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文经济学
icon
搜索文档
城市文创园区承担重要使命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7 05:15
魏鹏举 冯星宇 产业与文化活动联动,提升文化认同与消费意愿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文经济学的学科命题。城市文创园区作为城市文创产业发展和文化展示的 核心区域,是人文经济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十四五"时期,文创园区承担培育文化产业、促进消费及强 化文旅科技支撑的重要使命。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持续政策赋能,文创园区发展迅速。当前全国已建成34 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在营各类文创园区2593个,形成了由国家级示范园区引领,省市级园区为 中坚,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群为支撑的全面发展格局。 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等文创园区,产业方向及优势明确。园区通过发挥产业优势,将原有的 工业遗产转化为文化艺术新场景,为工业遗产注入了新的艺术内涵。在公共空间文化场景的打造上,园 区通过融入艺术、时尚、创意和文化元素,将公共文化空间转变为展现现代艺术与时尚的开放式文化场 景。许多工业遗产已成为文化地标和网红打卡地,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园区通过精心策划的活动,如北 京戏剧嘉年华、中国国际时装周等,将产业特征与文化活动紧密融合,有效地展示了园区的产业优势。 这些活动不仅让游客深入了解了园区的产业产品,还提升了他们对园区产业的认 ...
“2025苏州文学周”启动 将举办名家访谈、文学IP转化推介等系列活动
苏州日报· 2025-07-05 08:30
现场,苏州大学教授季进以《当代苏州文学的海外传播》为题,剖析苏童、范小青等作家作品在海 外的译介与影响,揭示苏州文学如何通过语言转换与文化对话,成为世界理解中国的文学符号。 前天(7月3日),"2025苏州文学周"启动暨"文学苏州与世界"对话交流活动在第十五届江苏书展主 舞台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江苏省作家协会指导,苏州市委宣传部主办,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苏 州大学文学院等单位承办,以文学为桥梁,串联起城市文脉与世界视野,开启一场融合传统底蕴与当代 创新的文化盛宴。 活动现场发布"2025苏州文学周系列活动",揭晓全市及各县级市(区)的文学版图,推出"2025年 苏州好书榜"及"苏州故事:书写活力之城"文学创作大赛等重点活动,从阅读空间到青年作家写作营, 系列活动以"书与城共生"为核心理念,让文学渗透城市肌理。 "2025苏州文学周"以文学赋能城市,对话连接世界为愿景,不仅搭建了中外文学交流的平台,更以 人文经济学的视角,探索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共生之道。正如活动所传达的,苏州文学既扎根千年文 脉,又向世界敞开怀抱,未来将继续以文字为媒,让城市的精神之光在时代浪潮中持续闪耀。 据悉,"2025苏州文学周"期 ...
南京奥体中心:是赛事主场,更是“全民客厅”
南京日报· 2025-07-02 10:10
(一)"破茧":凌空飞舞"金陵红" 俯瞰南京地图,万里长江,波涛如怒;河西鱼嘴,江豚逐浪,"南京眼"彩虹飞架。不远处的天穹下,南京奥体中心那两道标志性的"金陵红",融入山水城 林,与一泓碧水逶迤相伴。 季夏之夜,这里即将见证一场属于"苏超"的精彩对决——南京队对阵苏州队,犹如长江潮与太湖水的风云际会,注定荡起无尽涟漪。 是赛事主场,更是"全民客厅" ——南京奥体中心的进阶之路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薛巍 孙君文 7月5日,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第六轮开赛;当晚7时30分,南京队将在南京奥体中心(以下简称"奥体中心")主场迎战苏州队。 这是奥体中心作为主场迎来的"苏超"首秀。 截至目前,"苏超"已经战罢五轮,累计观赛人次突破50万,抖音"苏超联赛"话题播放量超80亿次,成为一个现象级IP。7月5日南京队对阵苏州队的比赛门 票,瞬间售罄。 对南京而言,迎来这场比赛的奥体中心,亦是一个极其鲜明的城市IP。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2002年。 那一年,南京抓住"十运会"在宁举办这一契机,吹响了建设现代化河西新城的号角。 短短三年,破茧成蝶。一座占地89.7万平方米的庞然巨构在江边滩涂上拔地而起:五大场馆象征 ...
2025南京艺术节圆满闭幕,演出板块总票房达6190万元,直接拉动文旅消费约2.5亿元
南京日报· 2025-06-30 10:22
2025南京艺术节是人文经济学实践的生动样本。从这场艺术盛宴,可以看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 融、相互促进和相得益彰,人文的温度与经济的活力在南京交相辉映。 作为2025南京艺术节的闭幕系列活动,"门东艺术活动"于6月28日至29日开启,为期一个月的艺术 盛宴圆满落幕。 数据显示,2025年南京艺术节五大板块推出15部精品演出、10场精品展览、20余场重点品牌文化 活动、300多场群众文化活动,其中演出板块总票房达6190万元,参与人数10万人次,直接拉动文旅 消费约2.5亿元。 剧场里,演出高潮迭起;市集上,活动热闹非凡;博物馆里,展览潮流有趣……近一个月的时间 内,南京的艺术边界正不断拓宽,与市民生活深度交融,一幅"文化赋能 焕然'艺'新"的画卷在全城徐徐 展开。 艺术与城市的"联姻",也让人文经济学在街角落地生根。 "人"是根本。从"高大上"的剧场、"自带流量"的街区,到免费观影名额、9.9元非遗互动体验优惠 券,本届艺术节拿出最好的场地资源、最优惠的门票套餐,让市民尽情享受文化艺术的多元魅力。 "文"是核心。作为世界文学之都,南京自古以来就是文化昌盛之地,这是艺术节得以举办的基础, 如今,氤氲在城市每个角落 ...
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
经济日报· 2025-06-25 06:14
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发展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辩证统一的。两者协调发展符合人类社会演变的历史辩证法,具有历史的必然 性。要以辩证思维把握两者关系,既不脱离物质基础空谈精神建设,也不因物质发展任务繁重而忽视精 神引领,而是在尊重"物质决定精神"这一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释放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能动作 用,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两者协同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 代化的重要特征"。这一重要论述不仅蕴含丰富的理论内涵,而且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物质贫困和精 神贫乏均背离社会主义本质规定。中国式现代化不仅重视经济建设的基础性作用,而且重视文化建设的 精神引领作用。这种兼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范式,实现对"单向度"现代化范式的超越。物质文 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既是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发展,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对中国 式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两者关系的明确回答。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强调"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 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 ...
马明龙督办市政协重点提案时强调以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助推文化强市建设
镇江日报· 2025-06-21 07:39
6月19日,市委书记马明龙督办市政协关于"以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催生传统街区新形态、新业态、新 生活"重点提案,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活化利用 镇江丰富的文旅资源,以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助推文化强市建设。 马明龙来到京口区水陆寺巷街区,察看了解街区硬件设施、文化挖掘、商业业态等情况,与商家交 流,听取意见建议,希望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讲好街巷故事,针对新业态发展转变管理和服务方 式,让街区更有历史感、烟火气,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商业街区。在润州区西津渡街区玉山大码头 遗址展示馆,马明龙察看古渡遗址,了解玉山古渡的历史发展和变迁,要求保护好原址原貌,更好体现 西津渡厚重历史文化遗存的价值及意义。 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市文广旅局汇报了提案办理情况,民革镇江市委作为提案单位作了发言。马 明龙认真听取,不时与大家交流,指出三千年历史的镇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灿烂的文化遗存,是 必须用心呵护的宝贵财富。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要把以文化人作为出发点,以文惠民作为落脚点,以文 润城作为着力点,以文兴业作为支撑点,更好绘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图景,切实把文 化优势转化为经济 ...
从“苏超”品读人文经济
经济日报· 2025-06-21 05:58
"苏超"第四轮比赛热度不减,球迷人数再创新高。除宿迁和盐城的比赛因撞期中考延期之外,其余五场 比赛观赛球迷全部超过2万人,徐州主场更是达到30823人。截至6月15日,"苏超"本轮比赛球迷上座人 数已经超越中超以及日本顶级J1联赛2024至2025赛季的平均球迷上座人数。 球场上,镇江卖起"输球醋饮"、扬州秀上非遗漆器、宿迁拿出霸王鞭鼓助威;互联网上,各地纷纷亮家 底、上才艺,排面拉满。一场球赛激活城市文化底蕴、特产风物,成功擦亮江苏文旅名片。正如网友所 调侃:江苏这哪里是"散装",又何止是"整装",分明就是高水平的"精装"。 "梗王"江苏的热梗从何而来?为什么江苏造梗能成功激起大众共鸣?这其中蕴藏着人文经济学的发展密 码。 "文"是核心。江苏既是文化昌盛之地,还是中国现代工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深厚文化底蕴为"苏 超""玩梗"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从人文经济学的角度看,江苏的区域文化与时俱进,重视文化发展 的连续性,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外来文化和区域文化贯通起来,做到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实现 了文化经济全面发展。 人文与经济融合互动,让"苏超"实现了球场内外双赢。据预测,"苏超"整个赛季将创造超3亿元的综 ...
融合之势来自创新之力(现场评论)
人民日报· 2025-06-03 05:43
文化赋能经济,经济活化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 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评 论,观察人文经济的丰富实践,梳理经验、总结启示,为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推动高质量 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 ——编 者 文化与经济相融合,应突出"人"。城市的吸引力,往往体现为宜居宜业、宜游宜乐。有商业上的创新氛 围,有文化上的兼容并蓄,长沙的"青和力"十足。数据显示,近10年,长沙人口增长300万以上,其中 80%是年轻人。繁荣人文经济,青年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是体验者,也是创造者。城市有了"青和 力",书写人文经济学大文章就有了新动力。从"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再到"努力成为年轻人的向往之城",当人文经济更多落笔于"人",当更多体制机制创新立足于"人才", 释放出的必定是无限潜能。 长沙古称"星城",进一步释放创新之力,让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力,高质量发展的"星光"一定更加耀眼。 剧场演出以年轻态的表达激活红色文化,推出两年多来热度不减,成为长沙文旅的新名片。来自广东深 圳的00后游客陈梦雨 ...
第七届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闭幕
苏州日报· 2025-05-31 07:45
文旅盛会经济效益 - 第七届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累计票房收入2000余万元,演出规模及经济收益创历史新高 [1] - 苏州接待游客达4209.5万人次,同比增长21.4%,其中外地游客占比近70% [1][7] - 舞剧《牡丹亭》首轮巡演覆盖5城13场,票房近千万元,观众超16000人,预计带动3倍周边消费 [7] 文化传承与创新 - 戏曲演出以新生代为主角,如10岁昆曲学员沈源锟展示高难度武戏,体现"后浪"传承力 [2] - "戏承经典,剧创未来"青年戏剧展演联动14个学生剧团,18部剧目在专业剧场公演 [3] - 原创非遗市集、数字媒体大赛等活动链接高校资源,推动青年创造力与文旅深度融合 [3] 国际文化交流 - 引入伦敦西区原版话剧《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市民通过艺术基金补贴享百元优惠票 [4] - 集结41部国际国内名剧,包括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加拿大亲子剧等,共计82场演出 [5] - "登临计划"首推经典剧目展演季,8个顶尖院团以4个IP同题双作在苏州对撞 [6] 文旅消费场景升级 - 打造"轧神仙"巡游、吴江丝绸文化节等新消费场景,吸引"Z世代"参与 [8] - 苏州考古博物馆、百花书局等文化地标焕新,增强游客体验 [9] - 杨丽萍、卡西夫·戈尔等艺术家公开赞誉苏州文旅资源 [9] 品牌影响力 - 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连续7年举办,成为苏州"人文经济学"实践样本 [6] - 王珮瑜称苏州具备底蕴与自信,推动盛会从江南辐射至全球 [9]
省社科联:打造“一市一品”高质量社科名片
新华日报· 2025-05-20 15:26
江苏社科资源丰富,各市县社科工作形成了特色做法和丰富经验。如何上下联动、整合资源,协同创 新、打响品牌,是社科强省建设的重要命题。2020年,江苏省社科联制定了《江苏省"十四五"哲学社会 科学协同创新规划》,将设区市社科联"一市一品"社科工作品牌创建列为九大重点工程之一。经过两年 多的孵化建设,"一市一品"亮点纷呈、形成矩阵,呈现出标准化建设的引导示范性、省市社科资源整合 共享的协同性、精准服务地方发展的创新性三个特点,探索出了以区域社科品牌项目联动为牵引的全省 社科联基层网络建设路径,为区域特色文化传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更多社科智慧和力量,为江苏打 造社科强省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一市一品"社科工作品牌分两批次推进。围绕江苏五大社科建设(理论社科、应用社科、大众社科、开 放社科、数字社科),聚焦优化设区市社科联"理论武装、社科研究、资政建言、社科普及"等服务职 能,2022年6月首批立项南京学研究、无锡智慧社科、南通张謇企业家精神研究与宣传、苏州社科强市 建设示范、盐城智汇黄海地方智库平台建设5个项目,充分吸纳了区域特色化创新实践经验,为其他设 区市打造"一市一品"社科工作品牌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