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物普查
icon
搜索文档
南宁区域新发现17处洞穴遗址
广西日报· 2025-06-18 11:00
此次发现的遗址均位于南宁市境内,以居址为主,少量可能为岩洞葬。这些洞穴遗址大多分布在河 流周边,洞口朝向多为南或东,距离地面2到50米不等。由于20世纪50—60年代村民取岩肥,洞内堆积 遭到破坏,仅在洞壁可见少量螺壳胶结层,部分地表有大量螺贝壳及动物化石。其中,敢防洞、敢大 洞、牛洞等遗址出土遗物丰富。敢防洞遗址出土100余件遗物,类型包括穿孔石器、砍砸器、石片、石 锤、石砧、砺石等,年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敢大洞出土60余件遗物,年代大致为新石器时代中期; 牛洞遗址文化内涵丰富,采集遗物有石器和陶器两大类,年代可能涵盖新石器时代中期和商周时期。外 山和三朝屯这2处大石铲遗址也各有收获,外山遗址为新发现,三朝屯遗址复查有新成果,推测这2处遗 址可能存在大石铲祭祀遗存。 此外,今年2月至4月,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在柳州—河池开展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洞穴专 项普查也有新发现,普查队员深入260余个洞穴,新发现45处遗址及文物散布点,采集到大量涵盖旧石 器至明清时期的文化遗物标本。(刘山 欧秋连 李蒙) 6月17日,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外公布,广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洞穴遗址专项调查在南 宁区域新发现洞穴 ...
广东公布文物“四普”阶段性成果 累计复查“三普”不可移动文物37156处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16 15:49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系列活动在潮州市潮州古城启动 [1] - 现场举办广东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阶段性成果展 [1] 文物普查成果 - 截至5月31日广东实现"三普"文物复查率100% [1] - 普查数据上传率100% [1] - 全省累计复查"三普"不可移动文物37156处 [1] - 调查新发现文物3000余处 [1] 重要新发现文物 - 广州黄埔陂头岭遗址揭示岭南新石器时代晚期最大窖穴群 [1] - 深圳新发现改革开放文物30多处包括荣根学校大门、万丰股份合作公司等 [1] - 韶关市始兴县东郊场粮仓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代表当地先进储粮技术 [2] - 中山岐澳古道五桂山段是现存唯一山地型驿道连接香山县城与澳门 [2] 科技手段应用 - 采用RTK定位、无人机航拍、激光测距仪等科技手段 [2] - 深圳宝安区利用全景运动相机为每处文物点建立全景视觉档案 [2] - 珠海采用国产化先进设备接入北斗定位系统完成66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数字化采集 [2] - 江门采用GIS技术精准复核完成3712处文物复查和80余处新发现 [2]
市政府召开第152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推进全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等工作
长江日报· 2025-06-14 08:22
6月13日,市政府召开第152次常务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研 究部署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推进全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等工作。 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接受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拜见时的重要讲 话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工作,高质量落实对口援建各项任务,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要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不断提升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促 进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 府和市委部署要求,坚决扛牢"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的使命 责任,立足全国全省大局谋划和推动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要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统 筹做强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功能,着力提升武汉都市圈发展能级和一体化发展水 平,加快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努力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要科学谋 划制定武汉都市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谋深谋实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和重大政 策,久久为功推动都市圈建设不断取 ...
以“应普尽普”促文物“应保尽保”(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6-12 06:11
文物普查属于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时代要 求。只有坚持"应普尽普""应查尽查",尽快摸清摸透文物"家底"、点亮文物"坐标",才能让更多文物得 到身份确认、获得保护认可,实现"应保尽保"。加大文物发现力度,也有助于为后续开展抢救性修复、 预防性保护提供支持,更好守护文物的安全与健康。从革命旧址到历史地标,从古村故城到水下遗存, 从山水环境到文化景观,文物普查工作将散落的文明碎片汇集成文物"家谱",串联起历史经纬,为我们 汲取文明智慧、传承文化根脉、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提供了重要参照。 贵州遵义会议旧址,诉说着中国共产党危急关头的伟大转折;重庆涪陵乌江边的山洞,记录着西部三线 建设的峥嵘过往;内蒙古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承担过1999年神舟飞船的着陆重任……近现代的遗迹及 建筑,印刻着党和人民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承载着我们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的文化密码。 正在进行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对此给予特别关注:对反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 发展史的物质文化遗产,对近代以来与重要事件、重要机构、重要人物紧密关联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加 大普查力度。这一工作指引,有利 ...
新疆文物地图更新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14 06:44
荒漠无人区专项调查队在丹丹乌里克遗址记录相关信息。 可可托海三号矿坑是一个普查点位,位于富蕴县可可托海镇东南2公里可可托海国家矿山公园内。图为 三号矿坑。 在青河县阿热勒托别镇巴斯克阿克哈仁村吾勒肯布勒合山谷,该县文物普查队正在采集岩画信息。 塔克拉玛干沙漠绵延的沙丘中,几顶帐篷立在暗夜之中。等第一缕阳光洒过这片沙漠,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荒漠无人区专项调查队将对1.5公里之外的一处遗址展开普查工作。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1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调查不可移动文物11211处,其中复核9229处,新 发现1982处。去年,丝路古道、石质文物、工业遗产等16项专项调查开展,荒漠无人区等专项调查则于 今年开展。 当一天文物普查员 日前,记者跟随"四普"队员赴丹丹乌里克遗址,体验文物普查员一天的工作。出发当天一早,胡兴军开 始安排大家将帐篷、烤馕、矿泉水等生活物资以及RTK测量仪、无人机等普查设备陆续装进几辆越野 车,原则是"根据普查天数,尽量精简物资"。 装好物资,几辆车从于田县启程,随着两边的风景变成一片片沙漠,手机信号消失不见,路也越来越难 走,去遗址必经的一段石子路更是颠簸起伏。经过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