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体育运动
搜索文档
上海市体育消费发展研究(篇二)
搜狐财经· 2025-10-07 09:42
新兴体育运动消费 - 消费理念转向体验消费,社交化、娱乐化、个性化成为主要驱动力,带动露营、登山、骑行、飞盘、匹克球等新兴运动项目加速推广 [1] - 2023年有近三成上海市居民参与过新兴运动,市场呈现多元化和大众化共同发展格局 [2] - 虚拟体育运动和山地户外运动具有广泛群众基础,高频参与人数多且人均消费水平适中;极限运动和冰雪运动专业化程度高,高频参与人数少但人均消费显著偏高,极限运动高频群体人均消费达7837.9元 [2] - 山地户外运动人均消费304.4元,高频群体人均消费2787.0元;虚拟体育运动人均消费413.5元,高频群体人均消费3162.2元;冰雪运动人均消费193.4元,高频群体人均消费5573.6元;水上运动人均消费94.5元,高频群体人均消费2066.7元 [4] 体育赛事消费拉动 - 体育赛事是体育产业核心,能有效带动旅游、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消费,产生巨大社会经济效益 [4] - 2023年上海共举办118项国际国内体育赛事,19万人次参赛,129万人次现场观赛,赛事共带动消费37.13亿元,其中核心消费7.99亿元、相关消费29.14亿元 [5] - 2023年上海市居民赛事各项费用消费包括门票、节目、参赛费和报名费均有所增加 [5] 夜间体育消费趋势 - 夜间体育消费成为夜经济新增长点,夜间赛事、体育夜市、晚间健身课程等兴起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多元化需求 [6] - 2023年上海市民夜间体育消费发生率为24.8%,人均夜间体育消费金额占人均体育消费金额比例达40.9% [7] - 90后是夜间体育消费主要人群,发生率37%,夜间消费金额占总体育消费金额比重45.9%;00后及以后群体也是重要人群 [7] - 体育健身活动类消费的夜间发生率最高达12.2%;居住地越靠近市中心,夜间体育消费占比越大 [7] 未成年群体体育消费 - 未成年群体体育消费黏性高,17岁及以下群体体育消费发生率高达96.9%,显著高于成年人群体的83.4% [11] - 未成年人体育消费金额远高于成年人,2023年两者差距在4000元左右 [11] - 未成年人服务类消费金额增长显著,尤其是“到外地或国外观看或参加比赛活动及产生的衣食住行、休闲娱乐”项目人均金额增加1117.5元,“健身会费及指导”项目人均金额增加315.5元 [11] - 在运动服装鞋帽、运动装备器材、户外运动装备、体育培训和教育等消费细项上,未成年人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成年人 [14] 体育消费结构与水平 - 2023年上海市服务型体育消费占人均总体育消费支出的48.8%,实物型与服务型体育消费发展不平衡 [17] - 3-17岁未成年人人均体育消费总金额最高,达8292.9元,远高于18-34岁群体的4622.3元和60岁及以上群体的1569.7元 [15] - 未成年人在体育培训和教育项目上人均消费1320.6元,健身会费及指导项目上人均消费1696.6元,均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群体 [15] 体育消费供给与基础设施 - 体育消费市场存在供给质量不高问题,产品与服务供给不能完全适应居民消费需求个性化、多样化、体验化升级趋势 [18] - 体育空间场地设施仍以步道、篮球、足球等传统项目为主,无法适应水上、冰雪等新兴运动项目的小众化消费趋势 [19] - 体育用品制造业核心关键技术有待突破,高端装备制造、智能装备、可穿戴设备等创新力度不够 [19] - 体育赛事消费存在结构性供需矛盾,顶级观赏型赛事需求大于供给,赛事服务水平及消费环境有提升空间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