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激光测距仪
icon
搜索文档
久之洋跌2.01%,成交额3242.82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606.9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18 10:00
股价与资金表现 - 11月18日盘中股价下跌2.01%至38.92元/股,成交额3242.82万元,换手率0.46%,总市值70.06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606.94万元,其中大单买入193.77万元(占比5.98%),卖出800.71万元(占比24.69%)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5.28%,但近5个交易日、近20个交易日和近60个交易日分别下跌0.66%、0.41%和6.87%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湖北久之洋红外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成立于2001年4月27日,于2016年6月2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红外热像仪、激光测距仪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红外热像仪55.88%,光学系统28.62%,激光测、照产品14.81%,其他(补充)0.69%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其他电子Ⅱ-其他电子Ⅲ,概念板块包括央企改革、小盘、海工装备、短报文概念、无人驾驶等 [1] 股东与股本结构 - 截至11月13日,股东户数为1.52万户,较上期减少11.91% [2] - 人均流通股为11806股,较上期增加13.52%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三大流通股东,截至2025年9月30日持股113.99万股,较上期增加58.69万股 [3] 财务业绩 - 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3.57亿元,同比增长29.12% [2] - 2025年1-9月实现归母净利润2174.61万元,同比增长7.93% [2] 分红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发现金红利2.17亿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发现金红利9828.00万元 [3]
广东税务紧跟企业发展精准施策、聚势赋能,共同书写制造业大省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国发展网· 2025-11-10 17:17
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态势 - 在第138届广交会上,广东制造的新产品如智能服务机器人、激光测距仪等受到全球客商广泛关注,成为国际市场的抢手货 [1] - 广东传统制造业正通过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主动突围,推动老产业探索新路径,实现从产线升级、产品迭代到理念焕新的多维度转型 [1] 深达威科技(广东)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在广交会上展示便携测量、工业测量和环境测量三大类核心产品,受到东南亚和欧洲客商高度关注,测距望远镜和工业测量类产品销售额实现逐年增长 [2] - 产品线从单一手持式激光测距仪拓展至六大产品线,包括激光测距望远镜、传感器、水平仪等,自2013年布局海外市场以来,产品已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公司通过广交会收集海外市场需求,针对性地优化产品,例如为海外高尔夫市场推出特定款测距望远镜新品,目前外销占比达到30% [2] - 下一步计划拓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加大绿光激光测距仪投入以增强出口竞争力 [3] - 近三年研发投入超4000万元,当地税务部门提供专属服务专班,梳理涉税管理辅导手册,协助企业合规管理研发费用 [13][14] 广东沃莱科技有限公司 - 公司在广交会展出的八电极体脂秤、智能维度尺等新产品吸引众多客商,面对全球市场复杂局势,迅速调整方向,拓宽一带一路及东南亚市场,同时扩大内销 [3] - 积极发展国内电商自有品牌,与鸿蒙智选、小米米家、京东京造等国内顶尖品牌建立深度战略合作,并拓展海外线上线下市场 [3] - 目前产品外销与内销结构占比已调整至60%和40%,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三成 [3] - 2025年上半年办理出口退税约740万元,退税款快速转化为账上资金以保障生产 [4] - 自2021年起引入ERP、MES、SCM等数字化管理系统,提高供应链透明度和管理精度,从源头防范税务风险 [15] 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研发的黑光全彩技术为全球首创,可在极低照度环境下呈现全彩图像,打破日本、德国在高端光学镜头领域的垄断 [7] - 在创立初期坚持技术立企,即便资金链濒临断裂仍坚持研发不断档,每个镜头研发投入高达400-500万元,于2008年成功开发出高倍率变焦镜头,价格仅为进口产品一半 [7] - 近5年研发投入超过销售收入的8%,拥有1164项专利,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相当于减免所得税约2260万元,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减免税款约420万元 [8] 东莞市爱玛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 公司从鞋履生产业务转型投身鞋机数控软件研发,成功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皮革排版机及裁切机,生产效能较传统刀模提升六倍,精准度提升至0.1毫米,皮革瑕疵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8%以上 [9] - 截至2025年已申请151项授权专利和9项发明专利,拥有35项注册核心技术,产品远销东南亚、南美、欧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10] - 2024年以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相当于减税260万元,软件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退税约345万元,税务部门提供一企一策服务,精准辅导企业 [10] - 公司连续7年获评A级纳税人,良好的纳税信用帮助其赢下更多合作订单 [15] 税务政策支持 - 广东税务部门持续优化出口退税流程,将符合条件的一类、二类出口企业正常出口退税业务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并健全先进制造业等重点出口企业直联制度 [5] - 在广交会期间,税务部门以图解形式梳理出口退税政策和管理要点,帮助企业更好适用政策 [5] - 中山税务部门组织骨干团队帮助企业梳理研发费加计扣除等政策要点,江波龙公司2024年度依法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金额超亿元,减免资金用于加大研发投入 [6] - 税务部门通过税收大数据关注企业需求,例如为康达玩具及时办理发票授信额度提额申请,保障企业供应链结算和资金回笼 [12] 其他代表性企业动态 - 中山市江波龙电子有限公司实现从存储贸易、存储代工到半导体存储品牌公司的跃变,设计并成功流片历史上首批UFS自研主控芯片,七成营收来自海外 [5] - 东莞康达玩具礼品有限公司从代工起步成功转型为拥有多个自有潮玩IP的生产企业,成为十五运会特许生产商,开发出30多款融合地域文化与科技元素的产品,年产能达3000万件 [11]
久之洋跌2.06%,成交额3398.71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604.0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06 10:16
股价与资金流向 - 11月6日盘中报40.40元/股,下跌2.06%,总市值72.72亿元,成交额3398.71万元,换手率0.46%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604.01万元,其中特大单净卖出134.19万元(占比3.95%),大单净卖出469.82万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19.66%,近5个交易日上涨1.76%,近20日上涨10.38%,但近60日下跌3.30%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3.57亿元,同比增长29.12%,归母净利润2174.61万元,同比增长7.93%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红外热像仪55.88%,光学系统28.62%,激光测、照产品14.81%,其他(补充)0.69% [1] - 公司主营红外热像仪、激光测距仪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10月20日,股东户数为1.66万户,较上期减少0.14%,人均流通股10819股,较上期增加0.14% [2] - 截至2025年9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三大流通股东,持股113.99万股,较上期增加58.69万股 [3]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17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9828.00万元 [3] 行业与概念板块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其他电子Ⅱ-其他电子Ⅲ [1]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小盘、央企改革、海工装备、短报文概念、航天军工等 [1]
久之洋涨2.19%,成交额1.1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7.9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8 13:52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8日盘中股价报39.69元/股,上涨2.19%,总市值71.44亿元 [1] - 当日成交1.19亿元,换手率1.69%,主力资金净流入7.90万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7.56%,近5个交易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1.56%、6.69%、1.98% [2] 公司基本概况 - 公司全称为湖北久之洋红外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4月27日,于2016年6月2日上市 [2] - 主营业务为红外热像仪、激光测距仪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红外热像仪55.88%,光学系统28.62%,激光测、照产品14.81% [2] 财务业绩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8亿元,同比增长7.58%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943.00万元,同比减少43.74%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17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9828.00万元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10月2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1.66万,较上期减少0.14%,人均流通股10819股,较上期增加0.14%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55.30万股,较上期减少48.77万股 [3] - 南方军工改革灵活配置混合A(004224)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行业与板块分类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其他电子Ⅱ-其他电子Ⅲ [2]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小盘、海洋经济、央企改革、卫星互联网、海工装备等 [2]
久之洋跌2.07%,成交额5707.35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8.8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3 11:12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3日盘中股价下跌2.07%至37.42元/股,成交额5707.35万元,换手率0.84%,总市值67.36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8.85万元,大单买入792.10万元(占比13.88%),大单卖出840.95万元(占比14.73%)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0.84%,但近5个交易日、近20日和近60日分别表现为上涨1.44%、下跌0.90%和下跌1.53% [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湖北久之洋红外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4月27日,于2016年6月2日上市 [2] - 主营业务为红外热像仪、激光测距仪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红外热像仪55.88%,光学系统28.62%,激光测、照产品14.81%,其他(补充)0.69% [2] 所属行业与概念板块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其他电子Ⅱ-其他电子Ⅲ [2]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小盘、海洋经济、央企改革、卫星互联网、海工装备等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10月20日,股东户数为1.66万户,较上期减少0.14%,人均流通股10819股,较上期增加0.14%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55.30万股,较上期减少48.77万股 [3] - 南方军工改革灵活配置混合A(004224)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1.98亿元,同比增长7.58% [2] - 2025年1-6月归母净利润为943.00万元,同比减少43.74% [2] 分红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17亿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现9828.00万元 [3]
久之洋跌2.05%,成交额7855.83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022.0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2 10:04
股价与资金表现 - 10月22日盘中股价下跌2.05%,报38.28元/股,成交额7855.83万元,换手率1.13%,总市值68.90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022.09万元,其中特大单净卖出289.57万元,大单净卖出732.52万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上涨13.39%,近5个交易日上涨1.73%,近20日上涨1.86%,近60日下跌1.09%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数据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1.98亿元,同比增长7.58%;归母净利润943.00万元,同比减少43.74%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红外热像仪55.88%,光学系统28.62%,激光测、照产品14.81%,其他0.69%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17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9828.00万元 [3] 股东与股权结构 - 截至10月20日股东户数为1.66万户,较上期减少0.14%;人均流通股10819股,较上期增加0.14%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55.30万股,相比上期减少48.77万股;南方军工改革灵活配置混合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公司概况与行业属性 - 公司成立于2001年4月27日,于2016年6月2日上市,主营红外热像仪、激光测距仪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其他电子Ⅱ-其他电子Ⅲ,概念板块包括小盘、海洋经济、短报文概念、军民融合、卫星互联网等 [1]
久之洋跌2.02%,成交额4502.33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78.7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6 13:28
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16日盘中股价下跌2.02%至36.87元/股,成交额4502.33万元,换手率0.67%,总市值66.37亿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上涨9.21%,近5个交易日上涨0.74%,近20日上涨1.10%,近60日下跌0.22% [2] - 主力资金净流入78.79万元,大单买入560.41万元(占比12.45%),卖出481.62万元(占比10.70%)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状况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1.98亿元,同比增长7.58%;归母净利润943.00万元,同比减少43.74%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17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9828.00万元 [3]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红外热像仪55.88%,光学系统28.62%,激光测、照产品14.81%,其他0.69%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10月10日股东户数为1.67万,较上期减少0.74%;人均流通股10804股,较上期增加0.74%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55.30万股,相比上期减少48.77万股 [3] - 南方军工改革灵活配置混合A(004224)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公司概况与行业属性 - 公司成立于2001年4月27日,于2016年6月2日上市,主营红外热像仪、激光测距仪等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其他电子Ⅱ-其他电子Ⅲ [2]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短报文概念、军民融合、北斗导航、卫星互联网、商业航天(航天航空)等 [2]
华盛昌袁剑敏:在仪器仪表赛道推陈出新
上海证券报· 2025-07-25 02:58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 - 华盛昌成立于1991年,凭借原始设计开发和制造能力以及对市场需求的快速洞悉,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测量仪器仪表领域的代表性企业,连续多年稳居国内仪器仪表出口企业榜首[5] - 1997年公司敏锐察觉国内红外测温技术空白,踏上研发红外测温芯片征程,旨在打破西方技术壁垒并填补国内市场空白[6] - 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公司仅用三个月便将工业测温枪改造成额温枪投放市场,满足疫情防控需求并在国产防疫装备领域崭露头角[6] - 34年来公司成功开发涉及30多个领域的1000多种数字化检测产品,涵盖红外热像仪、空气质量检测仪、激光测距仪等众多品类[6] 技术创新与产品布局 - 针对光伏储能产业直流电弧火灾事故痛点,公司推出AI智能电弧检测方案,包括AFD-80、AFD-74等产品,能在小拉弧信号产生时预警[7] - 公司与南方科技大学、广州计量院等单位共建联合实验室,在新材料、新技术、新应用及标准提升等方面开展合作,为未来发展储备技术力量[7] - 全资子公司深度感测与华眸企业、华境企业共同投资设立深境智能技术公司,进军人工智能眼镜市场,计划将AI眼镜与仪器仪表相结合[8] - 公司在大模型基础上针对不同应用领域建立垂直领域AI智能体,如搭载DeepSeek大模型的AI-7760系列电能质量分析仪可生成详细测试报告[9] AI战略与工业智能化 - 公司判断检测领域将因AI发展变得更智能便捷,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领域并拓展多元AI产品矩阵[8] - 深度感测公司融合人工智能、高精度传感器等技术,为智能制造、能源环保等核心场景提供"AI+传感器"集成设备及全链路解决方案[10] - 未来公司将在医疗仪器和专业产品领域加大布局,推出高端医疗器械分析仪器和科学分析仪器,并利用AI技术提升现有产品性能[10] 全球化战略与品牌建设 - 公司自创立之初便锚定"立足中国深圳,面向世界"目标,是中国最早一批出海企业之一,创业初期从OEM代工做起[11] - 2024年公司着力提升自主品牌"华盛昌""CEM"和海外自有品牌影响力,通过市场定位和产品差异化策略增加自主品牌收入比例[11] - 公司在越南建立新制造生产基地,通过智能化生产线助力当地企业实现"检测—分析—优化"全流程升级,同时反哺国内产业链[12] - 公司战略从产品出海、技术出海和制造出海转变为将工厂搬到海外,实现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的跨越[12]
广东公布文物“四普”阶段性成果 累计复查“三普”不可移动文物37156处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16 15:49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系列活动在潮州市潮州古城启动 [1] - 现场举办广东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阶段性成果展 [1] 文物普查成果 - 截至5月31日广东实现"三普"文物复查率100% [1] - 普查数据上传率100% [1] - 全省累计复查"三普"不可移动文物37156处 [1] - 调查新发现文物3000余处 [1] 重要新发现文物 - 广州黄埔陂头岭遗址揭示岭南新石器时代晚期最大窖穴群 [1] - 深圳新发现改革开放文物30多处包括荣根学校大门、万丰股份合作公司等 [1] - 韶关市始兴县东郊场粮仓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代表当地先进储粮技术 [2] - 中山岐澳古道五桂山段是现存唯一山地型驿道连接香山县城与澳门 [2] 科技手段应用 - 采用RTK定位、无人机航拍、激光测距仪等科技手段 [2] - 深圳宝安区利用全景运动相机为每处文物点建立全景视觉档案 [2] - 珠海采用国产化先进设备接入北斗定位系统完成66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数字化采集 [2] - 江门采用GIS技术精准复核完成3712处文物复查和80余处新发现 [2]
“爱鸟周”为何不能像FI和花展那样“市区联动”
新浪财经· 2025-05-09 10:33
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模式 - F1上海站和上海国际花展采用"双区联动"模式,F1在北外滩滨江设置"格子旗嘉年华",花展以黄浦新天地和上海植物园为双主场,而爱鸟周仍以崇明为主场地,市区仅散点式公益活动 [2] - 观鸟等自然科普活动目前主要由绿化系统组织,与文旅系统割裂,商业化路径受限 [6] - "公园+商业"模式正在流行,鸟类等自然元素可作为设计元素或IP联名,静安大悦城引入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快闪店,杭州天目里结合自然元素摊位与低碳商品 [7] 观鸟活动商业化潜力 - 中国内地观鸟爱好者约34万人,以中青年为主,增长迅速 [8] - 美国观鸟旅游日均消费达200-400美元,中国观鸟设备消费分散在数码、户外等品类,如红外线仪、激光测距仪等 [12][13] - 观鸟可与露营、骑行等生活方式结合,形成新消费流派,户外品牌如巴塔哥尼亚曾与科普工作室联名 [14] 城市生态IP开发 - 上海夜鹭等动物未形成强IP,而北京雨燕、深圳黑脸琵鹭已与城市文化绑定 [6] - 夜鹭因形象独特具备IP潜力,可结合"一江一河"开发文创,如苏州河创享塔等商圈可设分展场 [8][10] - 新加坡江獭通过故事营销成为生态名片,上海需绿容局与商业运营方协作,讲好IP故事并市场化 [12] 商业场景创新 - 建议在市中心设观鸟分展场,利用"一江一河"沿岸商圈如北外滩白玉兰、前滩太古里等,打造"商业+鸟类IP"场景 [8] - 商圈可串联户外用品店、3C数码店,围绕观鸟主题促销,如单反相机、运动摄影机等设备 [13] - 明星效应(如李现观鸟)带动粉丝经济,观鸟有望成为生活方式消费新热点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