心总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规划建设商办综合体及其配 套设施,着力构建有机融合生态,推动中央路—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