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热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时评丨“中文热”折射“中国热”
新华社· 2025-06-05 17:11
中文热现象 - 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生人数年均增长20%,2024年全球考生超81万人 [1] - 85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国际中文学习者和使用者累计超2亿人 [1] - 中文能力在泰国、越南等国的旅游、贸易行业招聘中成为加分项 [2] 经贸驱动因素 - 中国为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共建"一带一路"覆盖超四分之三国家 [2] - 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上外商使用中文寻找商机成为普遍现象 [2] - "中文+职业技能"培养模式在坦桑尼亚等国家推广,助力国际就业 [2] 文化传播效应 - 2024年中国免签入境外国人达2011.5万人次,同比上升112.3% [2] - 超60%来华旅行者以体验中国文化为主要目的 [2] - 国产电影《哪吒2》成为全球票房最高动画电影,带动海外中文学习需求 [3] 科技赋能影响 - DeepSeek等AI大模型技术推动中文内容国际传播,联合国中文日活动采用AI生成诗词 [3] - "智慧学中文"线上课程覆盖22个阿拉伯国家,学习人次超100万 [3] - 北京语言大学研发"国际中文智慧教学系统",实现数字化语言学习 [3]
解码历史根脉,蒙曼在内蒙古火速“出圈”
中国新闻网· 2025-05-02 21:54
文化传播与文旅融合 - 蒙曼作为《百家讲坛》主讲人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地探访历史遗址,迅速引发社交媒体关注,掀起"文博热"和"文化热" [3] - 在包头市固阳县探访怀朔古城遗址时,蒙曼通过莲花纹瓦当解读北魏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的历史,并赞叹秦长城遗址的建筑智慧 [3] - 内蒙古大学教授郎宝如认为蒙曼的文旅活动对当地文旅融合发展有显著提升作用 [4] 历史研究与学术探讨 - 蒙曼在鄂尔多斯市博物院为民众解答历史疑问,例如纠正"胡笳十八拍"中"拍"的古音读音为"pō",并引用蔡文姬《悲愤诗》佐证 [3] - 针对蔡文姬在鄂尔多斯的历史地位,蒙曼在学术著作中提出质疑,认为其可能仅为左贤王侍妾而非正妻,强调需严谨考证 [4] - 在秦直道遗址考察时,蒙曼体现学者严谨性,追问具体遗址位置,但未能获得明确答案,感叹历史真相可能已湮没 [4] 公众互动与社会影响 - 蒙曼在鄂尔多斯市博物院与民众互动,通过细节(如读音考据)延伸文化常识,获得观众高度评价 [3] - 五一长假期间,蒙曼的历史解读活动吸引外地游客(如呼和浩特市民王佳)参与,增强公众对地方文化的认知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