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产业附加值
icon
搜索文档
突然爆火!成本仅300万,破10亿播放!神秘身影隐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1 17:49
短剧《家里家外》的市场表现与成功要素 - 短剧《家里家外》开播48小时全网话题量突破5亿,红果平台热度超1500万,3天播放量突破10亿次,抖音相关话题阅读量同步突破10亿次 [1][5] - 该剧成本仅为300万元,共79集,采用地道四川方言,以1981年川渝特大洪水为背景,大量使用80年代道具还原年代质感 [5][10] - 出品方为成都光与光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北京十月初五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短剧厂牌“听花岛”制作,四川省广播电视局全流程参与 [6] 短剧产业的合作模式与政策支持 - 红果平台、听花岛、四川广电构成“破圈铁三角”,形成“创作督导—快速过审—联合宣发”机制,将传统审查转为主动护航 [8][11] - 2024年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促进微短剧与传统文化、旅游资源融合 [9] - 四川省提供资金支持、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等一揽子助力,每年3亿元文艺扶持资金通过“以投代补”撬动社会资本 [12][16] 四川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 - 成都市2024年文化艺术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2.66%,其中文化创作与表演销售收入增长16.8%,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销售收入增长9.82% [14] - 2024年成都市文创产业增加值突破2800亿元,前三季度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产业营收1156.84亿元,同比增长15.4% [15] - 四川省打造“一核多极”影视产业格局,已建成15个影视产业园区,集聚超过2000家影视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 [15] 地域文化资源的商业化路径 - 听花岛厂牌从女频霸总短剧转向主流叙事,预判行业风口,其爆款包括《龙年大吉之衣锦还乡》《大过年的》《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等 [9][16] - 《家里家外》聚焦1981年大洪水、双流区某军工厂家属院等小众时空背景,避开知名地标,在怀旧叙事中创建新型“打卡地”激活城市记忆 [11] - 川渝方言的“麻辣语境”适配短剧快节奏、强冲突特性,剧中演员全为四川籍,团队亦有四川人,形成浓郁地方风情表达体系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