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物守护
icon
搜索文档
电影《寻砖》首映式在迁安举行
新浪财经· 2025-11-01 15:55
电影《寻砖》项目概况 - 电影《寻砖》于10月31日在迁安举行全国首映式,并将于2025年11月14日登陆全国院线 [1][11] - 影片由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电影局等单位联合摄制,河北广电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燕稳影视文化传媒河北有限公司等出品 [3] - 影片历时三年策划创作,于2023年12月27日在河北迁安开机,2024年1月30日杀青,是迁安首次深度参与联合摄制的院线电影 [7][8] 影片内容与主题 - 影片将长城保护与为烈士寻根相结合,讲述了长城保护员白富贵意外丢失一块藏有求婚戒指的长城砖,由此展开“寻砖”行动的故事 [4][8] - 题材独特,高度契合当前中央和河北省在文化建设、遗产保护以及弘扬革命精神等方面的重点工作 [4] - 影片将长城文化、乡土情怀与个体成长巧妙融合,探讨文物守护、文化传承与个人情感归属的主题 [8] 影片荣誉与资质 - 影片先后入选2022年金鸡电影创投剧本项目、2024年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制作中”项目、2024年第十八届FIRST青年电影展产业放映单元 [8] - 荣获2024年第十届河北省文艺振兴“优秀作品奖”,2025年入围第二十一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成为唐山市、迁安市首部入选国际重点大奖的电影作品 [8] 迁安市影视文化与旅游资源 - 迁安拥有45.3千米明代长城资源,包括白羊峪守备署、五重安大理石长城等特色景观,为影片提供了充足的旅游景观资源 [6][13] - 迁安成立了全国首家县(市)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机构,出台了全国首个县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打造总长49.5千米的长城风景道 [13] - 迁安市委宣传部、文旅局等为电影拍摄提供了保姆式服务,营商环境优越 [7] 城市文化品牌与产业融合 - 迁安以电影首映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文化与旅游、影视深度融合,打造更具辨识度的城市文化品牌 [7] - 迁安成功举办2025年首届长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大会等活动,书写了新时代长城保护与文旅发展的“迁安答卷” [13] - 迁安坚持文化赋能城市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持续升级,市博物馆成功晋升国家二级馆,年均开展千余场文化惠民活动、惠及群众15万人次 [14][15]
中国故事丨两岸故宫人:百年守护 匹夫有责
新华社· 2025-10-10 11:10
故宫文物南迁历史 - 1933年民族存亡危急关头故宫人护送逾万箱故宫文物南迁行程数万里[1] - 1937年首批故宫文物自南京西迁押运负责人庄严参与押送辗转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3] - 抗战时期故宫人跟炮火抢时间找寻库房征用车辆租借船只文物损失甚微谱写文化抗战壮歌[3] - 1945年抗战胜利1947年故宫文物东归南京此后国民党当局将部分文物分三批运去台湾庄严随第一批渡海赴台[3] - 最终一万余箱文物留存大陆2900多箱被运去台湾故宫文物及其守护人分隔海峡两岸[4] 庄严的职业生涯与贡献 - 庄严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时入职至1969年由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退休职业生涯"从一而终"[3] - 在台数十年间庄严参与文物存放选址建库房清点工作曾在台中雾峰乡北沟陪伴文物15年[4] - 庄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历任主任古物馆长最终升至副院长职务[4] - 庄严参与研究运输打包方法的先秦石鼓战时迁徙后完好无损归京是其欣慰之事[4] 文物南迁的守护与传承 - 文物存放华严洞时天气好庄严和同事会将善本图书名画搬出摊挂晒晾并向孩子们讲解传世作品[8] - 在四川巴县庄严常和孩子们玩"名画接龙"游戏按朝代画家和作品顺序接龙[9] - 乱世中中国文化艺术涓滴汇入庄家孩子童年生活四子成年后分别成为美术史研究者作家书画家和摄影师[10] - 庄严晚年最大心愿是看到运到台湾的故宫文物回归北平但终未实现[1][14] 两岸故宫的交流与合作 - 2009年两岸故宫博物院院长实现历史性互访达成包括建立展览交流机制等数项共识[13] - 2011年《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让分隔两岸60余年的传世名画聚首[13] - 两岸故宫博物院在文化展览学术研讨图书出版文创推广等领域往来密切合作热络[13] - 两个故宫博物院同根同源藏品互补性强需作为整体看待才能全面认识中华文明[13] 故宫文物南迁纪念展 - 故宫博物院举办"故宫文物南迁纪念展"展出一件春秋芮公壶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呼应[12] - 展览将两岸故宫相似文物以照片布景等方式合在一起让文化以完整面貌呈现[12] - 展览重现南迁文物艰辛历程并征选了一批故宫迁台文物守护人的珍贵物件如庄严手记索予明背心等[12] - 展览做到见史见物见人展现两岸之间的文化纽带情感纽带[12]
文化中国行丨以物述史 读懂故宫的“前世今生”
央视新闻· 2025-10-01 00:28
展览概况 - 展览于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之际举办 主题为“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 在故宫午门对公众开放 [1] - 展览从馆藏195余万件文物中遴选出200余件套国宝珍品 以物述史展现故宫博物院发展历程 [1] - 展览结构分为“一脉文渊”“百年传承”“万千气象”三大篇章 采用文物与档案“明暗双线”叙事手法 [1] 重点展品与历史意义 -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在展览核心位置亮相 其百年颠沛流离的命运见证了从帝王私藏到人民共享的转变 [3] - 唐代韩滉《五牛图》作为最古老纸本中国画 曾流散在外 于1958年从香港购回时已伤痕累累 [5] - 东晋王珣《伯远帖》是王羲之家族唯一传世真迹 其回归之路充满艰辛 [8] - 国宝回归是故宫及新中国文物事业发展的生动写照 [10] 展品文化内涵 - 展览呈现跨越千年的文物对话 包括两千多年前青玉兽面纹璧 春秋时期莲鹤方壶与清代金瓯永固杯 [12] - 玉璧与仙鹤承载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精神 金杯寄托国家永固 人民安康的美好祈愿 注解中华文明连绵不绝 [12] 行业现状与展望 - 故宫博物院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 致力于守护 传承 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