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人文经济学
icon
搜索文档
《人文经济学——数字时代的生产、消费与治理》出版
搜狐财经· 2025-04-29 09:58
人文经济学理论框架 - 提出"数字人文经济学"新学科框架,融合数字经济与人文价值,填补传统经济学对文化、精神消费的研究空白 [4] - 构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新理论体系,推动经济学从传统资源配置逻辑向人文价值导向的转向 [4] - 理论创新体现在整合全球化、美学转型等外部因素与中国经济转型、数字资源创新等内部因素 [8] 数字时代的经济转型 - 数智化时代改变资源生产方式,形成数实融合新形态,推动人文经济学生发 [5] - 数据要素市场受关注,需平衡技术赋能与伦理约束,避免工具理性压倒人文价值 [8] - 数字金融与绿色经济结合紧密,智能金融工具赋能绿色转型,但需从人文视角评估社会效益与风险 [8] 人文资源活化与消费转型 - 人文资源的非标性、复用性特征被认可,数据化、IP化、场景化成为数字化活化的三大路径 [6] - 消费范式从物质需求向精神文化体验迭代,满足个性化、场景化与情感化的新型消费诉求 [11] - 数字艺术市场等新消费业态重构宏观经济格局,推动精神消费崛起 [5] 治理模式创新 - 构建数据确权、多元共治与人文精神协同演进的治理范式 [11] - 通过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与数据驱动的动态监管模型,平衡技术效率与文化伦理 [11] - 探索数字技术赋能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方案",强调文化传统与制度优势的融合 [8] 学科架构与实践路径 - 以数字人文形态、人文经济数字化形态、人文经济治理数字化形态为理论内核 [9] - 以资源、生产、消费、服务、治理的数字化为实践路径 [9] - 采用跨学科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构建全面的人文经济学框架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