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博热
icon
搜索文档
“文博热”持续升温澎湃文旅消费活力 中华文化魅力添彩“暑期经济”
央视网· 2025-08-22 12:15
这个头戴羽冠、身披玉饰的小精灵就是江西省博物馆的新晋顶流"环环",它的本身其实就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商代玉羽人配饰。在这个 馆内它通过AI讲解员的身份,向游客们讲解着每一件展品。 央视网消息:暑假期间,各地"文博热"持续。在江西省博物馆,一场儿童视角的古代科技展览正在进行。如何用影子报时?指南针为什么 会指南?如何利用气压原理来取酒?博物馆通过AI技术、现场实验等互动装置,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蕴含在古老文物中的智慧和科技。 这个错金银鸟首青铜汲酒器来自于西汉时期,它其实就是利用瓶身内外的气压以及水压的差别来控制出酒量,而在现场通过这样的装置可 以让孩子们体会到气压汲水的奥秘。 不但有现场互动装置,在"器载天工——'环环'解码古人智慧儿童主题展"中,还有AI讲解员"环环"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文物、了解文 物。 在一众较为完整的展品中,这几块残损的瓷片格外引人注目。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这些在扬州市唐代地层中陆续出土的青花瓷片, 开启了学者们对于青花瓷起源的探索。 现场最重磅的展品是这两件体形硕大、图案生动的唐代青花塔式罐,其中一件的罐身上绘有一个手持弯钩击球的童子,而这实际上就是唐 代社会流行的步打球运动。 ...
“文博热”成为暑期旅游新亮点
人民日报· 2025-08-09 05:41
博物馆行业发展现状 - 全国博物馆数量达7046家 较上年增加213家 实现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 免费开放率91%以上 [2] - 博物馆体系呈现类型丰富 主体多元 普惠均等特点 数量位居世界前列 [2] - 中小博物馆数量占比达七成 但多数因规模 资源 人才限制未能充分发挥效能 [4] 供需矛盾分析 - 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14亿人次 同比增加1亿余人次 [3] - 暑期大中小学生集中出游叠加文化旅游热潮 导致热门场馆"一票难求" [3] - 热门博物馆预约难现象具有全球普遍性 需通过系统化方案解决 [4] 行业应对措施 - 国家文物局要求取消具备条件场馆的预约限制 科学评估承载能力 [1] - 部分博物馆通过取消闭馆日 延长开放时间至168小时连续运营缓解客流压力 [5] - 推动"全域活态博物馆"建设 促进文物建筑融入城市更新 扩大文化供给覆盖面 [6] 创新发展趋势 - 开展馆际合作实现文物巡展 推动大馆资源向基层倾斜 [6] - 加速数字场馆建设 通过云端传播提升文博资源可及性 [6] - 发展沉浸式体验 文创产品等新型业态 使"逛博物馆"成为生活方式 [3]
“文博热”添彩夏日生活(文化中国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1 06:26
博物馆暑期热潮 - 全国各地博物馆暑期人气火热,成为孩子们学习知识和市民游客喜爱的文化空间及旅游目的地 [5] - 多家博物馆推出丰富展览、活动和贴心服务措施,满足观众暑期文化休闲需求 [5] - 国家自然博物馆免费开放海底世界展览,吸引家长带小朋友打卡,提供科普活动和凉爽的参观环境 [6] 博物馆展览与特色活动 - 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宇宙考古:时空探索"和"琉光璃彩——淄博琉璃艺术展"等特展,提供多元文化体验 [7] - 内蒙古博物院新馆试运行,通过十大主题陈列、3000余件(套)展品及VR、AI等技术打造"北疆文化会客厅" [7] -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持续火爆,8月将增设夜场并尝试24小时连续开放 [9] 延时开放与夜场活动 - 北京、江苏等地博物馆调整开放时间,延长至晚间并取消部分闭馆日,如苏州博物馆延长至晚8时 [9] - 北京天文馆每周六晚开展"天文馆之夜"活动,包含专家讲座、影片观赏和望远镜观测等 [9] - 国家自然博物馆2025"博物馆之夜"以"光韵"为主题,推出灯光秀、发光植物展览和"夜宿博物馆"活动 [10] 研学活动与课程创新 - 博物馆研学活动快速发展,但同质化问题突出,需加强课程设计和创新参与形式 [12] - 苏州吴文化博物馆推出"博物馆学校",提供6大板块课程活动,涵盖非遗研学、实景剧本游等,满足全年龄段需求 [12] - 研学活动应突出本馆特色,形成多元体系,将博物馆转变为"终身学习平台" [12] 观众体验优化 - 博物馆通过幽默短视频提醒观众遵守秩序,减少不文明行为对文物和参观体验的影响 [11] - 针对"一票难求"问题,部分博物馆探索分时段预约或无预约入场,如上海博物馆东馆 [11] - 延时开放需完善安保、卫生等配套措施,确保服务质量 [11]
文博热催生新职业 文化价值正“变现”
文博热带来的市场变化 - 文创行业从"叫好不叫座"到实现"变现"契机,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收入翻四五倍[1] - 传统文化与科技融合催生新业态,文化新业态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2.5%[1] - 文博产业链延伸至数字化采集、虚拟场景搭建、文创开发等环节,专业人才需求激增[1][2] 新职业的涌现与特点 - 博物馆数字策展人、虚拟现实设计师等新职业成为行业"香饽饽"[1] - 文创策划师将三星堆金面具转化为"国潮耳环",推动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2] - 三维建模技术员、数字策展人通过技术手段让文化资源转化为现代消费体验[2] 行业生态重塑 - 文博机构从"单打独斗"转向与科技公司、高校等多方联动合作[2] - 虚拟现实设计师团队同时服务故宫和地方博物馆,开发"数字文物库"和"元宇宙展厅"[2] - 文创产品需结合现代审美,数字策展需注重交互逻辑,技术应用需包含文化内核[2] 文博热的核心驱动力 - 消费者行为从"看文物"转向"玩文物",从"逛博物馆"转向"买文创"[3] - 新职业从业者将历史文化转化为产品温度,推动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3] - 行业增长反映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就业市场活力增强[3]
呈现千年壁画之美(新书问答)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04 06:45
山西寺观壁画的文化价值 - 开化寺壁画反映了佛俗两界的深度融合,被称为壁上版"清明上河图" [2] - 觉山寺舍利塔壁画完整描绘了明王形象,开创了元、明、清明王类造像的先河 [6] - 山西现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1处,总数全国第一,其中古建筑420处占比79% [7] 壁画艺术发展历程 - 山西寺观壁画从唐代到清代呈现不同风格:早期灵动飘逸,后期日趋程式化 [8] - 重要艺术瞬间包括:佛光寺唐代壁画、开化寺宋代壁画、永乐宫元代壁画 [8] - 永乐宫《朝元图》在400多平方米墙面描绘286位神仙,被誉为"世界绘画史上的罕见巨制" [9] 壁画题材与内涵 - 题材涵盖水陆画、社会生活场景画、佛教故事画、道教神仙画等多种类型 [10] - 岩山寺金代壁画中的"酒楼市井"生动展现了宋金时期百姓生活场景 [10] - 水神庙壁画反映了当时流行的"谐音梗"游戏,体现市井生活与祈福的联系 [11] 壁画保护与出版 - 山西古代壁画占全国七成以上,总面积相当于近4个足球场 [11] - 团队自费数百万元走访寺观拍摄壁画照片,保存珍贵影像 [11] - 书籍采用大8开全彩印刷,通过特殊工艺模拟壁画中的沥粉贴金效果 [12] 书籍出版情况 - 《地上看山西》收录34座寺观600多幅壁画照片,横跨千年历史 [8] - 该书自上市以来热销逾万册,受到读者广泛好评 [6] - 编辑团队在印刷调色环节经历无数次测试,力求还原壁画色彩 [12]
助力“文博热”如何规范非馆方讲解
中国青年报· 2025-05-22 11:23
非馆方讲解服务现状 - 67.1%受访者体验过非馆方讲解服务 [2][3] - 非馆方讲解主要问题包括讲解不专业(48.5%)、无视史实(38.1%)、价格高(35.3%) [2][4] - 其他问题包括维权难(31.9%)、无故取消服务(27.7%)、扰乱秩序(27.2%)等 [4] 用户需求与痛点 - 节假日馆方讲解"一位难求"催生非馆方讲解市场 [3] - 深度游游客更关注专业讲解而非奇闻异事 [3] - 用户期待高质量讲解但难以判断内容真实性 [4] 行业规范建议 - 76.0%受访者建议制定管理办法审核讲解员和讲解词 [4] - 57.8%建议加强短视频平台内容审核监管 [4] - 47.2%建议规范准入门槛并建立评价机制 [4] - 44.5%建议规范讲解秩序营造良好环境 [4] 用户群体特征 - 受访者年龄分布:00后15.5%、90后51.6%、80后28.6% [6]
全息纱幕还原古乐、VR体验卧薪尝胆!历史+科技让文博热再升级
搜狐财经· 2025-05-18 17:29
文博行业数字化创新 - 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复原300余件音乐文物,其中贾湖骨笛作为镇院之宝可演奏千年古乐 [3] - 古乐团已累计200首古乐,通过全息纱幕数字化展现唐代乐舞图 [5] - 采用VR、XR技术打造沉浸式展览,活化历史场景 [7] 博物馆科技应用案例 - 湖北省博物馆推出全国首个电影级数字文物VR展《穿越青铜纪》,包含3万件高精度3D模型 [9][11] - 观众可通过角色扮演穿越春秋战国,体验曾侯乙编钟和越王勾践历史场景 [9] - VR技术实现文物纹饰细节近距离观看,提升互动体验 [13] 文博旅游市场表现 - 湖北省博物馆"五一"期间接待观众13.25万人次,同比增长20.17% [15] - 计划推出编钟乐舞夜场演出和古籍修复活动,丰富文博体验 [15]
“小而美”的博物馆为何突然大量走红?
新华网· 2025-05-18 11:52
中小博物馆走红现象 - 洛阳龙门博物馆"五一"假期接待游客3.7万人次 接近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水平 [1] - 湖北省云梦县博物馆同期接待2.4万人次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更达7.7万人次 [1] - 抖音平台博物馆账号年增127个 新开通账号主要来自二三线城市 [2] - 十堰市博物馆等小城机构粉丝量迅速突破1万 [2] - 湖南桃江县博物馆开放18个月参观量达25万人次 [2] 差异化竞争策略 - 山西晋商博物院推出算盘手作、密押破译等沉浸式体验项目 [2] - 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打造"精品文物群"展陈 营造沉浸式观展环境 [3] - 洛阳古墓博物馆开发"古墓探宝"项目 日均接待量达4000人次 [5][9] - 河北定州博物馆文创店销售额同比激增216% [9] - 广东中山龙泉博物馆与酒店结合 为灯饰产业赋能 [6] 创新运营模式 - 青岛市城阳区博物馆引入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大馆巡展 [7] - 徽州历史博物馆创新"夜游+剧情表演"模式 形成文旅IP [9] - 宁波地质宝藏博物馆与商业综合体实现客流互导 [6] - 基层博物馆通过老物件征集强化社区情感联结 [9] - 开展进社区、进学校等社会教育活动拓展服务场景 [10] 资源整合路径 - 国家文物局2021年启动中小博物馆提升计划 [7] - 采用"大馆带小馆"模式实现资源共享 [7] - 组建退休专家工作组帮扶业务能力提升 [9] - 聚焦本土历史文化资源挖掘 如岳阳楼历史细节展示 [2] - 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实现"免预约免排队"的流量转化 [2]
莫让“假俗乱”讲解侵蚀“文博热”(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5-12 06:30
行业现状与问题 - 近年来"文博热"带动讲解服务成为文旅消费热点板块,游客在假期积极预约正规讲解服务以获取历史文化知识 [1] - 线下旅游市场和线上短视频平台存在大量"假俗乱"讲解内容,包括夸张媚俗的景区讲解和猎奇低俗的野史直播 [1] - 低质量讲解将文化遗产降格为娱乐消费品,用耸人听闻的噱头演绎历史故事,严重误导公众历史观和价值观 [1][2] 讲解服务核心价值 - 文物讲解应注重揭示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及美学价值,将静态景观转化为可理解的知识体系 [2] - 讲解服务兼具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其中文化属性是根基,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为首要目标 [2] - 优质讲解承担着筑牢历史记忆、传承优秀文化的重任,是以史为镜的"传薪火"而非信口开河 [3] 监管与制度要求 - 文博场馆和景区需强化监管主体责任,建立讲解准入与评价制度 [3] - 应构建"技术防火墙+人文过滤网"双重机制,通过制度之尺和监管之绳保障历史真实性 [3] - 对编造野史、低俗牟利的讲解行为需依法监管治理,维护文化传承的严肃性 [2] 讲解员能力升级 - 讲解员需从知识搬运模式升级为美育引领模式,成为文化"传灯人" [4] - 讲解内容应做历史文化的"现代翻译",结合史家之识与诗人之眼呈现美育长卷 [4] - 专业讲解需要深厚知识素养支撑,需长期坚持才能实现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4] 行业发展方向 - 守护文化根基需同时运用制度刚性和人文温度,使讲解成为连接古今的纽带 [4] - 当游客超越"听段子、拍照片"的浅层需求,文物才能真正转化为精神原乡 [4] - 优质讲解服务能让"文博热"沉淀出文化自信,成为彰显文化自强的生动注脚 [5]
博物馆里过“五一” 各地文博热持续升温
央广网· 2025-05-06 14:57
夜间文博经济 - 南京多家博物馆推出夜间沉浸式展演活动 包括瞻园《金陵霓裳》表演 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灯塔音乐会 江宁织造博物馆《大梦·红楼》展演 [1] - 湖北省博物馆连续四晚开放夜场 陕西历史博物馆延长开放至21时30分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延时至21时并推出百场社教活动 [2] - 南京博物院在展厅安排多场舞剧演出 舞者以"文化精灵"形式呈现艺术与历史的碰撞 [2][5] 博物馆客流与展览创新 - 安徽博物院"夏商周时期的安徽"展展出900余件文物 其中一级文物180余件 单日观众量达2.55万人次创馆史纪录 [2] - 天津博物馆北朝历史文物展汇集14家单位220余件套文物 河北博物院推出远古文化展与珐琅艺术双展 [2] - 四川博物院"纹脉绵长"特展展出130多件各民族文物 包括清康熙青花五彩十二月花卉纹瓷杯等珍品 [4][7] 文创与互动体验 - 湖北省博物馆开发文创产品超5000款 在售约600种 年轻消费群体占比70% 热销产品包括编钟纹样冰箱贴 越王剑U盘等 [8][10] - 成都博物馆推出石犀造型慕斯蛋糕和川味咖啡 江苏"数见苏韵"系列活动前九站吸引观众超144万人次 文创销售破千万元 [10] - 济南市博物馆推出AR旋转冰箱贴 甘肃简牍博物馆设置投壶蹴鞠体验 河南殷墟博物馆提供青铜器"握手"打卡 [8] 高校博物馆教育功能 -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博物馆假期开放 提供AR互动 主题展览 青少年课程等活动 [11] - 高校博物馆设置印刷体验 航天展示 活体昆虫观察等项目 吸引青少年参与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