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文物
搜索文档
100岁,故宫博物院风华正茂 迎来最好发展时期
人民日报· 2025-10-13 17:04
故宫博物院百年发展历程 - 公司于1925年成立,由帝王宫阙转型为公共博物馆,履行典藏、保管、陈列、研究和出版等职责 [1] - 1933年因日军进犯,公司理事会决议将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等机构所藏逾1.9万箱文物分五批南迁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司部处制改革加强服务功能和文物保护研究能力,南迁文物自1950年1月开始陆续北返 [1] 新时代事业发展体系 - 2019年11月公司正式提出“平安故宫、学术故宫、数字故宫、活力故宫”的四大建设体系 [2] - 公司整合文物、考古、建筑等多部门资源,推进文化遗产的系统性、整体性保护 [2] - 公司构建平台、项目、人才三位一体的学术发展体系,并积极探索数字文物资源采集共享和前沿技术开发 [2] 未来战略规划 - 公司计划加快完成《故宫保护总体规划(2026—2040)》修编,构建科学高效的文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 [3] - 公司将优化学术科研体制机制,鼓励开展以院藏文物、古建筑群等为核心的跨学科研究 [3] - 公司坚定走数字科技赋能文化发展之路,推动硬件和软件全面升级,并提供更丰富的展览展示与开放服务 [3] 文化使命与定位 - 公司从皇家禁苑到人民博物院的转型是中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征程的缩影 [4] - 公司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升文物保护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水平 [4]
中国故事丨两岸故宫人:百年守护 匹夫有责
新华社· 2025-10-10 11:10
故宫文物南迁历史 - 1933年民族存亡危急关头故宫人护送逾万箱故宫文物南迁行程数万里[1] - 1937年首批故宫文物自南京西迁押运负责人庄严参与押送辗转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3] - 抗战时期故宫人跟炮火抢时间找寻库房征用车辆租借船只文物损失甚微谱写文化抗战壮歌[3] - 1945年抗战胜利1947年故宫文物东归南京此后国民党当局将部分文物分三批运去台湾庄严随第一批渡海赴台[3] - 最终一万余箱文物留存大陆2900多箱被运去台湾故宫文物及其守护人分隔海峡两岸[4] 庄严的职业生涯与贡献 - 庄严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时入职至1969年由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退休职业生涯"从一而终"[3] - 在台数十年间庄严参与文物存放选址建库房清点工作曾在台中雾峰乡北沟陪伴文物15年[4] - 庄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历任主任古物馆长最终升至副院长职务[4] - 庄严参与研究运输打包方法的先秦石鼓战时迁徙后完好无损归京是其欣慰之事[4] 文物南迁的守护与传承 - 文物存放华严洞时天气好庄严和同事会将善本图书名画搬出摊挂晒晾并向孩子们讲解传世作品[8] - 在四川巴县庄严常和孩子们玩"名画接龙"游戏按朝代画家和作品顺序接龙[9] - 乱世中中国文化艺术涓滴汇入庄家孩子童年生活四子成年后分别成为美术史研究者作家书画家和摄影师[10] - 庄严晚年最大心愿是看到运到台湾的故宫文物回归北平但终未实现[1][14] 两岸故宫的交流与合作 - 2009年两岸故宫博物院院长实现历史性互访达成包括建立展览交流机制等数项共识[13] - 2011年《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让分隔两岸60余年的传世名画聚首[13] - 两岸故宫博物院在文化展览学术研讨图书出版文创推广等领域往来密切合作热络[13] - 两个故宫博物院同根同源藏品互补性强需作为整体看待才能全面认识中华文明[13] 故宫文物南迁纪念展 - 故宫博物院举办"故宫文物南迁纪念展"展出一件春秋芮公壶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呼应[12] - 展览将两岸故宫相似文物以照片布景等方式合在一起让文化以完整面貌呈现[12] - 展览重现南迁文物艰辛历程并征选了一批故宫迁台文物守护人的珍贵物件如庄严手记索予明背心等[12] - 展览做到见史见物见人展现两岸之间的文化纽带情感纽带[12]
学者揭秘故宫文物南迁往事:国宝的迁徙之路
中国新闻网· 2025-08-26 10:13
故宫文物南迁历史事件 - 1933年2月7日首批故宫文物从北京启运 由院秘书吴瀛负责押运[2] - 文物南迁总计13427箱又64包 另包括古物陈列所5414箱 颐和园640箱又8包8件及国子监石鼓11箱[2] - 南迁文物最初在南京火车站滞留月余 后转运至上海租界保存[2] 文物迁徙路径与时间线 - 1936年南京文物保存库建成后所有南迁文物转移至该库房[2] - 1937年因日军进攻 文物分三路向后方疏散 开始长达10年的西迁历程[3] - 中路文物于1937年11月19日水路运往汉口 经宜昌转运重庆 1938年5月全部抵渝[3] - 最终选址乐山安谷乡"一寺六祠"作为存储仓库 距城区20里[3] 文物管理机制 - 1939年颁布《本院附属办事处办事细则》等章则[3] - 1940年4月制定《南迁文物点收清册记载订误暂行办法》[3] - 采用严格制度与细致管理确保文物运输保管零差错[3] 社会支持与协作 - 地方政府 军队与民间力量全力配合文物迁徙[4] - 重庆当地民众主动提供祠堂作为文物存放场所[4] 历史研究基础 - 学术专著基于近二十年研究 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原则[6] - 书中所有照片均精确标注日期 包括1924年12月24日故宫物品点查首日上午时段影像[6] - 研究覆盖1925-1949年间七位故宫负责人历史轨迹与院史变迁[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