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测距仪

搜索文档
华盛昌袁剑敏:在仪器仪表赛道推陈出新
上海证券报· 2025-07-25 02:58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 - 华盛昌成立于1991年,凭借原始设计开发和制造能力以及对市场需求的快速洞悉,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测量仪器仪表领域的代表性企业,连续多年稳居国内仪器仪表出口企业榜首[5] - 1997年公司敏锐察觉国内红外测温技术空白,踏上研发红外测温芯片征程,旨在打破西方技术壁垒并填补国内市场空白[6] - 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公司仅用三个月便将工业测温枪改造成额温枪投放市场,满足疫情防控需求并在国产防疫装备领域崭露头角[6] - 34年来公司成功开发涉及30多个领域的1000多种数字化检测产品,涵盖红外热像仪、空气质量检测仪、激光测距仪等众多品类[6] 技术创新与产品布局 - 针对光伏储能产业直流电弧火灾事故痛点,公司推出AI智能电弧检测方案,包括AFD-80、AFD-74等产品,能在小拉弧信号产生时预警[7] - 公司与南方科技大学、广州计量院等单位共建联合实验室,在新材料、新技术、新应用及标准提升等方面开展合作,为未来发展储备技术力量[7] - 全资子公司深度感测与华眸企业、华境企业共同投资设立深境智能技术公司,进军人工智能眼镜市场,计划将AI眼镜与仪器仪表相结合[8] - 公司在大模型基础上针对不同应用领域建立垂直领域AI智能体,如搭载DeepSeek大模型的AI-7760系列电能质量分析仪可生成详细测试报告[9] AI战略与工业智能化 - 公司判断检测领域将因AI发展变得更智能便捷,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领域并拓展多元AI产品矩阵[8] - 深度感测公司融合人工智能、高精度传感器等技术,为智能制造、能源环保等核心场景提供"AI+传感器"集成设备及全链路解决方案[10] - 未来公司将在医疗仪器和专业产品领域加大布局,推出高端医疗器械分析仪器和科学分析仪器,并利用AI技术提升现有产品性能[10] 全球化战略与品牌建设 - 公司自创立之初便锚定"立足中国深圳,面向世界"目标,是中国最早一批出海企业之一,创业初期从OEM代工做起[11] - 2024年公司着力提升自主品牌"华盛昌""CEM"和海外自有品牌影响力,通过市场定位和产品差异化策略增加自主品牌收入比例[11] - 公司在越南建立新制造生产基地,通过智能化生产线助力当地企业实现"检测—分析—优化"全流程升级,同时反哺国内产业链[12] - 公司战略从产品出海、技术出海和制造出海转变为将工厂搬到海外,实现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的跨越[12]
广东公布文物“四普”阶段性成果 累计复查“三普”不可移动文物37156处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16 15:49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系列活动在潮州市潮州古城启动 [1] - 现场举办广东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阶段性成果展 [1] 文物普查成果 - 截至5月31日广东实现"三普"文物复查率100% [1] - 普查数据上传率100% [1] - 全省累计复查"三普"不可移动文物37156处 [1] - 调查新发现文物3000余处 [1] 重要新发现文物 - 广州黄埔陂头岭遗址揭示岭南新石器时代晚期最大窖穴群 [1] - 深圳新发现改革开放文物30多处包括荣根学校大门、万丰股份合作公司等 [1] - 韶关市始兴县东郊场粮仓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代表当地先进储粮技术 [2] - 中山岐澳古道五桂山段是现存唯一山地型驿道连接香山县城与澳门 [2] 科技手段应用 - 采用RTK定位、无人机航拍、激光测距仪等科技手段 [2] - 深圳宝安区利用全景运动相机为每处文物点建立全景视觉档案 [2] - 珠海采用国产化先进设备接入北斗定位系统完成66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数字化采集 [2] - 江门采用GIS技术精准复核完成3712处文物复查和80余处新发现 [2]
“爱鸟周”为何不能像FI和花展那样“市区联动”
新浪财经· 2025-05-09 10:33
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模式 - F1上海站和上海国际花展采用"双区联动"模式,F1在北外滩滨江设置"格子旗嘉年华",花展以黄浦新天地和上海植物园为双主场,而爱鸟周仍以崇明为主场地,市区仅散点式公益活动 [2] - 观鸟等自然科普活动目前主要由绿化系统组织,与文旅系统割裂,商业化路径受限 [6] - "公园+商业"模式正在流行,鸟类等自然元素可作为设计元素或IP联名,静安大悦城引入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快闪店,杭州天目里结合自然元素摊位与低碳商品 [7] 观鸟活动商业化潜力 - 中国内地观鸟爱好者约34万人,以中青年为主,增长迅速 [8] - 美国观鸟旅游日均消费达200-400美元,中国观鸟设备消费分散在数码、户外等品类,如红外线仪、激光测距仪等 [12][13] - 观鸟可与露营、骑行等生活方式结合,形成新消费流派,户外品牌如巴塔哥尼亚曾与科普工作室联名 [14] 城市生态IP开发 - 上海夜鹭等动物未形成强IP,而北京雨燕、深圳黑脸琵鹭已与城市文化绑定 [6] - 夜鹭因形象独特具备IP潜力,可结合"一江一河"开发文创,如苏州河创享塔等商圈可设分展场 [8][10] - 新加坡江獭通过故事营销成为生态名片,上海需绿容局与商业运营方协作,讲好IP故事并市场化 [12] 商业场景创新 - 建议在市中心设观鸟分展场,利用"一江一河"沿岸商圈如北外滩白玉兰、前滩太古里等,打造"商业+鸟类IP"场景 [8] - 商圈可串联户外用品店、3C数码店,围绕观鸟主题促销,如单反相机、运动摄影机等设备 [13] - 明星效应(如李现观鸟)带动粉丝经济,观鸟有望成为生活方式消费新热点 [13]
莱赛激光亮相38届中国国际五金博览会
搜狐财经· 2025-03-26 19:37
公司参展概况 - 莱赛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激光测量领域前沿企业亮相第三十八届中国国际五金博览会[1] - 展会主题为"哪吒破旧 莱赛创新",通过哪吒主题cosplay和大型灯箱壁画吸引观众成为焦点[4] 技术优势与产品创新 - 展出产品涵盖激光标线仪、扫平仪、测距仪、智慧测量工具及白激光照明解决方案等全品类[6] - 电子安平激光标线仪LSG6300安平速度较上代大幅提升,采用12V锂电平台提升施工效率[6] - 优镭系列UNG6610激光地墙仪采用轻量化设计,主打实用方便[8] - LS5220双轴梯度全自动电子安平激光扫平仪配备蓝牙控制和金属上盖,提升操控便利性与精度可靠性[8] - 绿光系列手持激光测距仪通过硬件配置和软件算法达到0级测距精度[9] - 地坪测量机器人集成激光测量与导航系统,2小时完成4000平米厂房测量且误差≤±0.5mm[9] - 白激光技术已开发透射式/反射式光源模组,车灯产品将配套光阳摩托新款车型[11] 行业地位与研发实力 - 公司是激光标线仪和激光水平仪行业标准负责起草单位[12] - 拥有80余项发明专利(含10余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形成关键技术矩阵[12] - 产品线覆盖建筑测量、工业制造、智慧农业等场景,以高精度和稳定性获市场认可[12] 战略发展方向 - 推动激光测量技术与智能化、数字化深度融合,通过两化融合打造智能制造优势[14] - 未来将结合5G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测量、无人化作业领域实现突破[15] - 公司愿景为"让激光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未来新生活"[15] 市场影响力 - 产品远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智造"走向世界的典范[3] - 在激光测量领域持续创新,展现中国品牌的技术自信[15]
莱赛激光:招股说明书(上会稿)
2023-09-28 18:06
财务数据 - 2020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1.18%,各期分别为20369.47万元、26510.95万元、25178.00万元,2023年1 - 6月为1.29亿元[16][34] - 2020 - 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36.69万元、3254.16万元、3339.15万元,2023年1 - 6月为1598.57万元[34][55] - 2023年6月30日资产总计2.97亿元,2022年末为3.02亿元,2021年末为3.00亿元,2020年末为2.58亿元[34] - 2023年6月30日母公司资产负债率为24.19%,2022年末为29.94%,2021年末为35.68%,2020年末为34.54%[34] - 2023年1 - 6月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78%,2022年度为6.50%,2021年度为6.06%,2020年度为5.58%[34] - 报告期内境外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23.88%、32.44%、29.37%及25.07%[13][63] - 报告期内直接材料占生产成本的比例均超过75%[14][68] - 2020 - 2021年度汇兑损失分别为172.92万元、105.92万元,2022年度汇兑收益为245.65万元,2023年上半年汇兑损失为14.90万元[15][69][70] 股权结构 - 公司注册资本5750万元,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陆建红、张敏俐,合计控制公司75.66%股份[27][67][89] - 本次发行前总股本5750万股,拟公开发行新股1916.67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为7666.67万股,公开发行股份占比25%[109] 产品市场 - 2020 - 2022年公司建筑激光测量仪器在国内中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超20%,排名第一[32][62][161] - 2023年1 - 6月建筑激光定位收入9519.95万元,占比74.30%;工程激光智能定位收入1630.06万元,占比12.72%[172] 研发创新 - 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拥有80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45项、外观设计专利25项[52] - 公司创新研发的三个激光轴线同步正交自动控制方法实现最小激光垂直面离墙距离4mm[51] - 公司围绕激光测量和智能定位产品进行120°和360°自动化激光光源生产线智能化改造[53] - 公司构建以自主研发为核心业务体系,多项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新型正反向安平智能传感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51] 企业荣誉 - 公司2021年获评江苏省激光测量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2] - 公司2022年获得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52] - 公司2023年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52] - 公司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工程建设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50] 募集资金 - 募集资金拟用于三个项目,总额18000万元,分别为激光应用智能工厂数字化升级项目8017.58万元、研发中心建设项目7361.79万元、补充流动资金2620.63万元[57]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有7名董事,其中3名为2023年5月起任职的独立董事;监事会设3名监事,其中1名为职工代表监事[126][133] - 2023年1 - 6月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总额为139.99万元,2022年为403.06万元,2021年为350.53万元,2020年为322.56万元[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