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四军
icon
搜索文档
在八路军和新四军,十位大将都是什么职务,谁的地位最高
搜狐财经· 2025-08-31 14:22
八路军和新四军干部职务特点 - 八路军师级干部多成长为元帅 新四军师级干部多被授予大将军衔 [1] - 八路军总指挥为朱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参谋长叶剑英 [1] - 115师师长林彪(平型关大捷) 副师长聂荣臻 政训处主任罗荣桓 [1] - 120师师长贺龙(晋西北作战) 129师师长刘伯承 副师长徐向前 [1] - 新四军军长陈毅率部驰骋江南 [1] 十位大将抗战时期职务详情 - 粟裕起步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司令张鼎丞) 1939年任江南指挥部副指挥与陈毅合作 [3] - 皖南事变后粟裕任第1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 1944年苏中军区地方武装发展至44万人 [3] - 1945年粟裕任苏浙军区司令指挥更广阔战场 [3] - 徐海东任115师344旅旅长(政委黄克诚) 1939年转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 [5] - 徐海东1940年后因健康问题长期休养 未参与解放战争 [5] - 黄克诚任344旅政委 后历任第2/4/5纵队政委或司令兼政委 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3师师长兼政委 [5] - 黄克诚后任苏北军区司令兼政委 [5] - 陈赓任129师386旅旅长(麾下陈再道/李聚奎/谢富治) 1940年后兼太岳军区司令及纵队司令 [5] - 谭政1938年起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兼军委政治部副主任 负责政治宣传和思想工作 [7] - 萧劲光任八路军留守处主任/留守兵团司令(保卫延安) 1942年后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协助贺龙) [7] - 张云逸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 1939年任江北指挥部总指挥(副手徐海东/罗炳辉) [9] - 皖南事变后张云逸任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 常代理陈毅主持工作 1955年享受元帅待遇 [9] - 罗瑞卿任抗大教育长/副校长 1940年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参与百团大战) [9] - 王树声任晋冀豫军区副司令/代司令 后任太行军区副司令 1944年组建河南军区任司令 [9] - 许光达1938年归国任抗大训练部长 1942年任120师独立第二旅旅长兼晋绥军区分区司令(贺龙/吕正操领导) [9] 总体评价 - 十位大将在抗战时期职务虽不及元帅显赫 但在前线/后方/政治/军事各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11] - 为新中国建立奠定坚实基础 [11]
桌子被子当掩护  迎着弹雨往前冲(时空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6-19 05:53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这是一篇关于抗战老兵孙业满的人物专访,主要讲述其革命经历和战斗故事,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内容。因此无法按照您要求的格式输出分析报告。 建议提供与公司经营、行业发展、经济数据等相关的新闻素材,以便进行专业的投资分析。如需分析其他类型内容,请明确具体需求。
1944年,一土匪头子派人送来一张借条:希望新四军接济40万发子弹
搜狐财经· 2025-05-13 01:16
王鼎山生平事迹 - 1944年王鼎山率领被围困两个月的队伍向新四军求援40万发子弹并决定投奔[3] - 王鼎山出身嵊县贫寒农家因反抗地主压迫被迫落草为寇[6][7][9] - 其队伍专劫土豪劣绅并将财物分给贫民被百姓誉为"及时雨宋江"[10] 抗日武装发展 - 王鼎山利用游击战术伏击日军缴获三八式步枪和轻机枪壮大装备[11] - 队伍规模因抗击日军和保护百姓而不断扩大[10][11] - 1944年面临国民党清剿时率部正式加入新四军[16] 与新四军合作 - 中共秘密党员陈力平渗透队伍引导王鼎山接受革命思想[13] - 陈力平评价王鼎山"有强烈民族意识的英雄"并促成合作[15] - 加入新四军后部队被整编为华东野战军参与解放战争[16] 历史评价 - 从草莽英雄转型为抗日核心力量[10][16] - 因民族大义和战功被历史铭记[18]
新四军成立时,四大支队的司令分别是谁,后来被授予什么军衔?
搜狐财经· 2025-05-08 20:06
新四军成立背景与初期组织架构 - 新四军于1937年12月25日在湖北汉口成立,全称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由南方八省红军和游击队整编而成 [1] - 初期领导层包括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政治部主任袁国平 [1] - 下设四个支队和一个特务营,成为早期核心作战力量 [1] 各支队兵力与装备情况 第一支队 - 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初期兵力1000余人,后扩至2300余人 [3] - 装备极差,平均十几人共用一把枪,兵员主要来自湘鄂赣边、湘南红军及赣粤边等游击队 [3] 第二支队 - 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由谭震林后调整为粟裕,兵力约1800人 [3] - 装备水平与第一支队相近,兵员主要来自闽西、闽赣边及闽粤边游击队 [3] 第三支队 - 司令员张云逸(兼任新四军参谋长),初期无副司令,后由谭震林接任,兵力约2100人 [5] - 装备优于前两支队伍,实现人手一枪并配备机关枪,兵员来自闽北、闽东红军 [5] 第四支队 - 司令员高敬亭(无副司令),兵力3100余人,为新四军规模最大、装备最精良的支队 [5] - 由红28军改编而成,高敬亭曾任红28军政委,作战经验丰富 [5] 将领后续发展与1955年授衔情况 - 陈毅:新四军重组后代军长,解放战争任第三野战军政委,1955年获授元帅 [7] - 傅秋涛:参与济南、淮海等战役,1955年获授上将 [9] - 张鼎丞:解放战争任华中军区司令员,因转地方未参与授衔 [11] - 粟裕:解放战争表现卓越,1955年获授大将 [11] - 张云逸:1955年获授大将 [13] - 谭震林:转任地方未参与授衔 [13] - 高敬亭:1939年早逝,未参与授衔但资历深厚 [15] 新四军历史评价 - 整体实力弱于八路军,但将领在艰苦条件下表现卓越,创造重要战果 [15]
新四军组建初期的四个支队的司令员都是谁,55年授什么军衔?
搜狐财经· 2025-05-08 13:36
新四军四个支队及其司令员 第一支队 - 第一支队由留守苏区根据地的红军部队合编而成,根基部队来自傅秋涛在湘鄂赣边区重建的红16师 [2] - 陈毅早年参与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后随部队上井冈山,担任红四军第13师师长,长征后留守江西负责根据地工作 [2] - 1937年新四军成立时陈毅被任命为第一支队司令员,后与第二支队会师成立江南指挥部,皖南事变后重组为新四军军长 [2] - 解放战争期间陈毅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建国后调任上海市市长和外交部部长,1955年晋升元帅 [2] 第二支队 - 第二支队由闽西、浙南及闽赣边的红军游击队合并而成,主要源自粟裕与刘英领导的红十军团余部 [4] - 张鼎丞早年参与闽西革命工作,担任红四军第四纵队党代表,1937年成为第二支队司令员 [4] - 第二支队与第一支队会师后成立江南指挥部,皖南事变后重组为第7师,张鼎丞调任华中军区司令员 [4] - 建国后张鼎丞担任福建省书记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因长期从事地方工作未获军衔 [4] 第三支队 - 第三支队由闽东和闽北地区的红军游击队合并而成,主要源自叶飞领导的闽东独立师 [5] - 张云逸参与过黄花岗起义和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时在第4军任参谋长,1929年发动百色起义成立红7军 [5] - 1937年张云逸调入新四军担任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皖南事变后任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 [5] - 解放战争期间担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授予大将军衔并享受元帅待遇 [5] 第四支队 - 第四支队由鄂豫皖红二十八军与鄂豫边红军游击队合并而成,根基部队为高敬亭领导的红二十八军 [6][8] - 高敬亭参与黄麻起义,红四方面军撤离后留守鄂豫皖并重组红28军,1937年编入新四军第四支队 [8] - 因拒绝东进至第三战区防区引发矛盾,1939年被叶挺错误处决,1977年解放军总政治部为其平反 [8]
新四军成立之初10个团的团长在1955年都被授予什么军衔?
搜狐财经· 2025-04-23 18:59
新四军初期团长背景及任职 - 新四军下辖4个支队共10个团 第一支队含第1、2团 第二支队含第3、4团 第三支队含第5、6团 第四支队含第7、8、9团及手枪团[1] - 团长包括傅秋涛(兼第一支队副司令员)、张正坤、黄火星、卢胜、饶守坤、叶飞、杨克志、周骏鸣、顾士多、詹化雨[2][5][8][10][13][16][19][20][22][23] 团长革命经历及抗战表现 - 傅秋涛1927年参加革命 参与创建苏南抗日根据地 皖南事变中率部突围保存实力[2] - 张正坤土地革命时期负伤13次 皖南事变中血战七昼夜后重伤被俘 因掩护狱友牺牲[6][7] - 黄火星参与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 卢胜参加三年游击战争 饶守坤参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8][10][13] - 叶飞参与创建闽东革命根据地 指挥黄桥战役等重大战斗[16] - 杨克志1939年因生活作风问题叛逃至新桂系部队[19] - 顾士多1940年与日军激战时牺牲 年仅26岁[22] 团长解放战争及建国后任职 - 傅秋涛担任华东支前委员会主任 动员人力物力支援前线 后任人民武装部部长[4] - 黄火星任三野25军政委 卢胜任三野23军政委 饶守坤任三野30军副军长[10][12][15] - 叶飞任三野第十兵团司令员 参与渡江战役、上海战役[18] - 周骏鸣转任水利部副部长未获军衔[22] - 詹化雨任华野7纵队副司令员[26] 1955年授衔情况 - 授上将者:傅秋涛、叶飞[4][18] - 授中将者:黄火星、卢胜、饶守坤[10][12][15] - 授少将者:詹化雨[26] - 未授衔者:周骏鸣(转业)[22] - 牺牲及叛逃者:张正坤、顾士多牺牲 杨克志叛逃后被处决[7][19][22]