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四军
icon
搜索文档
一新四军向老妇买粮食,却被她一把抓住他的胳膊追问:你们住哪儿
搜狐财经· 2025-06-24 14:01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故事主要围绕新四军战士在皖南事变后的生存与群众关系展开,以下是关键要点总结: 历史背景 - 皖南事变中新四军付出近7000人牺牲后成功突围,第七师挺进团的连长刘金生和指导员赖维纪因重伤滞留[3] - 组织安排通讯员小陈和小邢照顾伤员,四人转移至阎王寨由游击队员叶茂生负责,但叶半月后因被俘叛变[5] 生存危机 - 伤员转移至北山隐蔽山洞后粮食短缺,两天内耗尽存粮,仅靠饮水维持[7] - 小陈冒险下山购粮,连续遭遇农户拒绝,最终向一位老妇坦白新四军身份[9][11][12][13] 群众支援 - 老妇得知新四军身份后主动提出送饭,要求获知藏身处以便每日送餐[14][18] - 老妇与儿媳轮流送饭采药,拒绝战士们的金钱回报以避免暴露风险[24][26] - 伤员在群众照料下逐渐康复,但后期老妇家庭出现变故(原文未完整交代)[28][29] 人物关系 - 小陈作为通讯员承担购粮任务,初期因隐瞒身份遭拒,后以真诚获得群众信任[1][12][18] - 连长刘金生始终保持警惕,对小陈透露藏身处的行为提出严厉批评[20][21] - 老妇从初始戒备("滚出我家")转变为主动承担风险支援新四军[9][14][24] 注:因文档内容为历史叙事,不涉及公司或行业分析,故按故事线提取核心事件与人物互动关键点。
桌子被子当掩护  迎着弹雨往前冲(时空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6-19 05:53
孙业满在接受采访。 人民网记者 崔新耀摄 孙业满与孩子们交流。 刘念胜摄 听说有记者来访,一大早,孙业满便让女儿整理好缀满勋章的军装,自己则坐在客厅一角静静等待。透 明桌垫下铺满的相片、奖状、报功书,记录着这位老人过往的峥嵘岁月。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战争,孙业满历经大小战斗百余场,荣立战功10余次。这些年, 虽然记忆力已大不如前,但时至今日,他仍然能一字不差地唱出当年的歌:"我们是新四军,我们是一 家人,战斗在一起,生活也不分,同生死、共患难,大家一条心……" 第一次扛枪什么感觉? "枪是用来保护家人、保护战友、保护自己的,跟对了队伍,就不怕打不赢" 说起自己的童年,孙业满面色一下子凝重起来。"总结成6个字,就是'吃不饱,穿不暖'。" 1926年1月,孙业满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大明堂村。他5岁那年,外出做工的父亲因锅炉房爆炸不幸离 世,母亲后来改嫁,年幼的孙业满与哥哥姐姐只能和奶奶相依为命。"冬天穿的棉袄,破了好多洞,手 上全是冻疮;粮食不够吃,只能去挖野菜,长身体的时候,睡觉时饿得心里发慌……" 更大的不安,来自侵略者的肆意掠夺。"日伪军经常下乡'扫荡',见什么就抢什么,牲口早就没有了, 攒下 ...
诉说人民军队与人民的血脉相连(文化中国行·走进抗战专题博物馆(纪念馆))
人民日报· 2025-06-15 06:14
新四军纪念馆概况 - 新四军纪念馆位于江苏盐城,主体建筑线条刚劲有力,灰白色外墙象征铁军将士坚如磐石的革命信念,主入口上方有"N4A"英文缩写造型 [6] - 纪念馆是全国唯一全面反映新四军历史的综合性纪念馆,珍藏1.8万余件(套)文物史料 [7] - 纪念馆承载抗战史诗和解读"民心密码"的鲜活教材,通过文物、故事、艺术形式展现新四军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6][12] 历史文物与展品 - 展馆陈列新四军不同时期臂章,包括初期"抗敌"样式、英文"N4A"样式和抗战胜利后汉字"新四军"样式,反映军队性质变化 [7] - 1939年10月11日《抗敌报》刊登的《新四军军歌》歌词原件保存完好,其中"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体现战略方向 [8] - 王海纹烈士的旗袍和镶照片戒指是重要文物,展示17岁烈士为理想信念献身的事迹 [8][9] - "宋公堤"修筑纪念石碑和《白菜心》歌谣镌刻墙体现新四军"一心为民"的实践 [10][11] 历史数据与影响 - 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对日伪军作战2.46万余次,歼灭日伪军47万多人 [11] - 新四军从组建时1万多人发展到主力部队21万余人、地方武装9.7万余人、民兵自卫队96万余人,成为华中抗日战场中流砥柱 [11] - 新四军共有8万多将士牺牲,盐城现有128处以烈士命名的镇村、248处革命遗址和1.8万余名长眠烈士 [11] 现代传承与教育活动 - 纪念馆推出"红色大讲堂"主题党课,采用"理论阐释+艺术演绎+实践体悟"三维模式,包括情景剧《永不逝去的芳华》和《一块石头的自述》讲述 [12] - 发起"穿越时空的对话·写一封信给你"青少年书信活动,征集并展示中小学生写给革命先烈的信件 [13] - 策划"馆藏革命文物巡展"在全国多地展出,征集到革命文物50余件(套)、珍贵史料220余件,填补部分历史研究空白 [12][13] - 与盐城市委党校开设联合党课,以新四军赢得民心的经验引导干部加强作风建设 [13]
皖南事变后,重建的新四军领导班子都是谁呢?
搜狐财经· 2025-05-17 13:13
新四军重建背景 - 抗战全面爆发后八省十三个地区游击队整编成新四军,叶挺担任军长[1] - 1941年皖南事变导致2000多名新四军战士突围,但大部分牺牲、失散或被俘[1] - 领导层遭受重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和副参谋长周子昆被叛徒杀害[1] - 叶挺被捕囚禁五年多,抗战胜利后释放但因飞机失事遇难[1] 新四军重建后架构 - 重建后新四军由七个师组成,师长包括粟裕、张云逸、黄克诚、彭雪枫、李先念、谭震林和张鼎丞[1] - 陈毅担任代理军长,原为第一支队支队长,因叶挺被囚禁临危受命[3][4] - 政委刘少奇曾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和华北根据地创建,皖南事变后协助扭转困境[4] 新四军核心领导班子 - 副军长张云逸参与黄花岗起义和百色起义,原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6] - 参谋长赖传珠参与军部筹建工作,被誉为"大管家",负责战时组织协调[8] - 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为闽西革命根据地创建者之一,曾负责江北指挥部政治工作[10] 领导层历史贡献 - 陈毅与毛泽东、朱德并称井冈山三巨头,坚持三年游击战争[3] - 张云逸在陈毅缺席时实际领导部队,整合分裂的武装力量[6] - 赖传珠在解放战争时期调任东满副司令员并立下战功[8] - 邓子恢参与创建皖东抗日根据地,奠定新四军抗战基础[10]
重新组建的新四军有多牛掰,重要岗位,都是由名将,能臣担任
搜狐财经· 2025-05-15 15:35
新四军的军长是陈毅,他是建国后的十大开国元帅之一。陈老总不仅在军事上有卓越的才能,同时在政治和外交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 一位文武兼备的全才。 尽管国共两党在此期间进行合作,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内部,仍有一部分顽固派对新四军和八路军心存敌意。随着新四军不断壮大,蒋介石 对其愈加警惕,最终,蒋介石所领导的国民政府在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新四军的政委是李先念同志,他是一个杰出的革命家和政工工作者。李先念在革命战争胜利后,还担任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职务,成为建国 初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方八省的红军将士在坚持游击战争的过程中,经过改编成立了新四军,军长由叶挺将军担任,副军长是项英,下辖 四个支队,总人数超过万余人。尽管新四军人数较少,但每一位将士都有着强烈的爱国之心,誓死保卫家园。因此,成立后不久,新四军便全 身心投入了抗击侵略者的战斗。然而,新四军在深入敌占区作战时,不仅要面对日军的侵略,还需防范来自蒋介石国民政府的敌对势力。 这次事变中,叶挺将军被囚禁,副军长项英不幸遇难,副参谋长周子昆与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也在战斗中牺牲。同时,新四军还损失了6000余名 战士,成为 ...
1944年,一土匪头子派人送来一张借条:希望新四军接济40万发子弹
搜狐财经· 2025-05-13 01:16
王鼎山生平事迹 - 1944年王鼎山率领被围困两个月的队伍向新四军求援40万发子弹并决定投奔[3] - 王鼎山出身嵊县贫寒农家因反抗地主压迫被迫落草为寇[6][7][9] - 其队伍专劫土豪劣绅并将财物分给贫民被百姓誉为"及时雨宋江"[10] 抗日武装发展 - 王鼎山利用游击战术伏击日军缴获三八式步枪和轻机枪壮大装备[11] - 队伍规模因抗击日军和保护百姓而不断扩大[10][11] - 1944年面临国民党清剿时率部正式加入新四军[16] 与新四军合作 - 中共秘密党员陈力平渗透队伍引导王鼎山接受革命思想[13] - 陈力平评价王鼎山"有强烈民族意识的英雄"并促成合作[15] - 加入新四军后部队被整编为华东野战军参与解放战争[16] 历史评价 - 从草莽英雄转型为抗日核心力量[10][16] - 因民族大义和战功被历史铭记[18]
新四军成立时,四大支队的司令分别是谁,后来被授予什么军衔?
搜狐财经· 2025-05-08 20:06
新四军成立背景与初期组织架构 - 新四军于1937年12月25日在湖北汉口成立,全称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由南方八省红军和游击队整编而成 [1] - 初期领导层包括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政治部主任袁国平 [1] - 下设四个支队和一个特务营,成为早期核心作战力量 [1] 各支队兵力与装备情况 第一支队 - 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初期兵力1000余人,后扩至2300余人 [3] - 装备极差,平均十几人共用一把枪,兵员主要来自湘鄂赣边、湘南红军及赣粤边等游击队 [3] 第二支队 - 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由谭震林后调整为粟裕,兵力约1800人 [3] - 装备水平与第一支队相近,兵员主要来自闽西、闽赣边及闽粤边游击队 [3] 第三支队 - 司令员张云逸(兼任新四军参谋长),初期无副司令,后由谭震林接任,兵力约2100人 [5] - 装备优于前两支队伍,实现人手一枪并配备机关枪,兵员来自闽北、闽东红军 [5] 第四支队 - 司令员高敬亭(无副司令),兵力3100余人,为新四军规模最大、装备最精良的支队 [5] - 由红28军改编而成,高敬亭曾任红28军政委,作战经验丰富 [5] 将领后续发展与1955年授衔情况 - 陈毅:新四军重组后代军长,解放战争任第三野战军政委,1955年获授元帅 [7] - 傅秋涛:参与济南、淮海等战役,1955年获授上将 [9] - 张鼎丞:解放战争任华中军区司令员,因转地方未参与授衔 [11] - 粟裕:解放战争表现卓越,1955年获授大将 [11] - 张云逸:1955年获授大将 [13] - 谭震林:转任地方未参与授衔 [13] - 高敬亭:1939年早逝,未参与授衔但资历深厚 [15] 新四军历史评价 - 整体实力弱于八路军,但将领在艰苦条件下表现卓越,创造重要战果 [15]
新四军组建初期的四个支队的司令员都是谁,55年授什么军衔?
搜狐财经· 2025-05-08 13:36
新四军四个支队及其司令员 第一支队 - 第一支队由留守苏区根据地的红军部队合编而成,根基部队来自傅秋涛在湘鄂赣边区重建的红16师 [2] - 陈毅早年参与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后随部队上井冈山,担任红四军第13师师长,长征后留守江西负责根据地工作 [2] - 1937年新四军成立时陈毅被任命为第一支队司令员,后与第二支队会师成立江南指挥部,皖南事变后重组为新四军军长 [2] - 解放战争期间陈毅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建国后调任上海市市长和外交部部长,1955年晋升元帅 [2] 第二支队 - 第二支队由闽西、浙南及闽赣边的红军游击队合并而成,主要源自粟裕与刘英领导的红十军团余部 [4] - 张鼎丞早年参与闽西革命工作,担任红四军第四纵队党代表,1937年成为第二支队司令员 [4] - 第二支队与第一支队会师后成立江南指挥部,皖南事变后重组为第7师,张鼎丞调任华中军区司令员 [4] - 建国后张鼎丞担任福建省书记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因长期从事地方工作未获军衔 [4] 第三支队 - 第三支队由闽东和闽北地区的红军游击队合并而成,主要源自叶飞领导的闽东独立师 [5] - 张云逸参与过黄花岗起义和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时在第4军任参谋长,1929年发动百色起义成立红7军 [5] - 1937年张云逸调入新四军担任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皖南事变后任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 [5] - 解放战争期间担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授予大将军衔并享受元帅待遇 [5] 第四支队 - 第四支队由鄂豫皖红二十八军与鄂豫边红军游击队合并而成,根基部队为高敬亭领导的红二十八军 [6][8] - 高敬亭参与黄麻起义,红四方面军撤离后留守鄂豫皖并重组红28军,1937年编入新四军第四支队 [8] - 因拒绝东进至第三战区防区引发矛盾,1939年被叶挺错误处决,1977年解放军总政治部为其平反 [8]
胡发坚是新四军的高级将领,他牺牲的有点意外
搜狐财经· 2025-05-07 12:15
新四军第一支队历史 - 新四军第一支队由南方八省游击队组成,成立于1937年10月12日,初期领导人包括陈毅(司令员)、傅秋涛(副司令员)、胡发坚(参谋长)和刘炎(政治主任)[1] - 1939年11月7日第一支队与第二支队合并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陈毅后被授予元帅军衔,傅秋涛获上将军衔,胡发坚和刘炎在战斗中牺牲[1] 胡发坚个人背景 - 胡发坚1906年出生于江西吉安贫农家庭,1927年加入共青团,1929年转为中共党员,1930年参加红军游击队并逐步晋升至团政委[3] - 长征期间任红五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参谋长,参与四渡赤水、强渡乌江等战役,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师副参谋长[3] 胡发坚在新四军的贡献 - 1937年进入抗大学习后调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参谋长,协助陈毅开展苏南抗日游击战争,起草联合地方武装抗日的公告[5] - 1938年6月推动建立镇江、句容、金坛、丹阳四县抗日总会,奠定根据地政权基础[5] - 1939年1月任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三路副司令员,指挥西王村战斗并创办随营学校培训抗日骨干[7] 胡发坚牺牲事件 - 1939年3月15日在武进县处理大刀会冲突时,因鸣枪示警引发混乱被流弹击中身亡,年仅33岁[8] - 1985年在其牺牲地建立纪念碑,2014年被列入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录[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