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微短剧去旅行
搜索文档
广东文化产业“政策包”显效:人才加速集聚,优质项目落地生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4 20:35
文章核心观点 - 广东省推出涵盖六大领域的87条文化产业政策包,半年后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推动产业向融合化、数字化、国际化方向加速迈进 [1] - 政策引导结合平台赋能、资本助力和人才支撑,形成闭环生态,为全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广东路径” [17][18] 影视与演艺市场 - 粤产电影《日掛中天》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获最佳女演员奖,影片获得从场景协调到出海发行的全链条政策支持 [3] - 《无尽的尽头》登顶2025国产剧豆瓣评分榜首,政策吸引近20家头部企业与顶尖人才落地广州 [3] - “演唱会经济”成为消费新引擎,广州通过政策组合拳揽入17组高人气艺人巡演首站 [3] - 谢霆锋演唱会吸引10.17万观众,省外观众占比23.88%,省内市外观众达58.28%,票房及赞助收入超1.1亿元 [4] - The Chainsmokers巡演首站落地广州,全网曝光量近亿人次,外市观众占比达88.71% [4] 动漫影视产业 - 动漫影视15条政策构建全链条支撑体系,鼓励生产全年龄段原创IP以突破“低幼化”瓶颈 [6] - 咏声动漫推出《猪猪侠》大电影实现全龄化转型,《落凡尘》入围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并发行至全球40多国 [7] - IP衍生开发成效显著,“猪猪侠”潮玩盲盒售出超35万只,IP授权覆盖120多个品类 [7] - 杰森动漫凭借《哪吒2》IP,其收藏卡上线一周销售额过亿元,开创“动漫+卡牌”变现通路 [8] 网络游戏与电子竞技 - 广州建立游戏企业服务中心和出海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 [10] - 2025年落地深圳的国内国际顶级电竞赛事数量较上年增长300% [10] - 《穿越火线》嘉年华等20多场顶级赛事在深圳举办,带动周边商圈日均客流量、销售额及酒店住宿人数均增长10%以上 [10] 网络视听领域 - 2024年深圳市网络视听收入1095.76亿元,占全国13%、全省85% [11] - 深圳建设微短剧出海基地,广州建设“智慧视听”云产业园,已吸引YY直播等50家企业上云 [11] - 微短剧《开挂吧!我系粤式厨神!》播放量达9731.91万,带动相关景区客流增长15% [11][12] 人才引进与培育 - “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截至7月已吸纳超10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留粤来粤就业创业 [14] - “文化产业人才荟”活动发布超1.8万个优质岗位,面向高校毕业生的7000个岗位月薪在6000元至20000元之间 [14] - 网易、虎牙等头部企业推出的AI岗位月薪普遍超2万元 [14] - 各地市推出配套政策,如珠海计划投入7000套房源,潮州发放超1100万元补贴 [14] 资本赋能与投融资平台 -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成效显著,第一届9个项目获投15.1亿元,第二届18个项目获投近80亿元,整体转化率约50% [16] - 本届文投会设置8场专场投融资路演,对应六大产业方向,首次举办港澳项目投资专场 [16] - 60个路演项目展示具身智能机器人、AIGC等前沿方向,多家顶级投资机构参与 [16] 产业规模与成效 - 2024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2.5万亿元,占全国1/6 [17] - 文化新业态营业收入9150亿元,增长10.5% [17]
广东文化产业“政策包”显效:人才加速集聚,优质项目落地生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4 15:21
南方财经记者孙静芳广州报道 今年5月,广东重磅推出涵盖影视、演艺市场、动漫影视、网络游戏、电子竞技、网络视听六大领域的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87条硬核措施犹如一剂强心针,为这片文化热土注入澎湃动能。如今, 半年过去,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人才集聚效应凸显,优质项目落地生根,产业生态愈发完善。 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广东·广州)(简称"大湾区文投会")将于11月26日启幕之际, 广东正着力打通文化与金融、科技的对接通道,推动文化产业向融合化、数字化、国际化方向加速迈 进,不断创造新供给、引领新需求,为全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广东路径"。 "演唱会经济"成消费新引擎 近日,广州薄荷糖影视出品的《日掛中天》不仅成为首部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粤产电 影,更让主演辛芷蕾摘得最佳女演员桂冠。 影片总制片人、薄荷糖影业总经理马双感慨道:"政策包的出台恰逢其时,从原创孵化到技术应用,从 人才引育到市场拓展,全链条的赋能让我们创作更有底气。"该影片从筹备时省市部门主动协调拍摄场 景,到申报奖项、出海发行获得全力支持。影片取景广州、东莞、韶关等地,岭南地域特色为作品注入 独特情 ...
突然爆火!成本仅300万,破10亿播放!神秘身影隐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1 17:49
短剧《家里家外》的市场表现与成功要素 - 短剧《家里家外》开播48小时全网话题量突破5亿,红果平台热度超1500万,3天播放量突破10亿次,抖音相关话题阅读量同步突破10亿次 [1][5] - 该剧成本仅为300万元,共79集,采用地道四川方言,以1981年川渝特大洪水为背景,大量使用80年代道具还原年代质感 [5][10] - 出品方为成都光与光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北京十月初五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短剧厂牌“听花岛”制作,四川省广播电视局全流程参与 [6] 短剧产业的合作模式与政策支持 - 红果平台、听花岛、四川广电构成“破圈铁三角”,形成“创作督导—快速过审—联合宣发”机制,将传统审查转为主动护航 [8][11] - 2024年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促进微短剧与传统文化、旅游资源融合 [9] - 四川省提供资金支持、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等一揽子助力,每年3亿元文艺扶持资金通过“以投代补”撬动社会资本 [12][16] 四川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 - 成都市2024年文化艺术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2.66%,其中文化创作与表演销售收入增长16.8%,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销售收入增长9.82% [14] - 2024年成都市文创产业增加值突破2800亿元,前三季度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产业营收1156.84亿元,同比增长15.4% [15] - 四川省打造“一核多极”影视产业格局,已建成15个影视产业园区,集聚超过2000家影视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 [15] 地域文化资源的商业化路径 - 听花岛厂牌从女频霸总短剧转向主流叙事,预判行业风口,其爆款包括《龙年大吉之衣锦还乡》《大过年的》《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等 [9][16] - 《家里家外》聚焦1981年大洪水、双流区某军工厂家属院等小众时空背景,避开知名地标,在怀旧叙事中创建新型“打卡地”激活城市记忆 [11] - 川渝方言的“麻辣语境”适配短剧快节奏、强冲突特性,剧中演员全为四川籍,团队亦有四川人,形成浓郁地方风情表达体系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