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文化交流
搜索文档
国台办介绍近期两岸经贸、交流活动情况
中国新闻网· 2025-11-12 14:48
国台办介绍近期两岸经贸、交流活动情况 中新网11月12日电 国务院台办1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发言人陈斌华介绍近期两岸经贸、交流活 动情况。 陈斌华介绍,11月,两岸各领域交流持续热络。 2日,"海峡同行"青春骑跑接力赛在江苏宿迁举办,同期还举办了"体验参访+深度互动+产业对接"活 动,帮助台湾青年近距离了解江苏经济发展、乡村建设最新情况。 4日至8日,"蓉通两岸·逐梦天府"2025两岸(川渝)青年就业创业发展交流会在成都举办,为两岸青年交流 就业创业经验、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搭建平台。 6日至9日,第四届海峡两岸(三明)乡村融合发展论坛在福建三明举办,积极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推 进两岸特色现代农业、森林康养产业、乡村共建共治等交流合作、融合发展。 8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海峡两岸暨港澳互联网发展论坛在浙江乌镇举行。两岸互联网从业者、 文化创作者与乡村建设者齐聚一堂,分享互联网时代实践经验与创新理念。 9日至14日,故宫博物院家庭音乐剧《甪端》、"紫禁城四时录——故宫里的二十四节气影像志"摄影展 等系列艺术文化活动在高雄佛光山佛陀纪念馆举行。 12日至16日,2025"客音π·客家音"两岸(龙 ...
宁台千里相约 共叙两岸亲情
新华社· 2025-11-03 10:01
新华社银川11月2日电(记者张泽钰、谢建雯)"快看,是岩羊!"一声"台湾腔"激动而出。在位于宁夏 贺兰山东麓的贺兰山岩画景区,一场不期而遇让台胞们惊喜不已: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岩羊在峭壁间灵活 地跳跃奔跑,引来阵阵欢呼。 参与此次活动的台胞大多是首次到访宁夏,对他们而言,这片雄浑壮美的西北大地充满着神秘魅 力。"朋友们看,这就是著名的太阳神岩画。"祖籍河南的台胞李敏拿着手机进行直播。作为一名视频博 主,她将参访活动中的见闻分享给岛内的网友。 "之前宁夏给我的感觉很神秘,自然地貌和人文历史都很吸引我。"李敏说,希望通过自己的记录,将大 陆的美好与发展分享到台湾,"用真实的镜头语言,搭建起两岸文化交流的桥梁"。 "许多台湾人没有来过大陆,我希望带他们来大陆走一走、看一看,真正了解和体验大陆的快速发 展。"孙红文说,两岸同胞本来就是一家人,要常来常往,才能越走越亲。 责编:李磊、卢思宇 "这是我第三次来宁夏,却是第一次亲眼见到岩羊。"中华两岸文化经济交流协会会长孙红文难掩欣喜之 情,激动地与朋友分享刚刚抓拍的照片。"每次重游这片土地,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动。今天能与这 些'岩壁上的精灵'邂逅,是我们此行最珍贵的礼物。" ...
两岸摄影人杭州共叙“光影”情缘
新华网· 2025-11-02 11:01
"影像是两岸交流最具意义的共同语言。"新党副主席李胜峰表示,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和中华摄影奖是两岸摄影人的盛会,他将全力支持此类 文化交流活动,为两岸合作牵线搭桥,为两岸和平统一共同努力。 10月31日,获奖者在第三届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颁奖礼上留影。新华社记者 段菁菁 摄 新华社杭州11月1日电(记者段菁菁)第三届海峡两岸中华摄影奖暨第六届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10月31日在杭州开幕。本次活动以"打造摄影的 中华语境,传播摄影的中华语言"为宗旨,吸引250余位两岸摄影界代表齐聚一堂,共赏中华之美,共叙血脉亲情。 据悉,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和中华摄影奖自创办以来,已累计收到两岸作品7万多幅,参与人次达70万,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品牌。本届活 动期间,浙江美术馆将展出包括特别奖作品《台湾百姓生活》在内的多项精彩展览,涵盖金银奖、新秀奖作品、《光影瞬间·映像两岸》专题摄 影展等。 10月31日,观众参观第六届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展出的作品。新华社记者 段菁菁 摄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李树峰说,两岸摄影人应以中华美学精髓为根基,以镜头为笔、影像为媒,用心用情讲好两岸中国人的故事,共同推动 中华摄影艺术迈向新高度。 活动期间, ...
两岸青年以“声”会友展现创意与才华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3 10:01
颁奖现场,两岸选手同台演绎《长歌行》《奶龙奇妙冒险》《成何体统》《许愿神龙》等热门动漫作 品,以精准的声音塑造与情绪展现,赋予角色鲜明个性,引来掌声不断。来自台湾的资深配音演员 用"蜡笔小新""名侦探柯南"等两岸青年熟知的动漫角色声音与观众互动,唤醒了跨越海峡的共同记忆。 颁奖仪式期间还举办了两岸配音人才交流计划签约仪式,为有志于配音创作的两岸青年提供更多创作、 研学机会。大陆动漫IP企业第七印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多名两岸优秀选手签约,将为他们提供动画原 片配音实践和项目共创机会。"跨越海峡·星光计划——两岸艺人经纪与培育战略合作计划"将通过艺人 经纪与音乐制作的协同合作,打造跨越两岸的声音文化精品。 海峡两岸动漫配音大赛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指导,厦门市翔安区人民政府和厦门外图集团共同主办, 已连续3届在厦门翔安举办,吸引了两岸众多青年及配音爱好者热情参与,为两岸青年搭建起配音艺术 的交流平台,也成为促进两岸动漫产业发展的合作桥梁。 作为本届大赛重要配套活动之一,两岸青年配音沙龙于颁奖当日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同步举行。现场汇 聚了两岸动漫和配音行业嘉宾、知名配音演员、两岸高校师生等面对面交流、学习互鉴,共话两岸 ...
两岸戏曲昆山同台演绎共传情
中国新闻网· 2025-10-21 13:41
活动概况 - 2025"传香缔缘"台湾妈祖慧聚昆山活动于10月18日晚在江苏昆山拉开序幕 [1] - 活动在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昆山慧聚广场举行,以妈祖文化为媒介 [1][3] - 活动吸引两岸宫庙代表、民俗文化表演团队、友会代表、客商代表等参与,通过文化交流和参访活动推动两岸民众走亲走近 [3] 文化交流内容 - 昆曲《牡丹亭》与台湾北管戏曲《三仙会》同台演绎,展现两岸传统戏曲文化魅力 [1][3] - 台湾新北市淡水南北轩北管乐团带来的《三仙会》节奏明快、曲调高亢,感染力十足 [3] - 昆山当代昆剧院带来的昆曲折子戏《牡丹亭》唱腔细腻、动作优美,赢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 [3] 区域战略意义 - 昆山是大陆台商投资最活跃、台资企业最密集、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最频繁的地区之一 [1] - 昆山着力打造台商大陆"精神家园",以妈祖文化为纽带,聚焦民俗、节庆、体育赛事等主题,积极打造一系列昆台交流品牌活动 [1] - 此次活动是两岸文化和艺术的互动交融,旨在推动两岸戏曲文化相互借鉴、融合创新 [3]
龙舟竞渡,两岸好手演绎“速度与激情”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15 06:45
两岸龙舟交流活动概况 - 2025年两岸城市龙舟交流赛在新北市微风运河举行,共有来自新北、台北、上海、南京、苏州的11支队伍、272名选手参与[1] - 活动由新北市体育总会、台北市体育总会龙舟委员会、上海市龙舟协会、南京市龙舟运动协会联合主办,苏州市龙舟协会协办[1] 赛事过程与结果 - 比赛经过三轮角逐,南京、新北、台北的队伍分获前三名[2] - 选手在风雨中奋力划桨,龙舟如离弦之箭迅疾而出,场面激烈精彩[2] 文化交流意义 - 龙舟运动体现"团结合作、力争上游"精神,不仅是体育竞赛更是宝贵的文化交流[3][6] - 两岸选手通过比赛切磋技艺、分享训练经验,有的还因共同话题成为朋友[3] - 龙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两岸同胞爱拼敢赢的精神面貌[7] 活动历史沿革 - 两岸龙舟常态化交流始于2013年上海市龙舟协会与新北市体育总会的合作[6] - 2017年南京市、台北市加入扩大为4个城市参与,2025年苏州市以特邀代表身份加入[6] 参访交流活动 - 大陆龙舟代表队成员参访了台北大巨蛋体育场和宜兰冬山河水上运动训练基地[5] - 在冬山河基地参观了两层楼高的艇库及训练设施,包括轻艇、龙舟、帆船等船艇[5] 参与者反馈 - 台北选手陈先生表示与大陆队伍同场竞技很有意义,希望未来举办更多两岸赛事[2] - 新北选手黄兆扬认为比赛为两岸青年提供了交流平台,通过聊天沟通消除了陌生感[3] - 当地居民苏诚认为两岸共赛龙舟是对传统文化民俗的共同传承[2]
大陆网友二创的《没出息》 如何席卷全台?
新浪财经· 2025-10-14 08:33
事件概述 - 大陆网友剪辑台湾民进党籍民代王世坚质询画面的二创歌曲《没出息》在抖音平台迅速走红并登上网络热搜 [1] - 该热潮跨过海峡在岛内掀起现象级网络二创风暴 成为两岸网友互动与舆论热议的焦点 [1] 传播热度与形式 - 视频以极具节奏感的电子音乐为背景 搭配王世坚在台北市议会质询时的经典画面形成强烈戏剧效果 [2] - 热潮迅速"回传"台湾 岛内出现AI技术制作的动漫版MV及幼儿模仿版等多元二创矩阵 被称为"洗脑神曲" [2] - 岛内媒体争相报道进一步推高热度 连王世坚本人也回应称"叹为观止" [2] 平台作用与文化现象 - TikTok(抖音海外版)、小红书、B站等新媒体平台已成为连接两岸年轻人的重要桥梁 [4] - 从《小苹果》《科目三》到《大展鸿图》 再到《没出息》 大陆流行文化通过新媒体在台湾广泛传播 [4] - 两岸年轻人喜好的同频共振清晰地展示了两岸青年文化密码与情感频率在数字技术催化下的必然反应 [4] 社会影响与政治内涵 - 两岸年轻人通过互联网交流互动势不可挡 民进党的"认知作战"话术及行政手段难以阻挡岛内年轻人对大陆文化的亲近 [5] - "民进党越禁 岛内年轻人越爱"成为普遍现象 绿营的封锁企图反而激发年轻世代对信息自由的渴望 [5] - 歌曲内涵已超越单纯娱乐 不少两岸年轻人以独特方式表达对民进党不满和两岸和平发展的期待 [7] - 有台湾网友将歌曲改编为《民进党没出息》 歌词直指政绩少、预算滥用及双重标准 表达深切失望 [7] - 两岸网友在作品中强调"讨绿反独"的创作初衷 呼吁"早点谈统一确实从容又游刃有余" [9]
中国故事丨两岸故宫人:百年守护 匹夫有责
新华社· 2025-10-10 11:10
故宫文物南迁历史 - 1933年民族存亡危急关头故宫人护送逾万箱故宫文物南迁行程数万里[1] - 1937年首批故宫文物自南京西迁押运负责人庄严参与押送辗转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3] - 抗战时期故宫人跟炮火抢时间找寻库房征用车辆租借船只文物损失甚微谱写文化抗战壮歌[3] - 1945年抗战胜利1947年故宫文物东归南京此后国民党当局将部分文物分三批运去台湾庄严随第一批渡海赴台[3] - 最终一万余箱文物留存大陆2900多箱被运去台湾故宫文物及其守护人分隔海峡两岸[4] 庄严的职业生涯与贡献 - 庄严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时入职至1969年由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退休职业生涯"从一而终"[3] - 在台数十年间庄严参与文物存放选址建库房清点工作曾在台中雾峰乡北沟陪伴文物15年[4] - 庄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历任主任古物馆长最终升至副院长职务[4] - 庄严参与研究运输打包方法的先秦石鼓战时迁徙后完好无损归京是其欣慰之事[4] 文物南迁的守护与传承 - 文物存放华严洞时天气好庄严和同事会将善本图书名画搬出摊挂晒晾并向孩子们讲解传世作品[8] - 在四川巴县庄严常和孩子们玩"名画接龙"游戏按朝代画家和作品顺序接龙[9] - 乱世中中国文化艺术涓滴汇入庄家孩子童年生活四子成年后分别成为美术史研究者作家书画家和摄影师[10] - 庄严晚年最大心愿是看到运到台湾的故宫文物回归北平但终未实现[1][14] 两岸故宫的交流与合作 - 2009年两岸故宫博物院院长实现历史性互访达成包括建立展览交流机制等数项共识[13] - 2011年《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让分隔两岸60余年的传世名画聚首[13] - 两岸故宫博物院在文化展览学术研讨图书出版文创推广等领域往来密切合作热络[13] - 两个故宫博物院同根同源藏品互补性强需作为整体看待才能全面认识中华文明[13] 故宫文物南迁纪念展 - 故宫博物院举办"故宫文物南迁纪念展"展出一件春秋芮公壶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呼应[12] - 展览将两岸故宫相似文物以照片布景等方式合在一起让文化以完整面貌呈现[12] - 展览重现南迁文物艰辛历程并征选了一批故宫迁台文物守护人的珍贵物件如庄严手记索予明背心等[12] - 展览做到见史见物见人展现两岸之间的文化纽带情感纽带[12]
蹚出昆台融合“样板路”
苏州日报· 2025-10-10 06:24
昆台经济合作基础 - 昆山已积累超过6100个台资项目,总投资额达700亿美元 [1] - 昆山与台资企业的合作已持续35年,当地成为台商台胞的第二故乡 [10] - 从1990年第一家台企顺昌纺织落户开始,昆山蹚出一条昆台融合发展的样板路 [1] 文化交流与融合实践 - 2025年海峡两岸中秋灯会通过主题花灯、无人机灯光秀和AR互动灯组展示两岸文化元素 [2] - 文化交流活动形式多样,包括粉彩画家邀请展展出100幅精品,昆曲艺术藏品展汇集3800多件遗珍 [5][6] - 慧聚广场片区功能提升规划将整合妈祖文化、青创基地和商业街区,打造一站式两岸生活圈 [2] 青年交流与人才扎根 - 目前有3000多个两岸家庭在昆山共筑爱巢,近4000名台商台胞子女在昆山读书学习 [10] - 台湾青年林芝羽在昆山完成从实习、就业到创业的三部曲,其黑胶咖啡馆成为两岸青年交流载体 [9] - 梦世界两岸数字文娱产业园汇聚大量两岸青年人才和明星,成为文化交流新高地 [10] 科技赋能与文化创新 - 台企友达光电为画展订制专业艺术画屏,以尖端显像技术拓展两岸数字艺术展陈交流新空间 [6] - 周庄灯会运用声光电技术,正仪戏曲文化片区让游客在实景中解谜《牡丹亭》,感受科技赋能的昆曲魅力 [3] - 灯会不止于观灯,更是一场覆盖全域的文化融合实践,激活两岸一家亲的集体意识 [3]
吟诗赏月桂香浓——合肥中秋诗会共话两岸团圆情
新华网· 2025-10-01 11:02
文化活动与交流 - 合肥市举办“庐州月·家国共团圆”2025中秋诗歌晚会,台胞与市民共同参与吟咏活动 [1] - 晚会通过视频连线台湾同胞吟诵经典诗句,并表演台湾高山族舞蹈,以文化促进两岸情感共鸣 [1] - 合肥作为刘铭传和包拯故乡,持续开展对台文化交流,包括纪念刘铭传、包公文化节及台湾青年学生徽文化夏令营等活动 [1] 经济与产业机遇 - 台胞企业家指出大陆蓬勃的科技发展为台企带来机遇,企业正越来越多地共享大陆产业向新发展的红利 [1] - 文化连两岸活动结合科技元素,台胞企业家感受到大陆厚重文化底蕴与科技发展并进的综合优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