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物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9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修缮完工 姑苏区扎实推进中央专项支持项目
苏州日报· 2025-07-23 08:26
专项资金支持文物保护 -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投入5000万元用于姑苏区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修缮 [2] - 项目覆盖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及古城全域,涉及文物资源调查、修缮、消防提升等数十项工作 [2] - 专项资金撬动地方配套投入,短期内实现未定级文物保护能级跃升 [3] 文物修缮进展与成果 - 已完成9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修缮,保护面积近9000平方米 [1] - 近期完工的仓桥浜邓宅、西支家巷沈宅、悬桥巷丁氏济阳义庄均遵循"最小干预"原则修复 [4] - 西支家巷沈宅将结合苏式院宅风貌与金融产业功能,打造古城宅园文化展示地 [4] 文物资源现状与价值 - 姑苏区现有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约1400处,涵盖明清至民国时期,形成完整城市历史序列 [2] - 未定级文物是未来市级、省级及以上文保单位的后备力量 [4] - 丁氏济阳义庄修缮后将聚焦家风文化传承,打造"人文经济"新地标 [4] 保护策略与社会效益 - 采用"绣花"功夫推动未定级文物集中连片保护,消除居住类文物安全隐患 [5] - 已形成潘祖荫故居、古昭庆寺等经典案例,植入文商旅游业态实现保护与发展平衡 [6] - 修缮后文物具备提级潜力,可充实市保以上文物数量并巩固古城历史底蕴 [6]
北京新规征求意见:具备条件的长城点段应辟为游览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6 16:08
长城保护政策更新 - 北京将建立长城信息化监测平台并实施分类修缮工程,禁止遗址长城重建 [1] - 具备条件的长城点段将被辟为参观游览区,市民可在7月31日前对《北京市长城保护条例(草案)》提出意见 [1] 长城保护范围扩展 - 新《条例》提出5章38条举措,聚焦系统性保护、精细化管理和活化利用深度 [2] - 长城保护范围扩大,涵盖相关文物古迹、革命史迹、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历史建筑等 [2] - 北京将编制并公布长城相关文化遗产名录,建立长城生态保护制度 [2] 多部门协同保护机制 - 政府将建立文物、文旅、规划等12个部门联动责任机制,协同推进长城保护传承利用 [2] - 北京将与长城沿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合作,开展价值研究、合作修缮、信息共享等工作 [2] 科技赋能长城保护 - 北京将推进科技应用创新,建立长城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展病害与灾情预警管理 [3] - 文物部门将分类实施保养维护、抢险加固、修缮等保护工程,禁止对遗址长城进行原址重建 [3] - 攀岩、刻划、野营等9类破坏行为被禁止,非参观游览区将采用电子围栏、无人机巡查等科技手段 [3] 长城文化传承与利用 - 北京将建立长城主题阐释展示体系,支持沿线博物馆、陈列馆等开展文化活动 [4] - 设立"长城保护日",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4] - 具备条件的长城点段将辟为参观游览区,整合文旅资源,培育新业态 [4] - 长城参观游览区名录实施动态管理,文物部门每5年评估开放条件 [4]
我省开展文物保护法普法宣传活动
辽宁日报· 2025-06-30 09:19
辽宁省文物保护法普法宣传活动 - 6月以来线上线下结合开展2025年辽宁省文物保护法普法宣传活动 深入学习宣传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推动全民参与文物保护工作 [1] - 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通过专题学习 辅导讲座 研讨交流等活动 帮助党员干部精准把握法律基本原则与主要内容 增强依法保护文物的意识和能力 [1] - 文物部门着重加强对管理人员 执法人员及从业人员的专项培训 提升依法履职水平 [1] - "文物保护法普法答题活动"成为亮点 线上吸引大量民众参与 线下全省各大博物馆 古建筑等文博场所设置答题点 市民游客扫码参与 形成全民参与的热烈氛围 [1] 各地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 沈阳市启动"公众考古活动季(第三季)" 推出十一大单元60余项公众考古活动 深入社区开展"文物微课堂""老建筑影像采集"等互动项目 鼓励市民成为文物的"发现者""记录者""守护者" [2] - 大连市各司法所联合社区 通过案例剖析 互动问答普及法律知识 部分社区推出"数字考古+非遗手作"体验活动 让居民在实践中增强保护意识 [2] - 阜新市以"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为主题 展示51项非遗代表性项目 带来特色表演盛宴 [2] - 葫芦岛市在九门口长城景区发布文化遗产保护倡议书和"长城司法保护令" 揭牌成立"葫芦岛市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基地" [2] 文物保护协同合作与执法 - 辽宁省文物资源丰富 拥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 要求文物 司法等部门协同合作 严格落实文物保护主体责任 持续加强文物保护执法队伍建设 加大执法力度 严肃查处文物违法犯罪行为 确保法律严格实施 为辽宁文化遗产保护筑牢坚实屏障 [2]
加快挖掘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新路径
科技日报· 2025-06-25 09:13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 国家数据局联合各部门深入推进"数据要素×"行动,加快挖掘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新模式、新路径 [1] -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制度规则尚待完善,发展路径有待探索 [1] - 国家数据局会同多部门部署开展"数据要素×"试点,破解行业内数据汇聚、流通、使用等环节的堵点、卡点、难点 [1] 气象数据应用 - 中国气象局向全社会开放5批12类100余种气象数据,累计向130万多用户提供13PB气象数据 [2] - 气象数据支撑20余个行业和领域创新开发应用 [2] - 气象数据适用场景广、应用潜力大,与经济社会千行百业息息相关 [2] 文物数据建设 - 国家文物局累计汇聚文物数据总量超180TB [2] - 建成文物保护领域首个科学数据中心,收审155个数据集,数据量达3.8TB [2] - 稳步推进国家文物资源大数据库(中国文物云)建设,持续扩大文物基础数据规模 [2] 资本市场数据应用 - 深圳证券交易所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风险数据共享,为行业风险管理提供新思路 [2] - 湖南股权交易所有限公司借助区块链推动多维数据应用,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2] 数据要素跨行业价值 - 数据要素正在重塑金融服务模式、提升气象服务精度、激活文化遗产价值、优化中医药诊疗体系等 [3] - 数据要素在千行百业释放特有的要素价值 [3]
“数据要素×”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新华社· 2025-06-24 15:51
数据要素×行动成效 - 国家数据局介绍"数据要素×"行动开展一年多来取得阶段性成效,挖掘出一批优秀数据开发利用解决方案,有效推动各行业领域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1] - 行动以试点建设为牵引,部署开展了金融服务、气象、中医药等领域"数据要素×"试点,加快破解行业内数据汇聚、流通、使用等环节堵点卡点难点 [1] - 发布两批共48个"数据要素×"典型案例,促进以数据破解行业发展难题、以数据助力行业焕新提质 [1] - 启动"数据要素×"大赛,去年吸引超过1.9万支队伍约10万人参赛,涌现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高价值的数据开发利用项目 [1] 各行业数据要素应用进展 - 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开展金融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 [2] - 中国气象局构建覆盖全球、区域、局地的数据产品体系,向社会开放5批12类100余种气象数据,累积向130多万用户提供13PB气象数据,支撑20余个行业和领域创新开发应用气象数据 [2] - 中国证监会稳步推进数据要素在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 [2] - 国家文物局持续扩大文物基础数据规模,建成文物保护领域首个科学数据中心 [2] 下一步工作计划 - 国家数据局将联合各部门持续深入推进"数据要素×"行动,从典型应用场景入手,加快挖掘更多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新模式新路径 [2] - 希望更多企业能够参与到相关试点、案例遴选及大赛活动中来,共同激活数据要素价值,为各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2]
首个文物保护领域科学数据中心建成!数据量达到3.8TB
南方都市报· 2025-06-24 12:12
政策规划与顶层设计 - 国家文物局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关于加强文物科技创新的意见》《"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文件,部署建设国家文物资源大数据、智慧博物馆等任务 [2] - 编制《国有文物资源数据管理办法》,推动文物数据开放共享 [2]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 国家文物资源大数据库(中国文物云)累计汇聚文物数据总量超180TB [2] - 建成文物保护领域首个科学数据中心,收审155个数据集,数据量达3.8TB [2] - 逐步整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并将文物资源空间信息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2] 数据标准化与质量提升 - 研究文物数字化标准体系,构建数据采集、加工、存储、传输、交换等全流程架构 [3] - 发布4项行业标准,包括可移动文物和石窟寺的二维/三维数字化采集与加工技术要求 [3] 数字化应用与创新 - 敦煌研究院研发文物安全监管平台,融合物联网、GIS+BIM、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平安石窟"安全管理模式 [4] - 针对破碎文物(如兵马俑、陶瓷)建立三维模型,实现计算拼合与虚拟复原 [4] - "锦秀"丝绸世界互动地图汇聚全球99个国家的12915条丝绸数据,实现多语种开放共享 [4] 智慧化管理与公共服务 - 故宫博物院数字孪生智慧管理平台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 [4] - 全国7046家博物馆累计推出线上展览13万余个,举办线上教育活动4.7万余场,网站访问量超20亿人次 [5] - 构建书画、简牍、青铜器等高质量知识库,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5]
央行:将研究制定新阶段金融科技发展规划 推动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智通财经网· 2025-06-24 11:28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规划 - 研究制定新阶段金融科技发展规划 出台深化运用金融科技推动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政策文件[1] - 全面实施2022-2025年金融科技发展规划 促进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和金融服务深度融合[9] - 开展金融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等试点示范项目[2] 金融数据安全管理 - 发布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 指导机构依法保障业务数据安全[9] - 实施金融数据安全分级指南行业标准 落实金融数据生命周期全过程安全管理策略[10] - 推动金融业数据能力建设指引 明确数据共享、隐私保护、质量管理的实施路径[10] 资本市场数据要素应用 - 中国证监会评选出第一批11个"数据要素×资本市场"专项试点项目 涵盖证券市场、期货市场等领域[17] - 上期所有色金属数据系统、深交所区块链风险数据共享平台等3个案例入选行业典型案例[18] - 规划证券期货行业未来三年高质量数据集建设目标 推进数据资源高质量发展[19] 气象数据要素开发 - 中国气象局向全社会开放5批12类100余种气象数据 累积服务130万用户并提供13PB数据[13] - 广东省气象局"气象数据要素融合应用众创平台"获2024年大赛气象赛道一等奖[12] - 构建气象数据身份标识体系 已发放标识超过90万张实现全生命周期监测[14] 文物数据资源建设 - 国家文物局累计汇聚文物数据总量超180TB 建成文物保护领域首个科学数据中心[21] - 敦煌研究院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实现"平安石窟"管理模式 故宫博物院构建数字孪生智慧管理平台[22] - 全国7046家博物馆推出线上展览13万余个 网站访问量超20亿人次[23] 中医药数字化发展 - 国家中医药局布局12个数字中医药试点 建设2156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4] - 成都中医药大学研发中药全产业链大模型"本草智库" 浙江推出数字健康人"安诊儿"[31] - 开展127个智慧中医医院试点项目建设 加强中医电子病历、名老中医传承等智慧应用[24] 数据要素大赛赛题设置 - 金融服务赛道设置人工智能舆论治理、绿色金融等4大赛题 聚焦数据要素与资本市场融合[26] - 文化旅游赛道以"保护-利用-共享"为核心 设置文物数字化保护等3个方向赛题[27][28] - 气象服务赛道突出防灾减灾、气候变化应对等方向 鼓励融合5G-A基站、智能汽车等新型数据源[34][35]
科技赋能 西安城墙保护取得新成果
中国发展网· 2025-06-23 23:20
数字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 西安城墙管委会凭借《数字赋能焕发城墙新生 智慧管理守护文化遗产》项目获评"2024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入围案例",从251个有效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 [1] - 西安城墙(西南区域)预防性保护项目荣膺"2025年度陕西省优秀文物保护项目"和"西安市文物保护展示示范工程" [1] - 西安城墙作为全国首批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试点单位之一,构建了系统性、科学性、富有特色的预防性保护体系 [1] 数字化保护的具体措施 - 西安城墙信息中心配备精度达厘米级的全域数据模型,实时显示入园人数、墙体健康状况、积水情况和水质数据 [2] - 采用地质雷达、高精度面波探测等10余种技术对13.74公里长的城墙进行"全身CT扫描",发现1300多处隐蔽空洞及836处疏松体 [2] - 通过无人机摄影、激光扫描等技术完成数据采集和三维建模,实现文保无损探测领域重大突破 [2] 监测与预测系统 - 基于3000多个变形监测点位和1300多个智能传感设备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 [2] - 结合AI算法深度学习,实现结构病害趋势预测准确率超92% [2] - "数字方舱"将文物保护从"经验驱动"推向"数据驱动"的新阶段 [2] 技术合作与创新 - 联合兰州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成立联合实验室,攻克电磁探测、城砖修复等关键技术 [3] - 建成线上"文物医院",依托5G+实现专家远程会诊 [3] -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可感知、可参与、可受益的公共事业 [3]
荷兰向尼日利亚归还百余件贝宁青铜器
中国新闻网· 2025-06-23 10:25
文物归还事件 - 荷兰将119件贝宁青铜器正式归还尼日利亚,履行了今年2月的承诺 [1] - 移交仪式在拉各斯国家博物馆举行,其中4件文物在该馆永久展出,包括国王头像、象牙雕和两件动物形青铜器 [1] - 其余文物将交还给尼日利亚南部贝宁王国的传统统治者贝宁奥巴二世 [1] 文物来源与历史背景 - 归还的119件文物中有113件来自荷兰莱顿的博物馆 [2] - 莱顿世界博物馆负责人承认这些艺术品是通过暴力手段获得的 [2] - 贝宁青铜器可追溯至16至18世纪,是贝宁王国艺术的代表 [2] - 1897年英国军队掠夺了约3000件贝宁文物,大部分流散至欧美 [2] 尼日利亚政府表态 - 尼日利亚国家博物馆和古迹委员会负责人表示文物回归有助于恢复民族精神、自豪感和尊严 [1] - 艺术文化旅游和创意经济部长强调尼日利亚有权收回属于自己的历史和遗产 [1] - 尼方感谢荷兰树立良好典范,希望通过文化外交深化双边关系 [1] 国际影响与后续行动 - 德国已与尼日利亚签署协议,承诺归还超过1000件贝宁青铜器 [1] - 尼日利亚媒体评价此次归还是文化尊严恢复的标志,为西方国家归还殖民时期掠夺文物树立了典范 [1] - 尼日利亚2022年正式发起全球文物返还请求,推动文物回归 [2]
文物防震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河南工作站揭牌
河南日报· 2025-06-22 07:20
文物防震科研基地建设 - 国家文物局批准设立以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为依托单位的文物防震重点科研基地[1] - 该基地是国家文物局首个以文物防震保护为主要研究方向的重点科研基地[1] - 基地河南工作站于6月17日在郑州揭牌成立[1] 工作站合作内容 - 科研基地与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签订工作站合作共建协议[2] - 将系统开展河南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稳定性风险调查研究并形成报告[2] - 对省内可能存在风险的文物建筑开展测绘、勘察、无损检测等工作[2] - 调查研究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形式、砌筑规则、材料构成等关键参数[2] 近期重点工作 - 选取开封繁塔、佑国寺塔(铁塔)、永泰寺塔等重点古建筑开展先期研究[2] - 强化应用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河南经验"[2] 文物保护科技发展 - 科技赋能已成为新时代文物保护工作的关键支撑[3] - 工作站挂牌是提升河南省文物保护科技水平的关键举措[3] - 将加强河南省文物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