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两岸文化交流
icon
搜索文档
生动呈现中华传统美学的独特魅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6 06:50
"2025墨韵同源——两岸书法名家交流展"近日在台湾苗栗开幕,现场共展出来自两岸书法名家的百 余件作品。此次展览由台湾客家总商会与湖北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共同主办,苗栗县书法学会与台湾 客家总商会苗栗分会共同承办,并邀请苗栗九大艺文团体共同参与。展览将持续至8月31日。 追溯文化根脉 活动开幕的形式别开生面。13位台湾书法家现场挥毫,依序书写"墨韵同源两岸书法名家交流展"字 样。这些作品或刚劲有力,或飘逸洒脱,呈现了中华书法艺术的深厚底蕴与多元风貌。当书法家们把这 13字主题的作品拿在手中一同亮相时,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主办方介绍,此次参展书法家分别来自台湾和湖北,作品横跨篆、隶、楷、行、草等多种书体,题 材涵盖诗词、古文、名言、禅意等主题,期望借此活动凝聚情谊,以笔会友、以墨传情,凝聚艺文向心 力量,深化两岸文化交流。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形式,充满了老祖宗的智慧。笔墨间传递的不仅是技艺,更是情感与文化 的交流。"苗栗县县长钟东锦致辞时说,希望两岸书法家携手推广书法教育,一同传承中华文化。两岸 民间应加强交流、建立互信,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会长程良胜 ...
去台老兵泪洒故土:我会永远记得,这是我出生的地方
中国新闻网· 2025-07-20 09:14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主要讲述的是九旬去台老兵高双印回到河南平顶山故乡寻根谒祖、开展文化交流的故事。由于内容主要围绕个人经历和情感,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的相关信息,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总结关键要点。建议提供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新闻内容以便进行分析。
“让更多岛内民众了解这片神奇的土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7 07:59
文化探索与交流 - 两岸媒体人参与土家族民俗活动包括跳摆手舞、制作土家织锦、喝摔碗酒等,体验荆楚大地人文与自然的独特魅力 [1][2] - 台湾媒体人学习土家织锦"西兰卡普"技法,发现其与台湾传统编织技艺"通经断纬"有共通点,两岸工艺可相互借鉴 [2] - 台湾自媒体人参与摆手舞后感慨两岸一家亲,希望通过镜头宣传土家民俗吸引岛内同胞体验 [2] 文旅产业与商业潜力 - 宣恩县贡水河开发夜间文旅项目,包括竹筏游、土家歌舞、打铁花表演及夜市美食,展现浓厚烟火气 [3] - 台湾商业总会理事长许舒博认为大陆文旅产业潜力大,恩施州开发模式值得台湾同业学习,并寻求合作机会 [3] - 恩施女儿城和沙道沟镇集市通过民俗活动及市集氛围展示当地活力与发展面貌,台湾媒体人计划向岛内传播 [4] 自然景观与地质资源 - 梭布垭石林形成于4.6亿年前奥陶纪时期,拥有石林、溶洞等地质奇观,台湾媒体人对比太鲁阁公园称其同样震撼 [5] - 屏山大峡谷和腾龙洞凭借地缝、峰丛、溶洞等地貌吸引境内外游客,两岸媒体人体验竹筏与热气球项目 [5] 特色种植产业 - 鹤峰县木耳山万亩茶园规模远超台湾茶园,台湾记者拍摄素材并交流采茶技术,计划向岛内介绍大陆茶产业发展 [6]
32对两岸和平小天使在厦门开启文化之旅
新华社· 2025-07-16 09:47
活动概况 - 2025年海峡两岸和平小天使活动在福建厦门开幕,由全国台联、福建省台联、厦门市台联、漳州市台联共同主办 [1] - 活动主题为"逐浪同行 智创未来",来自海峡两岸的32对和平小天使参与 [1] - 活动将持续5天,内容包括学习航海知识、参观厦门大学、体验闽南民俗活动、探寻非遗文化等 [1] 活动内容 - 参与者将走进五缘湾学习航海知识,参观厦门大学感受学术氛围 [1] - 安排闽南民俗活动包括换上汉服体验,前往漳州探寻木偶戏、棉花画等非遗文化 [1] - 活动旨在让两岸青少年感受文化交融,缔结真挚情谊 [1] 参与者反馈 - 台北陈姓领队表示希望通过活动让两岸青少年感受文化交融 [1] - 台湾张同学首次参加活动,期待感受大陆风景、体验文化和结交新朋友 [1] 活动历史 - 海峡两岸和平小天使活动自1992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33年 [2] - 累计有2400多个两岸家庭参与,是两岸青少年交流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品牌活动之一 [2]
2025年海峡两岸和平小天使活动在厦门启幕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6 09:00
活动概况 - 2025年海峡两岸和平小天使活动在福建厦门开幕 主题为"逐浪同行 智创未来" [1] - 活动由全国台联及福建地方台联共同主办 吸引两岸32对青少年参与 [1] - 全国台联副会长郑平指出活动旨在搭建两岸文化交流平台 促进青少年互动 [1] 活动内容 - 行程包括五缘湾航海体验 厦门大学参观 闽南民俗活动及汉服体验 [1] - 将前往漳州观看宇树科技机器狗演出 探索木偶戏等非遗文化传承 [1] 参与者反馈 - 台湾少数民族师生带来舞蹈等文化表演 希望促进文化共鸣 [1] - 台湾张同学首次参与活动 期待体验大陆风景并结交新朋友 [1] - 厦门陈同学计划向台湾伙伴介绍南音 木偶戏等闽南文化 [1] 活动历史 - 海峡两岸和平小天使活动自1992年创办 已持续33年 [2] - 累计吸引2400多个两岸家庭参与 是两岸青少年交流标志性活动 [2] 文化表演 - 开营式表演节目为《同是一个梦》 [3]
“让更多人看见这里的美好”
新华社· 2025-07-08 13:21
文化交流活动 - 两岸媒体和台青自媒体代表30余人深入贵州铜仁市城镇乡村,探访美食、非遗传承、乡村振兴和特色产业 [1] - 台湾青年赖翊凡在思南府文庙前表示两岸拥有共同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希望通过文化交流促进和平发展 [1] 特色产业发展 - 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陈薯"系列红薯酸辣粉年产值达7亿元 [2] - 台湾消费者认为贵州酸辣粉味道浓烈,有潜力复制广西螺蛳粉在台湾的火爆 [2] - 新茶饮产业在贵州迅速发展,成为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2] - 隆泰茶叶(贵州)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式茶饮让台湾自媒体人感受到两岸茶文化的深厚渊源 [2] 非遗与美食 - 石阡县尧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黄水粑从农家小食发展为远销各地的"网红"食品 [3] - 台湾记者吴吉雄发现石阡木偶戏与台湾布袋戏在操偶技法和剧情演绎上同根同源 [3][4] 教育与非遗传承 - 石阡县民族中学将舞狮、春官说春、仡佬族嘣嘣鼓等非遗技艺融入日常教学 [4] -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玉屏箫笛工匠坊展示了两岸音乐文化的共通性 [4] 乡村振兴与民生改善 - 铜仁万山区旺家社区的钩织工作坊带动120位"留守妈妈"固定就业,人均月收入2000元至4000元 [5] - 贵州苔茶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手工包装茶叶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 [5]
“第十九届海峡两岸媒体荆楚行”走进湖北恩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8 10:21
文化交流活动 - 第十九届海峡两岸媒体荆楚行联合采访活动在湖北恩施举行,两岸及香港20余家新闻媒体和自媒体代表近40人参与 [1] - 活动内容包括参访恩施抗战纪念馆、探秘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体验"龙船调"对歌、走进"万里茶道"源头、对话非遗传承人等文化探索项目 [1] - 该活动已连续举办十八届,每年聚焦不同主题展示湖北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1] 媒体参与 - 两岸媒体人通过鲜活报道和生动镜头展现大陆发展图景,深化两岸同胞情谊 [1] - 活动为两岸媒体人提供了感知湖北、记录时代的窗口 [1] - 台湾媒体人参与体验制茶过程 [2]
搭建交流交融平台 上海闵行举办“台湾月”活动
新华网· 2025-07-04 15:52
两岸文化交流活动 - "两岸同根·太极一家"活动在上海市闵行区举行,400余名两岸太极爱好者参与,多位台湾太极名家进行太极散手、太极剑、功夫扇、太极刀、太极拳等演示 [1] - 活动拉开2025第三届"上海闵行·台湾月"序幕,同期举办"笔绘两岸·镜收风华"沪台摄影书画展,展示两岸师生创作的两岸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作品 [1] - "非遗匠心·遇见台湾"展区汇集20余个特色摊位,展示台湾美食与闵行非遗手工艺品 [1] 活动内容规划 - "上海闵行·台湾月"为期两个月,将举行两岸青年棒球交流、City Walk、乒乓运动交流、企业发展沙龙等活动 [1] - 系列活动包含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体验、激情与活力碰撞的体育竞技、台企园区发展智慧分享、社区治理经验交流等内容 [2]
隔不断的乡愁与眷念(新作速评)
人民日报· 2025-07-04 06:08
话剧《过海》剧情分析 - 核心剧情围绕1949年两岸封闭背景下福建船老大吴天桂与台湾乡亲林阿伟因偷渡事件导致两家命运交错30余年[1] - 吴天桂流落台湾后照顾林阿伟妻儿且终身未娶 林阿伟则在大陆与吴天桂妻子阿莲组建家庭[1] - 30多年后吴天桂随妈祖信众回乡祭祖 两家情感纠葛在重逢时爆发[1][3] 艺术表现手法 - 舞美设计以一堵巨型海坝构建立体表演空间 结合灯光投影展现惊涛骇浪的渡海场景[2] - 通过妈祖敬拜仪式和十番民俗强化两岸文化同源主题[2] - 道具运用如千缝万补的斗笠深化阿莲与吴天桂的情感联结[2] 关键表演细节 - 林阿伟演员通过无台词肢体语言精准表现角色愧疚与矛盾心理[2] - 阿莲夹菜给林阿伟的举动打破重逢僵局 体现人物在身份约束下的复杂抉择[3] - 吴天桂仰天长笑的场景将凄惶悲痛情绪推向高潮[3] 主题升华 - 结尾通过古老歌谣引发观众对两岸团圆议题的情感共鸣[4][5] - 全剧以"过海"象征两岸隔阂终将被打破的历史必然性[4]
中国Vlog|当昆明遇见台北:两岸、两街、一家亲
新华社· 2025-06-28 15:45
两岸文化交流与商业合作 - 昆明台北街全长138米,设有29座商亭,摊主均来自台湾,其中包括多位台北昆明街的夜市摊主 [1] - 台北街提供蚵仔煎、大肠包小肠、水果爱玉等几十种原汁原味台湾小吃,日均客流达万人,网红小吃时常售罄 [1] - 摊主多次从台湾补货进购食材,优越的气候与营商环境让众多摊贩想在昆明扎根 [1] - 台北昆明街所在的万华区(古称艋舺)拥有台湾最早的流动夜市艋舺夜市 [1] - 昆明台北街与当地最热闹的小吃街南强街相连,形成商业协同效应 [1] 两岸文化符号融合 - 台北街融合台湾眷村元素的特色彩绘墙,展示台湾"风狮爷"和云南"瓦猫"的文化互动 [1] - 在台湾以大陆地名命名的街道数不胜数,大陆许多城市也有充满"宝岛味"的地名 [2] - 街巷地名作为历史文化载体,见证两岸同根同源的中华文化血脉 [2] 创业平台与情感联结 - 台北街为台商台青提供了创业发展平台 [2] - "在台北,我家就在昆明街;在昆明,我们安家在台北街"体现两岸民众的情感联结 [1] - 两岸街道名称相互呼应,讲述着跨越时空的两岸故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