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
搜索文档
光线狂赚、博纳血亏,影视行业Q3再现“世界的参差”
36氪· 2025-11-05 09:12
随着影视上市公司的Q3季度财报披露,行业的冰与火之歌再次奏响。 当 光线传媒 以993.71%单季净利润增幅、406.78%前三季净利润增幅在增长赛道上一路狂奔, 中国电影 、 万达电影 三季度净利润均突破1.7亿元时, 博 纳影业 却交出了亏损高达11.1亿元的前三季度净利润答卷, 北京文化 、 华谊兄弟 也同样在亏损的泥潭中艰难挣扎,前三季净利均出现超百倍同比下滑。 | | | 2025年影视类上市公司三季度业绩概览 | | | | --- | --- | --- | --- | --- | | 公司简称 | Q3净利 | 同比 | 前三季度净 | 同比 | | | (亿元) | (%) | 利润 | (%) | | 光线传媒 | 1.06 | 993.71 | 23.36 | 406.78 | | 芒果超媒 | 2.52 | -33.47 | 10.16 | -29.67 | | 万达电影 | 1.73 | 212.04 | 7.08 | 319.92 | | 完美世界 | 1.62 | 176.59 | 6.66 | 271.17 | | 捷成股份 | 0.67 | -40.27 | 2.12 | - ...
光线狂赚、博纳血亏, 影视行业Q3再现“世界的参差”
36氪· 2025-11-05 08:27
随着影视上市公司的Q3季度财报披露,行业的冰与火之歌再次奏响。 内容为核+多元补能 头部的生长方法论 影视行业抵御周期波动的核心密码,始终镌刻在内容肌理里,但只靠好内容远远不够,业务多元化与引擎多样化也同样是时不我待的必修课。 光线传媒在财报中明确指出,公司前三季度的营收与净利润实现双高增长,核心驱动源于电影业务与IP衍生业务的协同发力。截至报告期末,光线传媒总 票房约为159.03亿元,这其中既得益于前三季度参与投资、发行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东极岛》《独一无二》《花漾少女杀人事件》等影片的贡献,也 包含2024年上映且部分票房结转到本报告期的电影《小倩》所带来的增量。 关于IP衍生业务,光线传媒此次虽未细说,但结合公司半年报信息及三季度上映影片来看,核心增长引擎大概率仍是"哪吒"这一IP。 当光线传媒以993.71%单季净利润增幅、406.78%前三季净利润增幅在增长赛道上一路狂奔,中国电影、万达电影三季度净利润均突破1.7亿元时,博纳影 业却交出了亏损高达11.1亿元的前三季度净利润答卷,北京文化、华谊兄弟也同样在亏损的泥潭中艰难挣扎,前三季净利均出现超百倍同比下滑。 | | | 2025年影视类上市公 ...
影视院线股三季报表现分化 如何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1-04 21:48
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A股影视院线板块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表现分化,部分公司业绩亮眼,部分公司亏损扩大 [1] - 全国电影总票房前三季度同比增长超过20%,国产影片表现亮眼 [4] 业绩优异的公司及原因 - 光线传媒前三季度净利润23.36亿元,同比增长406.78%,营收和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主要受益于《哪吒之魔童闹海》等影片 [1][3] - 横店影视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084.79% [1][3] - 万达电影前三季度净利润7.08亿元,同比增长319.92%,受益于影院业务收入及出品影片《南京照相馆》 [1][3][5] - 中国电影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4倍,主要受益于2025年暑期档票房冠军《南京照相馆》,该片票房超过30亿元 [1][2] - 上海电影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39亿元,同比增长29.81%,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23.51%,主要受益于影片《浪浪山小妖怪》,该片累计票房超17亿元,为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电影票房冠军 [1][4] - 金逸影视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17.58%,幸福蓝海大幅减亏 [3][5] 业绩承压的公司及原因 - 博纳影业前三季度净亏损扩大至11.09亿元,亏损同比扩大213.11% [1][3][5] - 北京文化前三季度亏损3.05亿元,亏损同比扩大665.03% [1][3][5] - 华谊兄弟前三季度亏损1.13亿元,营收同比下滑46.07%,主要因影视娱乐业务收入减少 [1][3][5] 行业发展趋势与新增长点 - 行业从单一票房经济向多元消费生态转型,各大公司积极寻找新增长点,IP衍生和短剧成为共同发力方向 [5] - 光线传媒关注微短剧市场并筹划投资组建相关公司,同时择机布局IP运营业务 [5] - 万达电影重视IP联动带来的衍生品销售和场景化消费等非票收入,暑期档通过主题营销活动实现非票收入与票房转化双向增量 [6] - 横店影视设立"大横小竖"短剧品牌,多部短剧已在多个平台播出,并积极引进海外短剧项目合作 [7] - 华谊兄弟创建短剧厂牌"华谊兄弟火剧",并同步开展AI影视作品开发与制作 [8] - AI技术应用于短剧制作,大模型可用于IP改编、剧本生成等,能显著提升效能并降低成本,AI动漫短剧被视为高成长蓝海赛道 [6][8] - 随着贺岁档临近及《狂野时代》等重磅影片定档,电影市场有望延续良好态势 [6]
“押宝”定成败,影视股三季报分化
环球网· 2025-11-04 10:10
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A股影视院线板块三季报业绩出现分化,部分公司净利润实现数倍乃至十余倍暴增,而部分传统巨头仍陷亏损泥潭 [1] - 在票房大盘回暖的背景下,单片成败成为决定公司业绩走向的关键 [1] - 行业正从单一票房经济向多元消费生态转型,IP衍生和短剧成为共同的发力方向 [1] 受益于爆款影片的公司业绩 - 中国电影主出品的《南京照相馆》票房超30亿元,助力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暴增1463.17%,创上市以来单季历史最高 [1] - 中国电影前三季度主导或出品影片累计票房超122亿元,占全国国产片总额近三分之一 [1] - 上海电影凭借《浪浪山小妖怪》票房超17亿元,第三季度净利润成功翻倍 [1] - 光线传媒受益于《哪吒之魔童闹海》长尾效应,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超4倍,营收和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 [1] 院线公司业绩表现 - 横店影视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倍 [2] - 万达电影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超3倍,暑期档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其出品的《南京照相馆》等影片取得优异票房成绩 [2] 业绩承压的公司 - 博纳影业前三季度净亏损扩大至超11亿元 [4] - 北京文化前三季度亏损为3亿元 [4] - 华谊兄弟前三季度亏损超1亿元 [4] 行业新业务发展方向 - 光线传媒表示IP运营正成为业绩新亮点,并已筹划组建公司进军微短剧市场 [4] - 横店影视的"横店味道"饮品和"玩具梦工厂"衍生品业务初具规模,同时设立"大横小竖"短剧品牌 [5] - 万达电影通过主题营销活动打造"观影+兴趣社交+IP消费"的复合型体验以提升非票收入 [6] - 华谊兄弟创建"华谊兄弟火剧"短剧厂牌,并同步开展AI影视作品开发 [7] 行业未来展望 - 随着贺岁档临近及《狂野时代》《疯狂动物城2》《阿凡达3》等重磅影片定档,电影市场有望延续良好态势 [7] - 影视行业"马太效应"将进一步加剧,持续产出优质内容、成功"押宝"爆款及快速布局多元化业务是决定公司未来命运的关键 [7]
2025年三季度新消费财报:IP、宠物、颜值经济分化,增长逻辑深度重构
证券时报· 2025-11-03 20:17
近日,"潮玩之王"泡泡玛特披露的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整体收益(未经审核)同比 大幅增长245%—250%,延续了上半年的高增长态势。 分区域看,中国市场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85%—190%,线上渠道增速高达300%—305%,线下 渠道同比增长130%—135%;海外市场的表现更为亮眼,第三季度整体收入同比大幅飙升365%— 370%,其中美洲市场以1265%—1270%的同比增速一骑绝尘,欧洲及亚太地区分别大幅增长735%— 740%、170%—175%。 A股IP经济龙头光线传媒(300251)同样实现业绩大增,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16亿元,同比增 长150.81%;归母净利润23.36亿元,同比增长406.78%。 2025年三季度财报发布落下帷幕,新消费板块的业绩却呈现出明显分化。 记者梳理发现,以泡泡玛特等为代表的IP经济公司交出亮眼的成绩单,但资本市场似乎并不买账,形 成"业绩增长与估值回调"的强烈反差;宠物经济今年上半年也持续受资金关注,中宠股份(002891)、 乖宝宠物(301498)公布的前三季度业绩保持稳健增长,但公司估值同样出现明显回调;颜值经济中的 ...
观众基数创多年新高 电影市场有了新变化
证券时报网· 2025-11-03 20:16
更多"新人"走进影院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29日,今年我国电影票房已超过2024年全年;观影人次也已达到 10.5亿,同样超过2024年全年。由于存在一人观看多部影片的情况,观影人次并不等同于观众基数。 灯塔专业版近日发布的报告《2025电影市场观众观影趋势洞察》(下称"报告"),提到了电影市场中几 个有意思的现象: 比如今年电影市场的"新观众"比往年更多,年轻观众占比突出,下沉市场观众占比也有所提升等。 "新观众"数量创近年来新高,更多的年轻观众走进影院,电影进一步走向"下沉"市场,不仅能改善市场 短期票房表现,也为电影产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 喜剧电影陷入低谷 弄清楚"谁在看"的问题后,报告也回答了观众"看什么"的问题。 过去,国产喜剧片、国产剧情片以及进口动作片,是我国电影市场的"三大引擎"。但报告显示,今年国 产喜剧、剧情片表现平平,好莱坞动作片也仍在恢复期,而国产动画片则强势崛起。 今年票房表现最亮眼的无疑是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此外,国产二维动画《浪浪山小妖怪》也 取得超过17亿元票房,得益于这些影片的强势表现,今年动画片对票房的贡献度大幅提升。 灯塔专业版报告显示,2 ...
2025年三季度新消费财报:IP、宠物、颜值经济分化,增长逻辑深度重构
证券时报· 2025-11-03 20:11
2025年三季度财报发布落下帷幕,新消费板块的业绩却呈现出明显分化。 记者梳理发现,以泡泡玛特等为代表的IP经济公司交出亮眼的成绩单,但资本市场似乎并不买账,形成"业绩增长与估值回调"的强烈反差;宠物经济今年上半年也 持续受资金关注,中宠股份、乖宝宠物公布的前三季度业绩保持稳健增长,但公司估值同样出现明显回调;颜值经济中的爱美客、华熙生物、贝泰妮等业绩下滑明 显。 业内人士指出,新消费主题的变化,本质上是资本市场对增长逻辑的深度重构。近年来,众多新消费企业凭借对流量红利的精准捕捉以及资本市场的强力助推,实 现了爆发式的增长。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行业竞争的加剧,市场更为关注的是企业是否具备持续的增长潜力,能否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保持稳定的业 绩表现;同时,在全球化浪潮下,企业是否拥有完善的全球化布局能力。 IP经济业绩爆发 近日,"潮玩之王"泡泡玛特披露的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整体收益(未经审核)同比大幅增长245%—250%,延续了上半年的高增长态势。 分区域看,中国市场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85%—190%,线上渠道增速高达300%—305%,线下渠道同比增长130%—135% ...
从40+公司三季报看IP市场
36氪· 2025-11-03 12:57
近日,国内与国际市场各大上市公司陆续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 其中美泰 三季度净销售额约17.4亿美元,同比下滑6%;SpinMaster营收约7.35亿美元,同比下滑17%;Jakks收入约2.11亿美元,同比大跌34%。孩之宝则 通过密集推进《万智牌》IP联动和拓展授权,实现 收入增长8%达到约13.88亿美元。 对于欧美日韩公司,文创潮将在迪士尼、万代等巨头发布业绩之后进行解读。 今天我们先来看看国内在A股上市的四十余家IP相关公司。 首先是与玩具和文具相关的15家,其中不到一半能够实现营业收入的增长,增幅 超过5%的有 *ST沐邦、星辉娱乐、元隆雅图、创源股份、广博股份、晨 光股份,共计6家。 我们注意到,*ST沐邦、星辉娱乐、元隆雅图都是在业务模式/IP矩阵有了较大重整之后,实现收入大幅回升(同比增幅超30%)。 在宏观经济不振和关税阴云的背景之下,欧美玩具公司的业绩普遍下行。 | | | | 2025年第三季度 玩具/文具 相关上市公司简要业绩 | | | | --- | --- | --- | --- | --- | --- | | | | | (文创潮统计,数据来自财报,金额单位人民币亿元 ...
光线传媒盯上AI玩具 3500万资助七维科技
中国经营报· 2025-10-31 21:29
财务资助与合作 - 光线传媒子公司光线影业拟以自有资金向参股公司七维科技提供不超过3500万元人民币的财务资助,借款年利率6%,期限不超过36个月 [1] - 财务资助资金将主要用于七维科技日常经营所需,包括AI玩具开发,旨在支持参股公司长远发展并深化双方战略合作关系 [3] - 七维科技截至2024年12月31日资产总额约1.61亿元,负债总额约9065.17万元,2024年度营业收入约1.21亿元,净利润约389.32万元 [2] IP运营战略转型 - 公司正从“高端内容提供商”向“IP的创造者和运营商”转型,IP运营业务成为业绩新亮点和持续增长点 [6] - 已在内部组建多个IP运营团队,并将内容生产部门的运营型人才充实到IP团队,要求所有员工学习实践IP运营业务 [7] - 为IP运营布局线上电商渠道试运营、线下快闪店及品牌旗舰店,并推进卡牌业务和主题乐园洽谈 [7] IP衍生品开发现状与成果 - 基于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约22亿美元的票房成功,公司已提前规划开发潮玩、手办、卡牌等多元衍生品 [1][5] - 《哪吒2》正版衍生品销售额已达数百亿元,未来有望达到上千亿元,公司致力于降低票房收入占比,提高衍生品收入比例 [6] - 国内影视IP衍生开发普遍存在启动时间晚、盗版泛滥、品类同质化等问题,但《流浪地球2》《哪吒2》等已取得突破 [4] AI玩具市场机遇与公司布局 - AI玩具主打可互动、情感陪伴卖点,是新兴消费品类,七维科技将利用其AI+XR技术积累从B端市场转向C端AI陪伴领域研发 [1][3] - 全球AI玩具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181亿美元增长至2033年的60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14% [8] - 光线传媒与七维科技合作的AI玩具项目处于前期开发阶段,旨在结合公司IP优势打造为年轻人带来情绪价值的产品 [1][3] AI玩具行业特点与挑战 - AI玩具在电商平台售价区间广泛,部分在300-800元,有的高达数千元,相比非智能同类产品存在高溢价 [9] - 行业面临产品设计趋同、AI功能依赖相同服务商、交互体验不够自然流畅以及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挑战 [9][11] - 行业参与者较少,集中度低,竞争格局多元化,由技术迭代和IP争夺主导 [8]
学习笔记|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1 16:27
核心观点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方向 [1][2] 文化事业发展重点 - 营造良好文化生态,提升文化原创能力,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领域精品创作 [2] - 培育规模宏大、结构合理、锐意创新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 [2] - 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强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活态传承 [3] - 坚持文化惠民,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行动,推进书香社会建设和体育强国建设 [3] 文化产业发展举措 -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3] - 培育优秀文化企业和品牌,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和积极的文化经济政策 [3] - 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推动文化建设数智化赋能、信息化转型,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3] - 引导规范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等健康发展,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3] - 推进旅游强国建设,丰富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提升入境游便利化水平,深化文旅融合 [3] 行业发展现状与机遇 - 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9589亿元,同比增长7.9% [4] - 文化新业态行业增速显著,文旅融合成效显著,文化与旅游、科技、商业等深度融合形成新业态 [4] -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等区域文化交流活动有效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助力文化企业走向世界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